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这么差,怎么产能还跟不上?
导语
Introduction
一边是不断扩张的“产能”,一边是跟不上的“产能”。
作者丨杨 晶
责编丨杨 晶
编辑丨何增荣
2015年前后,中国车市涌现出了一大批的造车新势力。有人粗略统计过,巅峰时期的数量达到100多家。而到了这两年,真正有销量统计的造车新势力,只剩下蔚来、小鹏、理想、零跑和哪吒这5家。
还有一个数据就是,同样是粗略统计,这上百家的造车新势力的总产能超过了1000万辆。当然,现在追究这1000万辆的产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只看剩下的这5家的话,相较于它们自身的销量,大部分车企的产能还是过剩的。
相关媒体统计,蔚来汽车2023年开始产能达到48万辆,小鹏汽车2023年实现自有产能40万辆,理想汽车2023年底总产能扩大至50万辆,零跑汽车已有产能25万辆(在建产能40万辆),哪吒汽车三座工厂共计总产能可以达到28万辆。
再来看这5家车企去年的销量,蔚来汽车全年交付16万辆,小鹏汽车全年交付14.1万辆,理想汽车全年交付37.6万辆,零跑汽车全年交付14.4万辆,哪吒汽车全年交付12.7万辆。即便是去除一些在建产能或冲刺产能的水分,这些车企的产能完全能够满足交付量。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5家在2014-2015年就已成立的造车新势力,至今已在中国汽车市场摸爬滚打近10年的时间,还会出现因产能问题而出现交付困难这一障碍?而且这并不是个例,是存在这几家车企中的普遍现象。
全局的产能之困
如果说产能之困的最大受害者,那肯定非蔚来ET5莫属。早在2022年的8月份,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大胆预测“近一年,宝马3系的月均销量在12000多辆,ET5在一年内销量将超过3系。”这样的底气,源于当时ET5的订单量超10万辆。
但后来的结果大家也能看到,除了部分月份实现这一目标外,目前蔚来ET5的销量与宝马3系还是有很大差距。连后来李斌也总结,“ET5的订单不是问题,但是整体的交付量确实比预期要少了几千台。这背后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供应链问题,有的是疫情导致的。”
原本蔚来ET5应该是蔚来的走量车型,这款车型的上量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蔚来汽车的命运。与之命运相同的,也发生在小鹏汽车身上。曾经小鹏汽车凭借小鹏P7的一炮而红,最终后继乏力痛失主销车型。因此小鹏汽车也急需一款上量车型救急,随后推出的小鹏G6临危受命。
作为一款当时极具性价比的纯电车型,小鹏G6被定义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产品。同样,这款车不辱使命,仅在20天的预售期内就收获了3.5万辆订单。为了能够赶上交付进度,何小鹏甚至亲自去工厂打螺丝。
但这一操作并没有收到太大的效果,何小鹏也总结过小鹏G6的产能问题:与一体化压铸零部件和激光雷达的配套供应商的产能不足有关。不过,小鹏G6在上市之后的销量确实一路高歌,但最终止步于9000辆的月销数据。
理想汽车作为造车新势力里面热度最高、销量最好的车企,也面临着这样的困扰。李想曾在去年二季度财报会上明确指出,“本季度产能是唯一瓶颈,目前无解。”产能瓶颈主要受到供应链的产能影响,这主要是因为理想汽车年初定生产计划的时候定少了。
“蔚小理”在产能不足导致销量不佳的前车之鉴,理性会对后来者警示作用,但是很遗憾并没有。今年6月4日,哪吒汽车张勇在微博发文称,“自哪吒L上市以来,当前订单供不应求,工厂加班加点保供应。”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张勇在更早之前也说明了情况:对哪吒L的销量预测保守了,对车型品种结构预测也不准。4月22上市之后的35天内,哪吒L手握3万辆订单。但是在5月份的完整销售月,哪吒L的交付量只有3732辆。
纵观蔚来ET5、小鹏G6和哪吒L这几款产品,它们都是各自品牌的“关键先生”,但统统在产能问题上栽了一个大跟头,直接影响了整个品牌的发展。而实际上,产能这个问题,确实是新能源车企的一大心病。包括“全力以赴”的小米汽车,也有这种困扰。
小米SU7爆单,提车周期已经到半年以上。面对这一情况,小米汽车一方面将零部件订单量提升了80%,另一方面开启了双班制生产,同时也在着手加快二期工厂建设。面对产能爬坡的巨大挑战,即便强如特斯拉,也得需要马斯克睡在工厂才能解决。
“制造业如此复杂。如果有一个环节掉链子,整个过程就砸了。这就是特斯拉面临的量产难题,我们将进入生产地狱。”从这可以看出,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产能不足大多是因为供应链的问题,而特斯拉面对的则是生产效率的问题。
传统大厂也不能避免
简单概括来看,这些新造车企业会出现产能不足的原因,无外乎这么几点:对订单、销量预测不准,零部件、芯片等供应链端供货出现问题,产线的生产效率不足、柔性化生产较弱等等。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堆叠在一块,导致最后结果较为严峻。
如果说这些问题可能是新造车企业发展历史短、经验不足导致的,那么对于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品牌来说,它们有经验、有实力、有资源去避免这一问题。但实际上,很多背靠传统车企大厂的新能源品牌,也没有走太多捷径。
比如背靠长安汽车的阿维塔,从阿维塔11到阿维塔12,都遇上过产能危机。尤其是阿维塔12订单超出了厂家预期,这家车企在交付阶段不仅经历过产能爬坡阶段,也有供应商的零件供应出了问题。以致于出现交付延迟,部分潜在用户流失。
可谓是造车新势力趟过的雷,阿维塔每样都沾上了。这也是为什么阿维塔成立这么久之后,在销量端的表现平平的原因。而除阿维塔之外,依托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销量表现最好的极氪,也在经历着这样的阵痛。
极氪把009销量上不去的原因就归咎于产能不足,001也曾受到芯片、高清摄像头、空悬等零部件供应缺口的影响。但之所以极氪能够成为新能源车企销量的佼佼者,在于极氪的制造产能、采购能力与吉利共享尤其是浩瀚架构下的产品,比其他车企推动产能提升更有优势。
那总结以上这些新能源车企的表现来看,供应链问题是产能不足的首位原因。就像业内人士所说,供应链对新势力缺乏信心已成为行业的一大难题。许多新能源车企都面临生产停滞的问题,因为供应链企业更倾向于与品牌和产品更可靠的厂商合作。
那么问题怎么解决呢?答案是一些头部车企选择与国产供应链企业合作,通过和供应商共同发展来解决产能问题。同时,车企不仅要管理到一级以及二级供应商,也要管理到更加上游的供货商,补强自身的供应链。
也有人提出,很多车型的产能不足,在于车型的选配太多、车型版本太多。在消费者做出各种个性化选择之后,新兴的新能源车企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因此也拖累了整个生产和交付节奏。所以,这也很考验车企的柔性化制造水平。
比如当初在问界新M7推出之前,华为就投入5个亿联合赛力斯进行大改造。其中就包括重要的一环产线升级,重新改造焊装产线以及车身重新开模。其本质就是统一通用零部件、精简生产流程、提升制造效率,全力保交付。
一边是不断扩张的“产能”,一边是跟不上的“产能”。实际上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和挑战的集中体现。可以确定的是,新能源汽车的战争,不仅仅供应链的战争,还是车企自身如何进行大变革的洗礼。
原文标题 : 销量这么差,怎么产能还跟不上?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10 吉利早就该合并极氪领克了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