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弯道超车压力大 扎实技术是关键
“我还是强调这个观点,不管有人爱听不爱听,(我国电动汽车)弯道超车纯属骗人的,虽然发展电动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方向,但我们必须要扎扎实实把技术补上来。”12月8日,在上海举办的2011年中国电动汽车全产业链发展论坛上,面对着众多汽车企业届人士和媒体记者,上海交大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新能源汽车专家殷承良教授毫不客气地说。
2011年,中国电动汽车发展政策的犹豫不决,也印证了殷承良教授的判断:中国似乎还没有考虑好,到底如何在新能源以及电动车方面实现大的跨越和发展,如何通过电动汽车的发展,实现在汽车领域的大超越。
电动汽车令人失望的一年
总结这一年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过程时,中国汽车报新媒体中心主任战静静认为,2011年,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颇令人失望。其实就在一年之前,中国汽车界都还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发展前景充满期待和希望。“去年11月份的时候,我国汽车工程协会,带领我们成功举办了电动汽车大会,当时很多企业发布了新能源战略和电动汽车发展的部署,大家都感觉到干劲十足,但是今年一年过去,我们发现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从热情到降温的阶段。”战静静说。
今年7月份,温家宝总理在《求是》杂志上指出: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什么,我们现在发展的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是不是最终产品,这都不是很明确。
另一方面,在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的政策方面,许多企业人士都表示,今年的政策环境并不是很给力。许多企业盼望着今年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表能够顺利出台,但是现在还在等待中。关于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发展的征求意见稿,自去年7月份出台之后,一直到现在,相关部门还在修订之中。
电动汽车市场令人失望还表现在产品的质量方面。尤其是今年的两起电动汽车出现自燃状况,让其安全问题暴露无遗。
今年发生在杭州的纯电动出租电动车在行驶的时候自烧,事故发生57天后杭州市政府公布了结果;此事发生后不久,在7月18日,上海靠近中山公园的一辆电动客车自燃,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公布原因。目前在国内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并不多,相对而言如此高密度的安全事件,让消费者很难对这种产品产生信任。这也直接导致了国内电动汽车市场的冷淡。
2010年6月1日,包括北京在内共6个城市出台了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当时企业很高兴国家拿出6万元的补贴。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到2011年我国要形成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据工信部统计,截至今年7月,25个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仅1万余辆,私人购买的仅1000余辆,且绝大部分由企业内部消化,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充电限制条件多、电池续航能力差等。很显然,消费市场对于电动汽车其实并不买账。

最新活动更多
-
12月25日立即报名>> 【在线研讨会】智慧出行:亚马逊AWS赋能车联网行业
-
即日-1.13立即下载>> 德国康佳特嵌入式技术应用案例白皮书限时下载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第21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免费观展门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科技盛宴—2019 Arm年度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研讨会】 ITECH光伏及燃料电池的仿真与测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汽车传感器技术应用研讨会·武汉站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