不按常理 欧洲车企不跟日企“玩”深度混动
导读: 欧洲各大汽车企业都带来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参展。西方企业并没有按照轻度混动、深度混动到纯电动的路径发展新能源汽车,引发了日本媒体对本国车企在未来新能源竞争中所处态势的担忧。
在近期举办的各大车展上,欧洲各大汽车企业都带来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参展。西方企业并没有按照轻度混动、深度混动到纯电动的路径发展新能源汽车,引发了日本媒体对本国车企在未来新能源竞争中所处态势的担忧。
西方车企推出的插电式车型,在纯电动模式下的续航里程在30—50km,卖点是日常购物出行时实质上可以作为纯电动汽车(ev)使用。配备的驱动用电机为一个或两个不等,使用两台电机的车型采用前后各配置一台的模式,其结构比丰田采用的两台电机组合行星齿轮的“strong-hev”简单,相对来说也更接近ev。
此前,欧洲企业过去一直在开发使用一台电机的结构简单的“mild-hev”。很多人以为欧洲企业在此之后会经历“strong-hev”阶段,然后再开发phev、ev或fcv(燃料电池车)等,通过这样的过程,逐步推动电动汽车的进化。然而,从近期展会的情况来看,欧洲企业似乎是要跳过“strong-hev”过程,直接发展phev。在全力发布phev的同时,hev新车型的发布几乎为零。
日本媒体分析认为,这似乎是因为欧洲把co2排放量不得超过95g的规定的实施时间从当初预定的2020年推迟到了2021年的缘故。这促使欧洲企业认为,在改进现有内燃机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组合增压器的“小型化发动机”和能量再生机构(含电源电压48v化系统)等,即使不发展“strong-hev”,也能满足co2排放量限制。实际上,大众技术人员在车展会场就表示“没有strong-hev也有望达标(2021年的法规)”。而在跳过“strong-hev”之后,欧洲企业将phev视为符合2021年规定的环保车的主流。
与之相对应的,是“strong-hev”的代表丰田和本田。这两家公司的“strong-hev”在欧洲的影响力不大,即使“strong-hev”在欧洲成为少数派,销量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麻烦的一点是,欧洲的动向可能会波及到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在中国市场上,欧系企业和美系企业势力强大,容易跟随欧洲市场的动向。对于一直凭借“strong-hev”扩大销量的日系企业而言,中国的hev动向可以说是今后的一大变数。
- 2018年1-2月新能源汽车配套动力电池磷酸铁锂同比暴增 2018-03-31
- 比亚迪2017年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业务回顾 2018-03-30
- 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开启在即 动力电池再迎利好 2018-03-29
- 人大代表周善红:加快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法律法规制定 2018-03-06
- 后补贴时代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优选:插电式混合动力 2017-01-09
图片新闻
- 汽车
- 猎头职位
- 视觉工程师广东省/深圳市
- 技术研发总监广东省/深圳市
- 高级电气工程师广东省/深圳市
- 封装工程师北京市/海淀区
- 光模块结构工程师(无锡)江苏省/无锡市
- 光模块光学工程师 (无锡)江苏省/无锡市
- 光器件物理工程师北京市/海淀区
- 销售总监(光器件)北京市/海淀区
- 电路设计工程师(金华市)浙江省/金华市
- 结构工程师(金华市)浙江省/金华市
我来说两句
请输入评论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