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个个回味无穷!2023年车圈十大名梗盘点

2024-01-31 11:25
二师兄玩车
关注

2023年已经结束,你还记得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哪些名梗?

敬畏越野?

遥遥领先?

民间小视频?

烧死国产车?

其实,有“梗”是好事儿,人红了才会有各种争论与是非。

2017年比亚迪年销1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就能当全球冠军,那个年代,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没有这么多“梗”的。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2023年新能源汽车圈子的十大“名梗”,看看你到底知道几个?

名梗一:“特斯拉吼一吼,国产车抖三抖”

一句话点评:实际上呢?

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特斯拉就开始持续降价,那个时候就出现了“特斯拉降价将爆杀国产车”“特斯拉不给国产车留活路”之类的议论。

2023年年初特斯拉进一步加大降价力度,这种言论更是满天飞。

到了2023年年底,已经很少听到这种说法了。

原因很简单,虽然特斯拉疯狂降价,但市场份额不足10%;虽然特斯拉在华销量从50万辆增加到了60万辆,但同期中国新能源销量从688万辆增加到了850万辆左右。

发现了吗?没有哪个国产车被特斯拉“爆杀”。

反倒是特斯拉自己,要因为推出不推出低端车而发愁了。

名梗二:“烧死国产车”

一句话点评:合资小厂的无能狂怒

这个梗的发明者为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

他当时的说法是,起亚一季度挣了21亿美元,贴得起中国市场,本土企业没这个实力,我们有钱有技术,等你你烧死了,我再进来收拾你们。

用一个词来形容杨总当时的表情的话,“咬牙切齿”应该是比较合适的。

但这是一种无能狂怒。

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都是年销150万辆以上的狠角色,它们的钱会“烧完”?

国产车企没技术?

2023年智能驾驶、智能座舱、800V高压平台先后普及,有哪一项是合资厂商主导?

以后再进来?

2023年年底,起亚的新能源销量是这样的:11月份起亚EV5大卖105辆,EV6狂销6辆,这样的水平,在新能源的大势之下前景堪忧。

名梗三:“敬畏越野”

一句话点评:是同行也是冤家

如果以长城与比亚迪之间的口水战为素材的话,一个好的导演完全可以拍出一部又臭又长的肥皂剧。

两家原本是一个战壕里的兄弟,但2023年反目成仇;如果是普通的竞争,或许还不至于如此,但比亚迪挟仰望和方程豹大举杀入越野车市场,长城似乎有些坐不住了。

6月份的坦克500 Hi4-T发布会上,坦克品牌CEO刘艳钊呼吁:敬畏越野。

潜台词似乎是:长城才是真正懂越野车的。

这里我们不去讨论两家在技术上的优劣,因为大多数的消费者既不了解易四方,也不了解Hi-4,它们只看车。

从实际销量上看即可:仰望U8百万级豪车,12月份销量为1593辆;方程豹豹5,销量从首月的600多辆,飙升到5086辆,消费者只会敬畏自己的钱包。

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天网上开始流传比亚迪皮卡的谍照,看来下一步“敬畏皮卡”的梗又要出现了。

名梗四:“遥遥领先”

一句话点评:为何只有余承东能让这个词变成梗?

遥遥领先,最先说的不是汽车而是手机;它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词汇,不是只有余承东才会说。

但现在只要是与华为有关的产品,评论里、弹幕里就有铺天盖地的“遥遥领先”。

为什么这个词到了余承东这里成了梗呢?

首先,华为在核心技术领域的确有领先优势,2023年真正让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火起来的,其实就是华为的鸿蒙座舱4.0以及ADS 2.0高阶智驾系统。

其次,华为树大招风,属于热搜榜上的钉子户,当年余承东一句“稳了”都能引起全网讨论。

说归说,但还是那句话:只有真正有技术才能站稳脚跟。

问界12月份飙到了2.4万辆,如果仅有“遥遥领先”的口号是不太可能让这么多消费者掏钱的。

名梗五:“仨瓜俩枣”

一句话点评:自信与飘,只有一线之隔

理想汽车2023年的表现的确不错,2023年6月份理想汽车月销量首次突破3万辆,于是李想将友商的销量称为“仨瓜俩枣”。

他的确有“狂”的资本。

2023年理想累计销量超过37万辆,2024年目标是80万辆,如果能实现,理想将超越BBA,成为豪华品牌第一。

其它新势力,2024年很难去挑战理想。

这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是好事儿,但友商是不是真的“仨瓜俩枣”,还很难说。

至少,从问界M9的火爆情况来看,它是有能力将理想L9拉下马的。

而中国新能源市场何其广阔,怎么会只有一个问界M9呢?

名梗六:“民间小视频”

一句话点评:智驾水平怎么样究竟谁说了算?

关于“民间小视频”,何小鹏的意思是,用户自己上传的智驾实测视频并没有参考价值,只有厂商才更懂什么是智能驾驶。

这句话怼的对象,应该是问界用户上传到网上的那些视频。

因为到目前为止,其它所有厂商的汽车放出的同类型视频的重量,可能还没有问界一家的用户上传得多。

何小鹏与余承东为了“谁的AEB更好”争得面红耳赤,好在最后的结果也是以握手言和告终。

而针对“民间小视频”,有没有一种可能,消费者才是最终的裁决者?

智能驾驶,最终是给用户用的,用户上传的“民间小视频”,难道不比厂商在各种限定条件下的测试数据更有说服力?

车上那么复杂的感知系统,不就是在模拟真实的用车环境?

名梗七:“想撞都难”

一句话点评:车企如何避免回旋镖?

余承东可能是华为高管中嘴炮能力最强的。但造梗多了,难免被回旋镖击中。

11月份,一辆问界M5智驾版倒车时直接骑上了一辆比亚迪海豚,成为2023年车圈“名画”之一。

事后证明,事故的原因是客户倒车时误把油门当成了刹车踩。

按理说这只是一起普通的事故,但谁叫余承东此前说“倒车更安全,想撞都难”呢?

网友的战斗力是很惊人的,他们能跟着你喊遥遥领先,也就能拿着放大镜给你挑毛病。

要想避免被回旋镖击中,各大厂商在宣传时还是应该谨言慎行,不要过于夸张。

用户要是想撞,他可以有100种方法突破你的系统约束。

这方面比亚迪的表现就值得学习,仰望U8一方面宣传应急浮水功能,一方面又不断强调,这个功能只是用来应急,不建议用户自己把车开到水里去。

名梗八:“无人驾驶是扯淡”

一句话点评:比亚迪是憋大招还是真的踏错了节拍?

2023年3月份,国内新能源市场上“无人驾驶”就已经被炒作得很热,但王传福认为:这是扯淡。

理由是:全球每年110万起车祸死亡事故,人类目前的能力,不可能把所有工况都模拟出来。

事实上,比亚迪2023年大红大紫,年销300万辆,好像还真没有哪款车是以智能驾驶著称。

但这种说法遭到了余承东等人的暗讽,而且整个行业也没有听从王传福的号召,智能驾驶的热度越来越高,消费者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

而且市场上也不断有传言,声称比亚迪将会在2024年拿出真正的智能驾驶。

那么,比亚迪是在智能驾驶领域憋大招,还是王传福真的踏错了节拍呢?从日前比亚迪公布的代客泊车视频来看,前者的可能性显然要大多了!

2024年比亚迪在智驾领域会拿出怎样的杀器,我们可以期待一下!

名梗九:“电动车是低级产品”

一句话点评:丰田章男继续头铁?

用鲁迅先生的句式来说:丰田章男是一边造电车一边喷电车的唯一的人。

在12月份的一次采访中,丰田章男表示,电动汽车是一种早已存在的技术,属于低级产品,不算新能源,如果汽车都换成用电的,将会给电网带来巨大的压力。

这已经不是丰田章男第一次喷电动车了。

不过,燃油车也是一种早已存在的技术,丰田章男为什么不把燃油车全部停产呢?至于电网负荷的问题,只能猜测是国家太小限制了他的想象力。

列个数字吧,2022年中国发电量8.8万亿度,一个国家占了全球30%,日本同期发电量是一万亿度。

说来说去,丰田章男对电动汽车的厌恶,还是因为丰田在该领域内落后太多。

如果把丰田放在比亚迪的位置上,他能把电动汽车吹成天顶星科技。

名梗十:“再不努力就只能开BBA了”

一句话点评:谁在贩卖焦虑?

2023年年底,“再不努力就只能开BBA”的段子突然在网上火了,它想说的是,现在的国产新能源比豪华的BBA都贵。

这是被近期亮相的问界M9、小鹏X9、蔚来ET9、坦克700等等车型给吓住了,它们的售价都在35万元以上。

但这里边有两个问题:

第一,这些车是否真的比BBA贵呢?

答案是否定的,五六十万的BBA到处都是。

第二,是否中国新能源车都那么贵呢?

并没有,十来万的新能源越来越多,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按照正常的发展逻辑,中低端车型才会是市场的主力。

2023年,降价已经是新能源市场的常态,2024年预计也会延续下去,何来“买不起”之说?

结束语

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不但有产品和技术,还有嘴炮、调侃、嘲讽与各种段子,它们都是生态的一部分,各种网络名梗,能够起到很好的调剂作用,有些时候还是一种舆论监督,想想看,如果一个市场只有车,那该多单调?最后也留一个问题:除了上述的10个梗之外,你觉得还有别的印象深刻的梗吗?咱们评论区见~

       原文标题 : 盘点 | 个个回味无穷!2023年车圈十大名梗盘点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