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池与日韩差距大 行业恐面临洗牌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数据,今年前6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7.6万辆,这一产量同比增幅达到2.5倍。
然而,新能源整车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配套动力电池的产量却出现缺口。“现在动力电池基本上只要能造出来,销售出去的问题不大。”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不仅大大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能的释放,同时也影响了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大家都忙着造,很难有人沉下心来做研发。”
实际上,据专家介绍,新能源汽车电池在生产上的技术门槛并不高,这直接导致的是动力电池产能处于快速扩张当中。然而,大批量技术含量较低电池企业的投产,则可能让国内电池产能由短缺转向过剩。业内人士预计,随着产能的快速实现,电池产业可能将在2016年下半年迎来洗牌。
研发上与日韩有较大差距
“国内电池企业在自动化和研发能力上都与日韩企业有较大差距。”华霆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目前日韩企业在生产成本和技术上都整体领先于国内动力电池企业。
一位电池技术专家告诉记者,现阶段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生产成本大约是2元每瓦时,按照容量为25千瓦时的动力电池计算,成本大约在5万元左右。
这样的成本明显高于LG、三星等韩国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据介绍,韩企的成本已降至1.8元每瓦时以下,这意味着同样是25千瓦时的动力电池,其成本将会低于4.5万元。
不仅如此,国内电池企业的能量密度也低于日韩企业。上述电池技术专家介绍,国内较好的动力电池模块的能量密度在130瓦时每千克,而松下等日本企业生产动力电池模块的能量密度则能超过200瓦时每千克,LG、三星等韩国企业所生产动力电池也能达到180瓦时每千克左右。
这意味着,国内电池企业生产容量25千瓦时的电池重量将超过190千克,而同样容量的电池,韩企生产出来的重量为140千克左右,部分日企则能达到125千克。这对于新能源整车的轻量化影响不小。

最新活动更多
-
12月25日立即报名>> 【在线研讨会】智慧出行:亚马逊AWS赋能车联网行业
-
即日-1.13立即下载>> 德国康佳特嵌入式技术应用案例白皮书限时下载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第21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免费观展门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科技盛宴—2019 Arm年度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研讨会】 ITECH光伏及燃料电池的仿真与测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汽车传感器技术应用研讨会·武汉站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