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专家:新能源车发展不仅关注性能 还要抓质量

2016-11-04 10:30
来源: 盖世汽车

  近期,新能源汽车因“骗补”问题引发的舆论大潮让人看不清方向,笔者深感新能源的发展似同演员的成名之路,亦要经历行业及舆论对其的“新奇-质疑-不理智的热捧-抨击-称道”等阶段。那么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究竟该持什么样的态度?新能源汽车目前存在骗补等问题的核心原因是什么?是政府方面的疏忽还是企业层面的急功急利?在新能源发展方面,是该先提升性能还是先保证质量?又有哪些地方需要提升……

  日前,记者采访到了世界电动车协会创始主席陈清泉院士、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教授,以及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部总监方文韬、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质量体系与过程考核经理黄昆、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市场部副总裁李涛等专家,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恳谈。

  新能源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

  记者:近期“骗补”的问题将新能源汽车置于“风口浪尖”,也给火热的局面浇了一盆冷水,您对此问题如何看待?

  陈清泉:财政补贴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的增加,然当中不完善的地方也导致一些企业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怎么拿到补贴上,至于如何改进技术,如何降低成本,所投入精力不够。现在政府加强监管,我认为是好的,这是走向健康的一个过程。而企业要想发展新能源就要两手抓,一手抓人才,一手抓市场,否则补贴资金链一断,只能发愁如何存活的问题。

  余卓平: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而相关的政策也会逐步成熟和完善。目前的补贴政策是存在一定疏漏,但有时候要换位思考,在这个阶段要想出一个非常细致又一步到位的政策也不太现实。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看到政策所达成的效果,那就是企业愿意投入去做,现在几乎所有车企都将新能源汽车列入规划当中。而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认知度也大大提高。因此大家不能只看表面,特别是媒体,看到问题不要仅一味地攻击,要客观地进行报道。

  黄昆:我从企业的角度上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新能源汽车是新生的事物,成本相对较高,此外与成熟的传统内燃机车相比,续航里程和质量控制体系还存在较大的待开发空间。然消费者购买新车看重的多是性能和价格,划不划算。企业研发生产新车型是需要挣钱的,相对会比较慎重。

  另外,从质量标准体系来看,传统的内燃机汽车建立相关体系经历上百年的时间,而企业新技术、新方向、新环境上来之后,都会面临相同的问题:标准怎么建立?质量和安全方面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上的积累和沉淀。这需要引领和引导,就像孩子学走路一样,国家政策成功的地方,就是让企业愿意花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去造新能源汽车。

  方文韬:补充一下我的观点,国家有政策上的扶持是件好事,极大程度上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虽然目前存在一定疏漏,但大家别忽视了市场化。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认知度提升,并且已然成为趋势的时候,自然会有“优胜劣汰”的出现,且各种规则运转会逐步完善,踏踏实实去积累人才和技术经验的企业会浮出来,而差的则会被市场淘汰。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