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人又伤己!欧盟拟对华电动车加征反补贴税17.4%-38.1%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拟从7月4日起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我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欧委会罔顾中国电动汽车优势来自开放竞争的客观事实,罔顾世贸组织规则,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称如果与中方的讨论未能达成有效解决方案,将从7月4日起拟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其中,对此前进行抽样调查的三家中国车企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将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关税;对其它参与调查但尚未抽样的中国纯电动汽车生产商将征收21%的关税;对中国所有其他不配合调查的纯电动汽车生产商将征收38.1%的关税;进口自中国的特斯拉汽车可能适用单独的税率。
对于欧盟如此罔顾事实、倒行逆施的做法,我国商务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欧盟中国商会以及车企等机构和各界人士均表示了强烈抗议与坚决反对,德国本土三大车企也第一时间表态,认为这是“错误的决策”。
倒行逆施,
以调查之名行打压之实
根据公告内容,欧盟委员会认为中国产纯电动汽车价值链受益于不公平的补贴,这对欧盟纯电动汽车生产商造成了经济损失的威胁。在此背景下,欧盟委员会已预先披露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的临时反补贴税水平。如果与中方的讨论未能达成有效解决方案,这些临时反补贴税将从7月4日起通过担保(形式由每个成员国的海关决定)引入。正如6月12日我国商务部发言人所说,欧方裁决披露中的认定缺乏事实和法律基础。欧委会罔顾中国电动汽车优势来自开放竞争的客观事实,罔顾世贸组织规则,罔顾中国相关企业对有关调查的全面配合,人为构造并夸大所谓的“补贴”项目,滥用“可获得事实”规则,裁出畸高的补贴幅度,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是制造并升级贸易摩擦,是以“维护公平竞争”为名行“破坏公平竞争”之实,是最大的“不公平”。
“自去年10月欧盟委员会启动对中国电动车开展反补贴调查以来,中国汽车产业界从维护中欧汽车产业链安全稳定大局出发,积极配合调查,相关企业均按照调查部门要求认真提供材料。然而,在调查中,欧方预设调查结果,倾向性地选取抽样企业,滥用调查权,随意扩大调查范围,严重扭曲调查结果。”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初裁披露内容,6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坚决不能接受,希望欧盟委员会不要将当前产业发展必经的阶段性整车贸易现象视为长远的威胁,更不要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滥用贸易救济措施,要避免损害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维护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欧盟中国商会也在6月12日发布的《关于欧委会预披露将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临时反补贴税的声明》(以下简称《声明》)中谈到了调查过程中的“不公”行为:“有多家企业及利益攸关方反映,欧方在调查中滥用调查权,采取不当调查行为,包括部分调查方向和领域超出反补贴调查范畴,对企业提出不合理和超出企业举证范围的要求,未给企业和各利益攸关方提供充足时间应答和举证。”此外,《声明》指出,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数次听证会上,中企及有关方面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质疑,欧方也均未给予回应。6月12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敦促欧盟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切实落实近期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后续进展,并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难避“回旋镖”,
是“双输”决策
讽刺的是,欧盟委员会的初裁披露后,在本土也立马掀起了巨大反对声浪。首先是来自于欧洲各国6月12日当天的官方表态。德国政府发言人表示,欧盟应就相关问题与中国进行建设性对话。德国希望看到的不是更多的限制措施,而是公平竞争的国际贸易环境。就在前几天,德国总理朔尔茨公开表示,德国汽车行业正受益于在华业务,“我们不要对外国企业关闭市场,因为我们也不希望别人对我们的企业关闭市场”。匈牙利国家经济部则称,匈牙利不支持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欧盟应该支持贸易自由化,而不是征收惩罚性关税。挪威(非欧盟成员国)财政大臣韦杜姆宣布,挪威不会跟随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与挪威政府并不相干,这一做法也不可取。其次是汽车行业机构也在同一天发声。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首席发言人西蒙·舒茨直言,加征关税对提高欧洲整体竞争力毫无助益。“贸易保护主义绝对不是正确的措施,既不能给任何国家带来利益,也不能避免贸易冲突。”舒茨表示,“贸易冲突中没有赢家,只有两败俱伤。”他表示,应当通过理性对话,共同寻找符合双方利益的解决措施,但解决措施“绝不是加征关税”。就连德国本土的三大车企——梅赛德斯-奔驰、宝马集团、大众汽车集团也都赶在6月12日纷纷表态,不予支持。
梅赛德斯-奔驰表示,始终支持基于世贸组织规则的自由贸易,如果任由保护主义趋势抬头,将对各利益相关方造成消极的后果。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认为,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类似增加进口关税这样的保护主义措施,无法帮助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宝马集团坚定不移地拥护自由贸易。大众汽车集团则称,欧盟“这一决定的负面影响超过了对欧洲——尤其是对德国汽车行业的任何潜在利益”,并让当前德国和欧洲对电动汽车疲软的需求雪上加霜。更重要的是,欧盟一旦正式实施此次针对从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的方案,必将产生“回旋镖”效应。
据外媒报道,在出口到欧洲的中国制造电动汽车中,有近一半来自特斯拉、大众和本田等非中国车企。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秘书长孙晓红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欧盟此举)表面上是为了保护欧洲产业,但实际上却损害了欧洲车企的利益,破坏了中欧经贸合作,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加征关税是“双输”选择。
实现可持续发展,
开放合作才是正道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不断走进新的国家和地区,并获得了越来越多国际消费者的认可。例如,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达到120.3万辆,其中上汽集团在欧洲13个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就达到24.29万辆。究其原因,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优势并不是凭借所谓巨额补贴而形成的,完全依靠的是技术创新、抓产品优化、抓产业升级。恰如2024年6月13日发布的《上汽集团关于欧盟委员会反补贴税决定的公开声明》中所提到的:“过去十年,上汽集团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近1500亿元,累计获得26000余项有效专利。我们依靠技术创新,而非政府补贴,竭诚为中国以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提供绿色环保的优质产品。
”更应强调的是,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新能源汽车同样也是重要的贡献者,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更多中国电动汽车品牌进入英国,不仅降低了电动汽车价格,还鼓励了行业创新,让消费者和汽车行业都受益。”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首席执行官迈克·霍斯这样评价。然而,我们坚定地走开放合作的光明大道,却反而招致了部分国家的打压。例如今年5月15日,美国正式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其中对半导体、电动汽车、锂电池等加征关税都从原来的25%、25%、7.5%,提高到了50%、100%和25%。
就美国这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歧视性做法,美国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都表示“惊讶”,并提出“限制交易自由或扭曲市场的做法不可取”。美国当地时间6月5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发表演讲时表示:“在《巴黎协定》通过近十年后的今天,将长期全球变暖限制在1.5 °C的目标仍岌岌可危。事实上,全世界正在如此快速地产生大量碳排放物。而到2030年,气温升幅远高于1.5 °C这一限制几乎已成定局。”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基于此,美国也好,欧盟也罢,为保护主义提供借口,限制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只会造成世界新能源产业发展延缓、新能源技术进步步伐放缓和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进程迟滞。正如我国商务部发言人所言:“站在全球角度来看,只有合作共赢,才能更好更快地解决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汽车纵横
排版:汽车纵横
原文标题 : 伤人又伤己!欧盟拟对华电动车加征反补贴税17.4%-38.1%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