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酝酿相关扶持政策 氢能产业发展有望提速
继上海、武汉和苏州出台促进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后,大同、深圳等多地也在酝酿相关政策,部分地区甚至考虑用产业基金等财政手段进行支持。
各地抢抓氢能发展先机
去年9月,国内首个商业化运营加氢站在佛山南海丹灶镇落成。除了国家层面的扶持政策,各地也开始出台适合自身发展的氢能支持政策。
上海去年率先出台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此后武汉和苏州相继发布氢能产业规划。这些城市表示要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机遇,并制定了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武汉提出,2018年至2020年聚集超过100家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等。到2025年,武汉将产生3家至5家氢能国际领军企业,建成加氢站30座至100座,氢能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年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成为世界级新型氢能城市。
各地还配合发展目标出台重点任务和保障举措。苏州将加大财政对氢能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研究加氢站、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终端补贴等政策,降低消费者使用成本。发挥苏州创新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作用,建立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记者获悉,山西大同、广东深圳等多地也在酝酿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其中可能考虑用产业基金等财政手段进行支持。此外,正在积极推进氢能产业项目的山东聊城、四川成都、河南郑州、浙江台州等,也被业内认为是未来有望出台支持政策的城市。
氢能上市公司加快发展步伐
在政策和市场的大力推动下,氢能上市公司的发展步伐开始加快。作为国内氢能产业积极的推动者与产业链整合者,由雄韬股份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雄韬氢燃料电池产业园今年3月在武汉开工。
“公司技术和生产上的核心在武汉,集中输出和培育各种资源,但是公司不排斥以所投资的企业为圆心,进行策略性布局。”雄韬股份战略投资副总裁赵小丽告诉上证报记者,目前公司在苏州投资了膜电极企业,进展不错,已实现小批量生产。当地氢能产业规划的出台意味着产业发展有空间,公司有可能围绕产业链上的区域布局,推动地方产业化工作。
大洋电机今年1月发布公告称,出资650.38 万欧元参股HT公司布局氢能设备市场。采用投资加合作模式引入国外先进产业技术,大洋电机氢能燃料电池领域布局将更加完善。大洋电机副总裁、董秘熊杰明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目前在上海和山东聊城的项目进展顺利,在湖北筹建年产1.7万台套的氢燃料电池生产基地计划有望尽快落实,未来不排除在其他地方发展氢能项目。
猛狮科技副总裁、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亚波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持续看好氢能产业发展,公司在上海主要做动力系统研发,和另外3个省在谈落地的商业运营。
物流车和客车被业内认为是首先实现氢能车辆规模应用的领域。近日,申通快递南翔分公司已正式开始使用氢燃料电池货车。据记者了解,未来京东和顺丰也将考虑启用氢能物流车。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4月1日立即下载>> 【村田汽车】汽车E/E架构革新中,新智能座舱挑战的解决方案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9 小鹏汽车更名!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