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十问”,理想汽车才能做得更好
监制|何玺 排版|叶媛
理想摊上事了。
就在理想刚刚拿出有史以来最佳月度销量之际,网上突然流传一篇被称为“L9 十问”的帖文,对理想的产品力、甚至品牌公信力进行了拷问。
01
网友“十问”质疑理想L9
这篇以质疑为基调的帖文,原标题是《理想 L9,看不见的地方,10 个不能说的秘密》。它以“行业人士”的口吻,分十大方向对理想的支柱产品之一L9,进行了从驾乘空间到安全标准,再从技术平台可信度到内饰品质的全方位质疑。该文立刻就被网民简称为“L9 十问”并大量转发讨论,形成近期内新能源领域最热的议题之一。
这篇文章的大热,对于多数网民和汽车用户而言是有些出乎意外地。毕竟,理想从去年底至今,正走在销量不断上升、品牌口碑进一步获得好评的坦途上,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理想还创造了月度销量首次超3万台的新纪录。此时骤现的“十问”的确让他们感到相当突兀。尤其理想的老用户和“拥趸”们,更是在愕然中发现,光环正盛的理想L9车型,不但车内空间被说成“不够大”,就连其安全性能是否过关都被当众怀疑。难道,理想真的出了大问题?
激烈讨论之下,网络舆论迅速出现了分化。相当部分网民认为,理想可能是遭到了刻意的“抹黑”。他们的观点并非没有道理。众所周知,随着新能源领域竞争日趋激烈,近两年来业内营销公关出现偏激化、攻击性的情况不少。一些知名品牌先后都遭遇过“黑公关”。其手法包括断章取义故意曲解宣发用语,以及利用公众在复杂技术问题上的不够了解,有意引导贬低产品性能等等。由彼及此,很多网民就怀疑,这次针对理想的所谓“十问”,是否也在走类似的黑公关路线,以偷换概念的手法搞事,借机抹黑理想品牌?
当然也有不少观点认为,虽然“十问”有“找茬”之嫌,可是理想也应该做出正面回应以安用户之心。对此,理想汽车方面迅速给出了直接回应。
7月5日,理想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以长图形式针对“十问”进行了正面的逐一澄清。例如,关于车内空间问题,理想用详细的数据参数指出,L9比宝马X7、奔驰GLS,以及不指名的“某中大型纯电SUV”,都要明显优越,不存在“不够大”之说;又比如,关于制动距离和麋鹿测试等关键安全性问题,理想拿出了测试环境中的数据,对所谓“隐瞒数据”、“制动系统质量”等质疑,进行了当面驳斥。
理想回应之后,又迎来了网友们的一番热议。目前来看,理想的回应未能完全平息该用户对理想L9的质疑,原因是理想回应中的部分比较对象并不“对等”,也不够诚实。
02
网友“十问”理想L9的背后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此次突遭“十问”的时间,正值理想品牌实现向上突破的关键节点。
数据显示,理想汽车6月份共计交付新车32,575辆,月度交付量首次突破三万,同比增长150.1%。今年第二季度,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达到86,533辆,同比增长201.6%。至此,理想汽车2023年上半年的交付量已经超过2022年全年的交付量。
而在首次实现月销量破3万台后,理想汽车也成为继奔驰、宝马、奥迪和特斯拉之后,第五家月交付量突破3万辆的豪华品牌,也是唯一一家月交付量超过3万辆的中国豪华品牌。下半年,理想L8和理想L9都已经设立了每月交付过万辆的目标,而理想L7甚至要挑战1.5万辆月交付目标,并在今年四季度挑战4万辆的月交付。另外,理想旗下首款5C纯电超级旗舰车型,理想MEGA也将于四季度发布,CEO李想甚至还为其提出了要“成为50万以上销量第一”的高期望,理想汽车整个发展状况,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
需要注意的是,在理想汽车销量火爆的同时,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202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基本完成了用户教育,确立了技术路线,行业的商业化成熟度和技术确定性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包括新势力和传统品牌在内的几乎所有车企,都在加大投入要迅速完成争先卡位。仅以理想汽车擅长的混动赛道为例,2023年全年混动车型的市场容量有望达到300万辆,如此诱人的蛋糕已经吸引大批玩家下场角逐。不但理想、问界等新势力秣兵厉马,长安汽车、比亚迪、吉利、长城汽车等传统车企也纷纷在混动新能源汽车领域“放大招”。其中长安汽车表示其今年的十大新车型中,近一半以上都是混动类。而吉利则提出今年包括混动在内的新能源车型,必须完成销量翻倍增长。至于领头羊比亚迪,更是以“油电同价”为宗旨,向所有对手发出“战书”。此外,以日系、德系为代表的外资车企,也在新能源重压下纷纷提出,要以混动技术为抓手,对旗下车型进行全面技术升级,以夺回被国产阵营不断侵削的市场份额。可以说,整个汽车行业在新能源大潮之下,已经日益进入“血拼”时代,这无疑对所有车企旗下的营销部门,造成了巨大压力。
压力之下,部分新能源汽车厂商的日子越发难过。
所以,理想汽车被质疑的背后,既有其产品不够“硬”的原因,也有市场竞争的因素。
03
理想要做大做强,L9“十问”是必须要直面的事情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理想作为新势力阵营如今的销量榜首,被各方以各种理由进行“质疑”,实属发展的必然。被质疑,说明理想L9产品力还有不足,还需要继续加强。理想汽车方面对此,也不必有太大的思想包袱。
纵观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凡是能走在行业前列的头部企业,没有一个不是在质疑声中成长起来的。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在冠亚军位置的比亚迪、特斯拉,就是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特斯拉在创立初期,就遭遇过“是否骗子”的指责。其后随着销量不断增长,还遇到过安全性、内饰空间等多方面的质疑,但其发展脚步并没有因此而放缓。
国产阵营的领头羊比亚迪同样也是如此。而且与特斯拉自带高科技、“火星未来”的光环不同,其国产的“出身”更令其在发展历程中遭遇诸多非议。老用户们都还记得,比亚迪在最初涉足新能源时就被怀疑过技术能力不足,后来在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转型过程中,更是屡屡被嘲笑为“吹牛皮”、“山寨货”,及至下定决心要提升品牌价值,向中高端领域进军后,其产品力、安全性方面遇到的无端质疑就更是不胜枚举。然而这一切,都没有能够阻止比亚迪脱颖而出拿下全球新能源的“销冠”。珠玉在前,本身就属于新势力阵营中最具竞争力品牌之列的理想,就更不应在质疑面前畏缩,而是要在洞察“没有一个品牌对手会看着自己的竞争对手做大做强”的行业规律基础上,毫不犹疑地致力于技术研发、产品迭代,用实力完成自身的品牌升级。
面对质疑、甚至是“抹黑”,到底该怎么办?其实特斯拉、比亚迪等行业友商品牌早已用行动给出了答案。就是要直面问题,提升自我,做更好的自己。面对安全性和品牌价值方面质疑,特斯拉和比亚迪以更具规模化的生产、更严格的安全设计标准、以及面向未来的智能化升级规划给出了回答。其中,比亚迪甚至专门推出高端子品牌,来实现企业整体形象和市场定位的战略升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致力于早好车的理想汽车,也应该向特斯拉,比亚迪学习。
面对质疑,理想汽车唯有直面问题,提升自我,做更好的自己,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
原文标题 : 直面“十问”,理想汽车才能做得更好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20立即参评>>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30点击申报>> 【限时免费】OFweek 2025储能行业榜单
-
免费申报中立即申报>> 0Fweek 2025锂电行业榜单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