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生于千亿融资,死于量产:互联网造车幸存者谁?

2018-05-09 00:27
来源: 猎云网

从代工到自产

细心的人会发现,欧美、日本等地区的汽车集团比较集中,而我国的车企尤其是新造车势力则呈现出多而散的特点。有观点认为,这是由于国内造车新势力还没有经历残酷的市场考验。

这与“造车新势力最终只能幸存3~5家”的说法异曲同工。

从当前的形势看,造车新势力最重要的是如何生存,这就需要有足够的成本控制能力、供应能力和量产能力。新能源汽车市场风云变幻,国家政策日益严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处在一个多变时代,企业是否具有长远的战略能力,则决定着一家企业到底能走多远。

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是无法绕开的一个大问题,无此资质,生产出来的电动汽车产品就无法正常销售。由于申请资质难度较大,若等待申请成功后再生产汽车,机会成本太高,并不划算。目前,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审批依然处于暂停状态,对于未能申请到资质的造车新势力来说,与传统整车厂合作生产实为无奈之举。

奇点汽车创始人沈海寅在接受猎云网采访时表示,造车新势力在产品定义、整体商业模式、运营方式、互联网创新思维等方面的革新,使其比传统车企更具创新优势以及资源整合优势。

从事汽车生产的人都很清楚,即使电动化已经大大降低造车门槛,但是汽车仍是有着高度专业性和技术特征的制造产业,所以,很多新造车企业在生产第一辆车时基本都采用了“资源整合的造车新模式”——主导研发与设计、采购零部件、找主机厂合作代工。

沈海寅认为,采取代工模式可有效缩短新能源的造车周期,同时也践行了“敬畏传统、大胆创新”的理念,不重复造“轮子”,最高效地将高品质的智能电动汽车带到用户身边。

猎云网获悉,奇点汽车将由“代工模式”向自己生产过渡。随着奇点汽车苏州生产基地的落户,奇点汽车形成了“一拖二”的两大生产基地布局。

2016年,奇点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落户安徽铜陵,主要投产高品质中大智能新能源汽车车,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加上以高品质小型智能新能源汽车为主的苏州生产基地,奇点汽车已经为未来产品的大批量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样的产能储备之下,不仅能够满足私人用户市场,更为进军分时租赁领域做好准备。

沈海寅表示,造车是一项漫长的事业,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得住寂寞。他告诉猎云网,新造车势力的短板在核心技术积累、品质管理等方面,所以,在稳步打造一款车型并将其量产的同时,奇点汽车还放眼未来,将研发、生产系统的扎实布局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

在最近一两年,小鹏汽车放慢了奔跑的脚步,开始慢慢打磨汽车产品,脚踏实地做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对猎云网表示,“慢”就是“快”,一款好的产品需要时间积累。何小鹏认为,交付给用户的车辆要有一个长线的价值能力,这种价值能力包括续航能力和安全可靠性。

造车是一项复杂工程,仅凭一己之力很难完成。

新特汽车CEO先越告诉猎云网,2018年初,新特与中国一汽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新特首款车型DEV 1。新特汽车是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拥有超前的产品理念,中国一汽则拥有十分完善的整车制造工艺,二者优势互补,这也是新特汽车能够快速推出DEV 1的一个重要原因。

先越对猎云网表示,造车新势力之间的竞争才刚刚开始,新进入者还有很多机会。而新特汽车要做的就是三件事:造好车,把车卖到客户手上,服务好客户。与一汽的合作,也将为2018年底完成首款车型的量产交付提供有力保障。

然而,对于代工模式,业界也多有诟病。

汽车行业属于制造工业,造车除了核心研发技术之外,生产制造环节同样至关重要,如果企业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在未来发展中会少了很多竞争力。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猎云网,代工成功的案例不多,这是一锤子买卖,当代工的企业发现技术难点突破了,市场打开了,它就会结束代工。

“当四大工艺不在自己手里的时候,有无穷无尽的协调,保证一致性很难,轻资产造车不太容易”,这位业内人士表示。

正因如此,造车新势力才不惜巨资自建工厂,亲自掌控汽车产品的生产过程。

2017年4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设定了新能源领域的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达到200万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产销20%以上。

据猎云网统计,仅部分造车新势力的汽车产能就超过了2020年的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总体产能过剩可能会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未来几年,不止是造车新势力,包括传统车企,将面临激烈的竞争,最终能够参与全球竞争者恐怕只有几家而已。

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专家肖成伟认为,未来的车市发展瞬息万变,很难推断哪家造车新势力能脱颖而出。

“我相信,胜利属于那些能将理念转为脚踏实地做实业的企业”,肖成表示。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互联网造车是当前汽车行业寻求突破的一种全新造车理念,在实体车还没有得到市场验证之前,一切都未可知。他认为,量产车型上市后,如果不能快速打开销路,就只能依赖后续资金的强力“补血”,否则企业将难以为继。

“量产,并不意味着站稳脚跟,只是真正站上了竞技场”,崔东树一针见血。

作者:周效敬


<上一页  1  2  3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