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兹曼交棒:迪斯和冯思翰能否在中国将大众的电动化事业进行到底?
根据大众集团发布的最新官宣:66岁的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卸任时间已定,明年1月他将正式交棒给现任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迪斯。
在当地时间11月16日下午举行的监事会上,大众汽车集团除了做出上述决定外,还同步安排现年55岁的大众品牌乘用车中国CEO、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冯思翰出任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负责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业务运营。
对于业界来说,海兹曼退休是早有预期之事。但对于谁将接棒、以及大众集团随后如何擘画中国市场则是未知。从此番官宣定案来看,大众汽车集团对中国管理架构所进行的调整颇为慎重,对中国市场的战略“攻守”亦可见一斑。
众所周知,海兹曼自2012年9月1日就任现职以来,在中国市场纵横驰骋,使得大众汽车在中国的销量从2012年的281万辆跃升到2017年的402万辆,占据大众全球销量近四成份额,并使大众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汽车集团。
除在传统汽车的市场销量方面战功卓著外,海兹曼近两年来在汽车“电动化”方面表现得十分积极,在中国的很多关于汽车电动化主题的场合,都不难见到他活跃的身影。令人瞩目的是,在海兹曼的力导之下,大众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上的诸多头部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协同发展的姿态尤为突出。
据接受《新华电动网》访问的华安远见投资顾问公司研究部总监汪岚称,就其了解,此前不少中国汽车企业对大众集团推进电动化持观望姿态,一是认为大众不太可能在“自我革命”上动真格,二是预判大众会通吃上下游,建立自己的城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汪岚说,从海兹曼及其团队的动作来看,“大胆实干”和“开放合作”的风格着实令人刮目相看。
海兹曼曾在多个公开场合明确宣称,至2025年,大众将在生产、工艺、研发、员工培训、供应商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等方面总计投入约100亿欧元,实现近40款新能源车型的量产,并努力在总销量方面站上150万辆的关口。
2017年6月1日,在中德两国总理的亲自见证下,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在德国柏林正式签署合资企业协议,合作双方将共同成立一家股比各占50%的合资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关移动出行服务。至此,大众集团在战略上完成了与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和江淮三家中国公司的紧密捆绑。
由于海兹曼及大众在中国的上述实质性步伐,各方对于大众集团加快电动化进程的雄心有了极为清晰的认可。也正是因于海兹曼在大众参与中国乃至全球汽车电动化、推动大众集团从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服务商积极转变上成绩斐然,这也让多方对其继任者打出问号:他们能否在将大众的电动化事业进行到底?在中国市场上他们又将如何深耕?
这些无疑都有待迪斯和冯思翰在接棒之后用实际动作去作答。我们拭目以待。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4月1日立即下载>> 【村田汽车】汽车E/E架构革新中,新智能座舱挑战的解决方案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