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沈晖:如何面对黑天鹅
“创业最难的是处理不确定性,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春节前夕的一次采访中,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如是告诉亿欧汽车。
谁道一语成谶。
结束了28年的增长之后,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连续第二年负增长,下滑7.5%;新能源市场略好,但也下滑4%。2020年开年,新冠肺炎这只黑天鹅又给中国车企们罩上阴影。对于刚刚萌芽的新造车企们,则增加了压力。虽然要度过一个艰难的时期,“但长期来说我们还是要对新能源汽车抱有信心。”沈晖如是说。
在过去一段时间,包括威马在内的新造车头部企业们已经走过了又一阶段。
如果说,从PPT走到生产线是实现“从零到一”;那么,第一款车月销到2000辆,以及推出第二款车则是实现了“从一到二”的过程。在2019年,威马汽车单车型EX5以16,810的累计交付量,位居造车新势力单车年度交付量首位。
“创业晚了。”2020年以前,这是出生于1970年的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心里的遗憾。
环顾当下汽车产业里的新造车企的明星创业者们,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生于1974年,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生于1977年,而已经是第三次创业的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还不足40岁。
但最近一段时间,沈晖经常和身边调侃道:“‘老’也不是坏事。”在汽车产业工作了二十余年,沈晖是穿越过周期的人。
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特殊授权
美国金融危机时,沈晖正在美国供应商博格华纳;2007年加入菲亚特时,这家意大利汽车制造商正深陷危机。“一分钱要掰成几瓣花,钱要花在刀刃上。”这句听起来没什么稀奇的运营策略,在实际上却甚少有人能做到。
如今,整个新造车企要面对的是中国车市寒冬。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产业进入洗牌期,威马如何应对?
精细化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整个汽车业都遭受了不小的压力。生产受阻、复工延迟、消费需求放缓接连而至。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渠道分会调查数据显示,经销商反馈,春节假期受疫情影响,只有不足30%的店有零星的购车需求。
为了在疫情之下仍然维持运转,2月10日起,威马线下渠道中100余家门店已根据所属城市的防疫法规,分批恢复营业,全力保障用户对于线下服务及售后养护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无接触式”的贴心服务。 威马售后还于近期上线了在线“预约保养”服务,助力用户错峰保养,省去排队等候时间,享受更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
制图 亿欧分析员何奇
同时,疫情期间,威马汽车携手智行合伙人已累计推出368场互动直播,吸引超60万人次“云看车”,单场最高观看人次已超2万。通过推陈出新的“无接触营销”,威马官方抖音平台的粉丝数量较春节前,实力增长超65%。
截至3月2日,汽车行业经销商综合复工效率为36.61%,经销商门店复工率虽然已达71%,但销售效率仅恢复了24.9%。根据目前的数据,相比2019年同期,2020年第一季度的销量大概率会被腰斩。
但需求只会被阶段性地抑制,不会被取消。为了等待春天,汽车产业里的所有企业都开始了调整。
近日,威马方面有消息传出:由于2019年未达目标,公司决定,取消发放“年终绩效奖金”;与此同时,受疫情影响,13薪延期至6月后发放。一些员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不满的情绪,但也有员工对亿欧汽车表示:“全国、全行业都很困难的情况下,不裁员、不降薪,已经很好了,从老板到员工,一视同仁。正面看来,这其实也是公司严格运营管理的一种表现。”
同一天,同处上海的上汽大通进行了绩效奖金的调整。根据经济观察报的报道,上汽大通占工资35%的绩效奖金从3月份起将进行“打折扣”,级别越高折扣也越高,此外取消了一系列福利。
此前,新造车行业已经经历了一次“裁员潮”。
在资本催生的泡沫时期,一个优秀的造车团队加上一个包装精美的PPT就能换来资方的青睐,以及各地方的大力支持。
两个效应叠加,让造车一度炙手可热。“头部项目投不进去。”2016年前后,这是不少投资人对这一赛道的感受。甚至有创始人在朋友圈留言表示:“新一轮融资开始了,上回没投进来的友人别再因不知道而错过了。”在这个时期,不少企业选择快速招人,铺开盘子。但很多人没想到冬天会来。当产业下行与投资收紧同时来临,裁员随之而来。
经历过金融危机,他感受过裁员的痛苦。“裁员对品牌伤害很多,没有一个被裁的员工心里是高兴的。负面信息对供应商、经销商也有影响。”在博格华纳和菲亚特的经历让沈晖深有感触:“这么痛苦裁员,还不如早期控制员工数量。员工不是简单的车卖多了就涨点,卖少了就减点。”
“目前还没有裁员的打算。”沈晖告诉亿欧汽车。目前,威马有员工大约3000人,工程师占到一半。“老板手很‘紧’的。”有威马员工如是形容沈晖。沈晖说:“不管家里有多少余粮,结果导向,精细化运营一定是核心思路。”
攥紧钱袋
在沈晖眼里,“控成本”一直是威马的关键词。
沈晖从出差开始“卡”预算。相比较一些企业住宿预算可以达千元,在威马,无论是高管团队还是一线员工,住宿标准都只有400元。“我们提倡效率,工作通过尽量微信、电话沟通;有些时候人不在一起,事情也不容易谈成,不利于团队合作。所以公司出差很多,但也是严格控制的。”
沈晖管得更多的,是产品生产的一系列成本。汽车从产品定义到生产,流程长、步骤多,每一个环节都要花不少钱。
在威马内部,沈晖是产品委员会的主席,亲自参与产品的设计和需求定义。此外,还有供应链委员会,根据产品所需量,横向对比市场价格,再计算产品研发费等等各项,有复杂的流程。在设计研发阶段,即使单一零部件的物料成本只多出20元,内部也会反复论证权衡。“十万辆的话就会差几百万了。”但是,在事关用户体验的核心软、硬件方面,威马却一向慷慨。从配备博格华纳高效驱动电机到英飞凌IGBT芯片,再到提供业内功能最全,真正的L2级自动驾驶技术,无不体现了威马对于用户的慢满满诚意。
在汽车智能化的时代,车企一窝蜂地在产品上叠加功能——生怕缺少卖点不能吸引消费者。但实际上,产品定义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有一些功能是我们以为用户有需求的,但实际上用户没有;还有一些功能,是用户有需求却不愿意买单的。”
从纷繁复杂的各个功能里辨识出来,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也需要经验。在开发第二款车威马EX6 Plus的时候,沈晖就否掉了好几个设计。
比如互动式车窗投影,根据威马的设计,早期规划是有的,“差点上了”。后来团队又向客户进行了更深度的调查发现:这项功能的使用需求实际非常低频。沈晖随之取消了这个设计。
还有一些技术的搭载“一波三折”。比如车车互充,就是经历了一番讨论后一度被放弃的功能。
当时沈晖团队考虑:如果用户的车辆没电了,打开APP求救,有其他威马用户可以过来帮助充电,是一个非常贴心的设计。但在找供应商做硬件设计时,却发现单价成本高达6万元,随后这个设计被搁置。
但在2019年底,这一设计又重新实现。威马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国家电网,由于国网用户量足够多,成本也随之下降。
威马EX5、威马EX5 Pro特殊授权
而为了让产品看起来更潮更有设计感,一些小设计新增在了车上,“也要控制住成本。”
车辆上威马的LOGO是可以发光的,几条横线看起来简单,但在夜晚中非常有识别度。当时,威马的粉丝圈里有不少用户投票给了新的LOGO方案。沈晖团队遂开始寻找供应商。遍寻国内,却找不到成本可控、技术质量过关的解决方案。团队来汇报:“要不取消吧?”沈晖却认为,这个可能是亮点。“这是一个‘活’的汽车表现,是他跟人打招呼。现在的车外交互并不多,但这是未来技术发展的核心。”
几个月后,团队在德国找到一家供应商——它们为德系某高端品牌进行过供应,随后,问题也得以解决。
“每个细节都要去扣。”沈晖如是说,“物料成本特别关键,如果毛利率是负的,卖得越多死的越快——毛利率正才能挣钱。”
放烟花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威马想要站上下一个台阶、走向盈利,需要做的是打开知名度,将更多的潜在消费者装入池子里。
“产品和品牌是两兄弟。”沈晖说,“如果产品的品牌不行,就会走上一部分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的老路——花了十几年好不容易有一定的量了,发现品牌有缺失,再去重新搞品牌。”
3月初,威马EX6 Plus 400轻享版车型已经开启大定支付。据威马透露,高意向用户超过万名。在2019年,威马交付了16,810辆新车(上险数),在新势力中排名第二。横向比较而言,这是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成绩。但如果想要活下去,这还并不够。品牌建设初期知名度低、获客难,这是所有新造车企绕不开的第一道槛。
制图 亿欧分析员曾乐
威马内部有一个比喻,做品牌应该像“放烟花”——让整个城市的人看到,而不只是“放鞭炮”,声响只能传遍一条街。
行业处在红利期时,只要有钱砸广告就能引起关注;但如今,线上流量越来越贵,花了同样的钱,效果却在下降。在这个情况下,威马也在尝试新的方式。
“未来,我们开始逐渐针对的目标用户群就是汽油车、燃油车的用户,要让他们感觉到:电车的门槛一点都不高,用起来体验更加出色。”
要想在体量上突破天花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造车这场马拉松而言,还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在过去的几年,威马已经完成了累计230亿元金额的融资,D轮则还在进行当中。
“融资的确是件矛盾的事情。如果你还有钱,投资人会觉得最好不要融,因为融得越多,稀释越多。”对于这个话题,沈晖有所感触。
“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融进来的钱代价很大。过去一段时间,很多人变成了‘老赖’,这正是为了保住现金流花了很大的代价。”沈晖认为,要合理的评估资金的情况、融资的风险。
2020年,能融到钱的“只有那几家”,“没有交付的企业日子会很难”。
在过去的30年里,整个欧洲都没有一家新品牌成功,美国市场上也仅有特斯拉。而在过去的几年间,中国诞生了数百家新造车企——这是一个足够大的市场,但如今,它的容错率在变小。对于所有创业者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过去,沈晖把所有的精力几乎都放在了产品、质量管控上,但现在,营销、服务、体验,他都要开始兼顾。当了数十年职业经理人后,如今创业,沈晖感觉“威马已经走过了‘有0到1’”,而“从1到1,000则是我们更为擅长的,这需要更加强化精细化运营、体系化能力、现金流管理,而这些都是我们的强项。”
沈晖认为:资本市场不会再向“厚待”特斯拉一样,对待中国新造车企。“特斯拉能十几年不盈利还活着”,但对于中国新造车企而言,不盈利还能活下去的时间大概“还剩三年”。
作者:张嫣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直播中立即观看>>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