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红小米的成功?格力再次宣布进军车圈
在跨界造车的浪潮中,前有小米华为,后有富士康,而这次格力电器再次成为了焦点。10月11日,上海格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这家注册资本高达2000万元人民币的新公司,业务范围广泛,不仅涵盖了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智能机器人研发、软件开发等前沿领域,更引人注目的是,它明确将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纳入其中。
格力此举,无疑是在向外界宣告:它再次进军汽车赛道。回顾格力之前的造车之路,可谓波折重重。2019年,格力曾与威马汽车携手合作,但这段联姻最终却以不了了之收场,而威马随后也宣告破产。不甘心的格力,随后通过购买银隆新能源的股份,正式宣告进入整车制造行列。然而,这次尝试却以亏损几十亿的惨痛代价告终,成为了董明珠手中的一块“烫手山芋”。
但格力显然并未因此放弃。近段时间以来,格力一直在密集研究汽车电池等相关业务,并且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此前,格力成功研发了一款新能源电动面包车,虽然新车上市时以15.8万的价格无人问津,但其二手保值率却相当惊人,目前二手价格依然保持在5-6万之间,与上一年几乎持平。这样的市场表现,无疑为格力再次进军汽车领域增添了几分底气。
而雷军在汽车赛道的首战告捷,更是为格力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成功案例。作为同样拥有深厚科技底蕴的巨头,格力显然不会坐视小米在汽车行业风生水起。因此,格力再次宣布进军车圈,也就不难理解了。
然而,对于格力的这一举动,市场却存在不少质疑。虽然格力拥有整车造车资质和不少电池储备技术,但现在的汽车行业已经今非昔比。竞争日益激烈,格局不断变化,格力此时入局是否有些晚了?
在笔者看来,格力此举并非盲目跟风。它有着自己的战略规划和市场定位。无论是作为整车制造商还是更深层次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格力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毕竟,格力在制冷和空调设备领域的领先地位,已经证明了它在技术研发和制造能力上的实力。
因此,对于格力是否会造车还是仅作为供应商的问题,我们或许不必过于纠结。重要的是,格力已经再次迈出了进军汽车行业的步伐。
原文标题 : 眼红小米的成功?格力再次宣布进军车圈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直播中立即观看 >> 【线上直播】全链智联,全域质控:电力与能源行业的质量升级之路
-
5月22日立即预约>>> 宾采尔激光焊接领域一站式应用方案在线研讨会
-
6月13日立即参评>> 【评选启动】维科杯·OFweek(第四届)2025汽车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6.18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英飞凌OBC解决方案——解锁未来的钥匙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