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从财报看中外车企差距

2024-04-08 10:23
一锤定音
关注

近日,各大国内外汽车企业纷纷公布了2023年财报。从中外车企的财报数据来看,过去一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取得较大的进步,但与国外跨国汽车集团相比,在产销规模、营收总额、利润总额、单车价格、单车利润、利润率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以“电动化、智能化”为特点的汽车技术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对传统汽车巨头带来极大冲击,在中国市场冲击来的更猛。2023年全球新车销量约为8、90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纯电和插混)1368.93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15.2%。中国、欧洲和美国是全球三个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31.6%,欧洲23.4%,美国9.3%左右。

从全球范围来看,燃油车仍然居主导地位。以燃油车为主的国外跨国汽车巨头,尽管在中国市场落后了,但在国外市场表现依然强劲。后来的追赶者们要想实现真正的赶超,依然任重道远。

跨国汽车巨头赚得盆满钵满

跨国汽车巨头们在2023年整体迎来产量、销量和营收、利润四大皆喜的局面。排名第一的丰田汽车,2023年全球销量达1120万辆,同比增长7.2%,连续四年居全球首位。丰田预计2023财年(截至2024年3月)的合并净利润(国际会计准则)将同比增加84%,达到4.5万亿日元(约合2189亿元人民币),单车利润1.95万人民币。

排名第二的大众汽车集团,2023年全球销量924万辆汽车,同比增长12%,营业售额同比增长15%,达3223亿欧元,扣除特殊项目后的营业利润为226亿欧元,不包含特殊项目的营业利润率为7.0%。

现代汽车集团在2023年共售出约734万辆汽车,仅次于丰田与大众,连续第二年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总营收达到162.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753.2亿元),同比增长14.4%;全年营业利润为15.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13.9亿元),同比增长54%;净利润12.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60.1亿元),同比增长53.7%,利润率6.86%。

排在现代汽车集团之后的Stellantis集团、雷诺日产三菱联盟、通用汽车、本田汽车、福特汽车也都赚得盆满钵满。

除了汽车大集团之外,BBA这些产销规模没那么大的豪华品牌,在2023年也是收获满满。2023年梅赛德斯-奔驰销量达到249.18万辆,同比增长1.5%,营收1532.1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926亿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145.3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34亿元,同比微降1.9%。利润率为9.5%。

宝马集团全球交付新车数量达到255.4万辆,同比增长6.4%。营收1554.98亿欧元,同比增长9%;息税前利润为184.82亿欧元,同比增长32.0%。利润率超过10%。

奥迪2023年全球客户交付量达到约190万辆,营业收入增长13.1%,达到699亿欧元,营业利润为63亿欧元,营业毛利率为9.0%。净现金流与上年持平,为47亿欧元。

全球汽车新势力巨头特斯拉也在2023年交出亮眼的财报数据。2023年全年,特斯拉全球的交付总量达到了180.86万辆,总营收达到了967.73亿美元,同比增幅19%,相当于692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达150亿美元,同比上升19%。2023年特斯拉多次降价,但利润率仍达到15.5%。

自主品牌汽车营收利润差距明显

中国自主品牌虽然在中国市场站稳了半壁江山并且持续扩大市场占有率,但由于价格大战、竞争异常激烈,利润率普遍偏低。新能源汽车企业,只有少数几家企业盈利,绝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

2023年,全球十大汽车企业中(以自有品牌计算)只有比亚迪以302.4万的销量,名列第十位。

2023年,比亚迪在产销量、营收利润方面,表现突出。全年销量302.4万辆,同比增长61.9%,营收6023亿元,同比增长42.04%,实现净利润300.41亿元,同比增长80.72%。利润率为4.99%。

吉利汽车集团2023年销售汽车168.7万辆,同比增长17.7%,实现营收1792亿元,同比增长21%;归母净利润53.08亿元。利润率为2.96%。

长城汽车2023年实现销量123万辆,同比增长15.85%,实现营业收入1732.12亿元,同比增长26.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22亿元,同比下降15.06%。利润率为4%。

造车新势力中,理想2023年卖出超37万辆新车,营收达到1238.5亿元,同比增长173.48%,净利润达118.1亿元,同比增长681.65%。利润率为9.5%。历时8年,理想汽车成为继特斯拉和比亚迪之后全球第三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蔚来汽车2023年交付16万辆,同比增加31%,但销售额只增长8.2%,为492.6亿元,净亏损也创下历史新高,达207.2亿元,比上年同期多亏了62.83亿元。

小鹏汽车2023年交付14.1万辆,同比增长17.26%,营收306.8亿元,同比增长14.2%,净亏损103.8亿元,同比扩大13.6%。

在电动化、智能化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产销规模以及营收利润上,与跨国汽车巨头们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国内车企要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

对中外汽车企业的产品销量进行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一个问题,过去一年,电动化、智能化程度更低的跨国汽车巨头,反而日子过得更滋润。

丰田2023年的销量中,油电混合车型约占三分之一,纯电动汽车占比不到1%。大众虽然纯电动汽车交付量为77.11万辆,同比增加35%,但仍只占总销量的8.3%。至于其他跨国车企,电动化的整体渗透率也处于偏低的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与全球汽车市场真实需求有关。不同于中国市场,国外对新能源汽车的需要没有中国那么强烈。而品质优秀、性价比很高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目前在海外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间,燃油车仍然会是海外市场的主力产品,而这些市场是跨国汽车巨头们的传统领地。

在东南亚市场,日系车的市占率达到恐怖的80%,虽然近两年比亚迪等中国车企开始进入东南亚市场,但仅占11%的市场份额。

在意识到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燃油车仍是市场主力,一些跨国汽车巨头延缓了此前有些激进的电动化战略。

新能源汽车初始阶段,亏损或利润低很正常。但在新能源汽车进入大规模普及阶段,车企不能再野蛮生长,必须提质增效,实现合理的利润水平。如果没有利润,企业如何加大研发投入,如何进一步发展?

电动化、智能化是全球汽车转型的发展方向。但是也要看到,燃油车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燃油车和电动车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可以长期共存。燃油车的技术也没有到顶,仍有进步空间。

国内车企要看到自己的差距,学习跨国汽车公司的优点,尽快弥补短板。(完)

       原文标题 : 一锤定音:从财报看中外车企差距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