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
-
尹同跃表态:跟华为走,让出产能保智界R7交付
“或许怕“重蹈覆辙”,所以尹同跃才格外强调智界 R7交付一事,给消费者吃下定心丸。”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依曼 编辑
-
质疑中国产能过剩,外国人都直呼不解
导语 Introduction “这些企业的生产效率非常高,几乎没有闲置的产能。” 作者丨杨晶 责编丨杨晶 编辑丨段永琪 近期,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访华期间,多次就中国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表达关切
-
特斯拉遭遇“滑铁卢”,产能过剩“来袭”!小米该怎么办?
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正式进入白热化阶段。 小米的入局,让原本已经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更加“热闹”。小米SU7价格公布之后,极氪007宣布降价两万,问界和小鹏也相继宣布降价。“鲶鱼效应”之下,越来越多的品牌被卷入这场价格战
-
雷军能否躲过“产能地狱”?
雷军做好了年销千万辆的准备? 小米又来整顿市场了。 一年卖出1000万台39.9元的剃须刀还不够,雷军的梦想,还包括一年卖出1000万台车。
-
挚达科技比亚迪依赖症:既是股东又是最大客户,毛利率下滑产能利用率骤降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新能源行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同样增长迅猛,其中,汽车充电桩是绕不开的一环。 2月29日,上海挚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挚达科技)递表港交所,独家保荐人申万宏源香港
-
埃安接盘三菱,提产能迫在眉睫?考验刚刚开始!
3月20日,广汽集团董事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同意将湖南智享汽车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享公司”)100%股权转让给子公司广汽埃安,转让价格确定为19143万元;同时同意广汽埃安受让智享公司100%股权,并向其注入资金18.58亿元
-
不敌国产新能源车?日产被曝削减在华产能
随着国产新能源车在华的强势兴起,日本汽车制造商正面临着本土车企日益激烈的竞争。据媒体报道,日产汽车已经计划将在华产能削减至多30%,并且将与当地合资公司洽谈。然而,日产汽车发言人表示:“该报道内容不实,公司目前并没有对外披露过相关信息”
-
自主经营!智界走向“独立”,产能终于有了保障
由奇瑞方面主导 作者|楚门 奇瑞和华为合作发生一系列风波后,又有了新消息。 有媒体报道称,奇瑞内部已将EH事业部(智界事业部)升级为独立事业部,采用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方式。财联社最新报道称,此事不是华为做的,而是由奇瑞方面主导
-
产能与技术双过剩,2024年中国汽车何去何从?
曾记得小时候课本上描述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经典场景,就是把卖不出去的牛奶倒进河里,当今的汽车或许也陷入了“牛奶过剩”的困境。不管是生产效率持续提升,市场需求疲弱,还是投资过度,在经历过无车可造的黑暗时期之后,汽车产业却迎来了史上最严重的产能过剩
-
产能严重过剩,本田却还在建新工厂!
近日,广汽本田成立25年来首次减员900人事件,备受市场关注!广汽本田的官方说法是,“与劳务公司终止了人员派遣协议,将依法依规、及时地提供经济补偿,并积极协助相关人员再就业”。这虽然不是广汽本田认定的“辞退”或者“裁员”,但销量持续下跌,导致产能严重过剩是不争的事实
-
比“产能不足”更致命?新势力车企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
对于现在的国产新势力来说,当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既不是“产能不足”也不是“亏损扩大”,而是来自消费者的信任危机。之所以这样说,主要还是因为,最近两年新势力阵营中发生了多起,因为经营不善而导致的”破产倒闭“事件,从而引发了消费者对于新势力品牌的担忧,这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威马”的翻车
-
问界新M7的交付难题:赛力斯工厂产能爬坡遇瓶颈
越是热销的新能源车,越难以避免“维权”,即便有华为的背书,问界M7依然没有躲过。 11月7日晚,440名问界新M7准车主“联名维权”,称所购买的车辆“迟迟无法交付”
-
资质落空还是产能受限?小米寻求北汽、华晨代工
自己有工厂,小米为什么还要找代工?界面新闻报道指出,接近小米的知情人士透露,10月份,小米汽车开始接洽北汽蓝谷和华晨汽车,就生产等事项进行合作谈判。其中,小米汽车与北汽之间的合作推进得更深,双方均有意向进入更深一步的洽谈
-
产能严重过剩,却还要新建工厂,本田被中国电动汽车坑了
日系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开山功臣,不是丰田也不是日产,而是全球规模排名靠后,却率先合资国产的本田。从国产全球同步的雅阁到4S店销售模式,广汽本田的成立堪称中国汽车工业的经典成功案例,这是本田当年的冲劲和勇敢,也是广汽集团广式造车的魅力
-
一体化压铸获订单,多利科技30亿扩建产能底气何在?
《投资者网》潘思敏近日,多利科技(001311.SZ)发布了两则公告。首先是一体化压铸业务获得某新能源车企客户的定点意向书,供应一体化压铸后底板,预计2025年量产,生命周期预计贡献21-23亿元销售额
-
三季度产能或受限,理想汽车的增长故事还能讲多久?
继年初特斯拉降价之后,今年8月,新能源汽车再次掀起新一轮的降价潮。零跑、蔚来等品牌官宣降价,理想则通过发布新车“变相降价”。8月8日,理想汽车(02015.HK)公布了2023年二季报,尽管二季度营收净利双增长,但其股价却呈相反趋势
-
新能源产能不足,燃油车产能过剩,会出现卖工厂潮吗?
国产新能源的产品,不缺市场,缺的是产能。最近也是因为小鹏G6的热卖,但是产能跟不上,部分下单的网友开始在微博下面催生产、催何小鹏去生产线上拧螺丝。这本是一句玩笑话,结果谁想到何小鹏真的去亲自下场拧螺丝
-
本田中国产能过剩,无奈走进了中国电动汽车的陷阱
日系汽车在中国代表品牌,不是丰田也不是日产,而是全球规模排名靠后,却率先合资国产的本田。 从国产全球同步的雅阁到4S店销售模式,广汽本田的成立堪称中国汽车工业的经典成功案例,这是本田当年的冲劲和勇敢,也是广汽集团广式造车的魅力
-
FF91交付再“跳票”,法拉第未来拟筹3亿美金保产能
FF91又双叒叕“跳票”了。 近日,法拉第未来官方宣布,FF91 2.0 Futurist Alliance的第二阶段“FOP共创交付”交付时间将从2023年第二季度末推迟至2023年8月
-
产能过剩的“狼”已经来了!
本文来源:智车科技导读在“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荣华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要的动力电池产能为1000-1200GWh,而当前行业的产能规划已经达到了4800GWh。此外,90%以上的新势力车企恐怕都难逃关停并转的结局
-
中国汽车产能过剩,车企“两极分化”严重,是时候兼并重组?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连年升高,燃油车市场份额也将持续下降,一向以油车为销量主力的汽车品牌,将面临着不同程度市场份额的下降。显然,新能源产能扩张与燃油车产能闲置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年底,全国乘用车产能合计4089万辆,产能利用率仅为52.47%
-
新能源汽车产能急速扩张,走的是燃油车过去的老路?
6月8日,在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要的动力电池产能为1000-1200GWh,目前行业产能规划已经达到4800GWh。在电池领域,当前产能严重过剩,产业必将回归到理性状态
-
削减百万产能又被冻结千万资产,长安福特竟沦落至此
“百年福特,毁于长安”这句话,又一次应验了。曾经年产量百万级的长安福特,如今已经走到了要壮士断臂的田地。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长安福特因销量下滑削减百万产能。巅峰时期,长安福特年销量一度接近百万辆,在重庆、哈尔滨、杭州设立的五家整车工厂产能最高可达160万辆
-
降价卖疯了!特斯拉继续扩充产能,第三家海外工厂也定了
作者:Hernanderz 监制:罗超在年底接连传出停工、需求下滑、库存上升等不利消息后,特斯拉似乎并没有被吓倒,仍在推进扩张产能计划。据彭博社最新报道,特斯拉确定在印尼建立第三家海外工厂,目前已达成初步协议
-
比亚迪终止旗下比亚迪半导体分拆上市工作,将继续投建晶圆产能
盈利情况呈现增长态势。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作者|Alice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IPO早知道消息,11月15日晚间,比亚迪(002594.SH)发布公告称,终止推进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比亚迪半导体”)分拆上市,撤回相关上市申请文件
-
比亚迪全年电动车销量预超190万辆,第二代刀片电池产能顺利释放
日前,东吴证券发布《比亚迪:10月销量亮眼再创新高,新车型贡献增量》研报指出,比亚迪公布10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超市场预期。根据公司产销快报,比亚迪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21.78万辆,同环比+169%/+8%,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 9529 辆,环比增长 23%,超市场预期
-
不争气的产能,蔚来最大的“拖油瓶”
导语Introduction“疫情是理由,也不是理由,我觉得李斌应该学学马斯克,住到工厂去。”作者丨崔力文责编丨曹佳东编辑丨朱锦斌“我是挺喜欢蔚来ET5的,就是现在下定基本上等车要6-7个月,实在是有点久
-
下调产能目标,嘴犟丰田首次“服软”
丰田对供应体系的把控力是否真的已经过时,还需要放在更长的时间里去衡量。近日,外媒称,丰田汽车预计将下调本财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970万辆的全球产量目标,这是丰田首次承认将无法实现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
-
连续六个月下滑,长安汽车困在了产能还是发展后劲
虽然市场表现渐好,但长安汽车未摆脱下滑的阴霾。眼看全年已经3/4,长安汽车的压力愈发加大。长安方面披露的公告显示,今年9月,长安汽车售出了221913辆,215411辆,比去年同时上涨了14.42。今年1-9月,长安汽车累计售出了1680740辆,同比跌了2.97%
-
新能源汽车也要防止产能过剩
过去两年,新能源汽车出现井喷行情,产销大幅增长。2020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只有136.7万辆, 2021年销量超过350万辆。预计2022年有望超过600万辆,占国内乘用车销量四分之一左右。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同时,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问题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最新活动更多 >
-
11月起立即报名>> 光电类专业2025年秋季空中双选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即日-11.30免费预约申请>>> 燧石技术-红外热成像系列产品试用活动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