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苦斗182天

2024-07-10 09:19
汽车公社
关注

导语

Introduction

生于忧患、长于磨砺的中国汽车产业,以直面进化之“苦”作为门槛,以坚持崛起之“斗”作为路径,砥砺前行、攀登高峰。

作者丨石   劼

责编丨李思佳

编辑丨何增荣

塞尚被毕加索评价为:“并未真正地去画苹果,他画的是这些圆形上面空间的重量。”

而时间的重量,犹在空间的重量之上,超越了语言、文字和图像能表达的范畴。

“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2024年上半年,会是哪个?”选题会上,这一提问先是引发纷议,然后一众才子们陷入缄默。

蓦然发现,“转折”、“蜕变”、“魔幻”、“躺平”、“内卷”……都是往年用过的词汇,如今已经无法充分表述整个汽车产业的心情,那种既有沉重痛苦,又有进阶喜悦的复杂情绪。

最终,我们选择朴实的“苦斗”两个字,记录这半年中国汽车人的光荣与梦想、汗水和泪水——生于忧患、长于磨砺的中国汽车产业,以直面进化之“苦”作为门槛,以坚持崛起之“斗”作为路径,砥砺前行、攀登高峰。

随着产业整体边际效益的滑坡,“苦”势必难免——苦恼、苦痛、苦厄。

有价格普降之苦。

自特斯拉在去年带领新能源车降价、雪铁龙C6拉开油车跟进降价序幕以来,价格“内卷”席卷整个汽车市场。今年更是出现“18万的宝马、12万的凯美瑞”。

尽管低价“惠民”,但汽车产业自身却承受重压,品牌溢价折损,经销商渠道巨亏,整个汽车行业利润率在2023年跌至5.0%低谷,今年前5个月也只有5.3%,低于下游工业6.3%的水平。

有贸易封锁之苦。

当中国汽车逐渐被全球市场消费者所认可,自然也免不了有眼红势力妄图以非市场手段干预阻挠。遂有美国调查中国电动汽车“安全漏洞”,欧盟对中国汽车强征临时关税甚至引发欧洲车企不满……

倘若回顾中国汽车出口的67年历史,其实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自1957年约旦商人订购三辆解放牌汽车开始,汽车出口的起伏跌宕从未停息。

有路径迷惘之苦。

随着技术和营销模式的迭代,哪怕是行业专家和企业高层,都往往“看不懂”、“看不清”前行的路径。

“中国大模型和芯片技术不如美国,汽车智能化何谈超过美国?”投资界有如是观点。然而通用人工智能和专用人工智能的差异、芯片中SOC、IGBT和MCU的差异,哪些适用于智能汽车,哪些是中国已经站在前列位置,并非可以一言以蔽之。

营销该不该力推公司高管做个人IP?粉丝经济“饭圈化”得失几何?智驾是否应该全部押宝“端到端”?动力电池能不能寄望于固态电池?哪些路径确实适合被推广,而哪些又是个人利益绑定的渠道?答案从来没那么简单。

然而回应“苦”的,是数千万中国汽车人百折不挠的“斗”——奋斗、智斗、战斗。

有扬帆海外之斗。

即便他国市场存在政策、产业风险,锲而不舍的中国汽车仍然以拼搏精神不断攻克海外堡垒。美洲受阻便重心移向欧洲,蔚来ES7和比亚迪唐能卖出宝马X5的价格。欧洲形势不利则再深耕最大贸易伙伴东盟。

汽车公社于6月下旬赴泰国调研考察,获取大量一手乃至独家信息和数据,了解到中国汽车在东南亚的稳扎稳打、苦心耕耘,并非当年摩托车低价策略可比。

有回归理性之斗。

“有油车绝不买电车”和“电车才是将来,发动机必被淘汰”是一对孪生的极端观点。前者完全罔顾电气化符合汽车产品朝着“环保、智能、安全”方向升级的必然趋势,后者忽略纯电动和氢能源在低温、缺少补能等场景下的短板。

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电动车,在“电气化”和“发动机”之间找到稳态平衡点,于是消费者用脚投票。

2024上半年,当整体乘用车零售销量仅同比增长2.9%至993.3万辆时,新能源车却以411.1万辆销量和33.1%增幅脱颖而出,渗透率41.4%。其中,插混(含增程)同比激增69.5%,纯电增幅15.8%。插混的168.7万辆和纯电的242.5万辆相去不远。

有冲破迷雾之斗。

既然路径迷惘,那就在不断修正的自我完善过程中寻找最佳平衡点。

固态电池锂离子活性低、缺少液态填补电池内部裂缝?那么半固态电池是折中方案,上汽清陶、卫蓝新能源纷纷拿出量产级别半固态电池。

端到端大模型智驾倘若出现错误规则,难以人为修正?包括特斯拉在内,都会以“教师模型”带动“学生模型”不断自我修正,以“人工”为“端到端”进行“兜底”。

饭圈化、舆论极端化会导致营销反噬?君不见,刷量和买热搜的公司已经被限制,“反噬”本身就是一种“正本清源”的涤荡机制,最终行业还是会回到正轨。

中国汽车产业,从来并不畏“苦”,也不怕“斗”。毕竟任何转型与切换,都免不掉“改革的阵痛”,繁荣昌盛之前的铺垫,也都往往以萧条乃至战祸作为垫脚的基石。

恰如一战之后,1924到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一度繁荣,但1929到1933年的萧条又注定二战难以逃避;二战后,西方随着欧共体成立和美国马歇尔计划扶持而再度兴盛,直至1974-1975年全球性经济危机再度袭来……

自2017年中国汽车国内销量达到巅峰之后,整个业界告别了“躺着挣钱”的“黄金时代”。从那时起,贯穿到2024年,无人否认产业充斥着痛苦,而周期性的下一个黄金时代,便以这份痛苦为门槛,为船票,为代价。你可以叹息、流泪、蜷缩,但最好不要消沉、躺平、绝望。

周期律的巨手告诉我们,新一对关键词便是“始与终”。

其实,“始终”就是变化的两个端点。而挥别,是新生的序曲。当一段里程谢幕,距离下一段美妙路途的开启便不会遥远。“变者,法之至。”魏禧跟康有为的那句“天道”形成巧妙的应和。

中国告别了经济高增速的岁月,却也告别了制造业技术含量远不如西方的落后局势,朝着本土制造业和经济同步崛起的方向迈进。正如回顾2015年规划和2023年成绩的对比,中国已经在诸多领域取得长足进步。

汽车行业告别了十年前粗放增长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却也告别了正向技术尽皆受制于海外的桎梏,借助新四化契机“换道超车”。

倘若说,石涛在《画语录》里提到的“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还只是提醒我们,“始”“终”交迭必然频繁如斯,那么美国作家多伊奇就直接告诉我们,在两个端点反复交错之后,“当今世界最巨大的力量,是变革的力量”。

2024年的前半段,共计182天。在这182天里,我们在苦中洒下汗水和泪水,却也用斗志拼搏出前路的光明。

无论是百年来的汽车产业,还是几千年以来的民族文明,正是在这样的“苦斗”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而脚下的路径,最终通往远处的巅峰。

       原文标题 : 苦斗182天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