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特斯拉那样,新势力造车不靠谱才能活下去
近日,特斯拉再一次上演价格下调大战,对Model 3 的磷酸铁锂电池版本,价格下降到25万以下,再次让“韭菜”成为火热的话题。随着特斯拉产销量规模的快速扩大,生产效率和国产化率提升,降价是必然的,也不会是最后一次,那些在降价前夕被催促下单的临界用户成为关心的焦点。随之而来是特斯拉高管微博的不断说明,以及看客们对着这个新的流量话题展开全方位的联想。
特斯拉是独特的存在,从纯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到厂家自营销售、价格变动快而大,再到马斯克计划取消公关部门,自己承担起直面市场和用户质疑的公关和宣传重任。“不靠谱”的特斯拉就是汽车行业一个离经背道的存在,而正是这样一个与百年汽车工业格格不入的造车新势力,在遭遇了整个汽车工业的隔绝之后,仅靠自己之力,成功让电动智能汽车成为一个现实的可能。造车新势力们如果是靠谱的,或许就不存在一丝存活的可能,且看看传统车企曾经的那些电动车是多么让人惊愕,在汽车智能化领域也止步不前。近几年涌现的一波又一波的造车新力军中,有传统汽车人的创业,例如威马和华人运通等等;也有互联网人的类“纵向一体化”,例如蔚来和理想等等。
最新还有活跃在市场的完全跨界,比如宝能相继收购宝能、长安PSA,五粮液收购凯翼,还有就是恒大的“买买买”造车之路。恒大已经收购了天津国能NEVS,获得造车双资质,而全新的广州工厂已经为正式投产做好了准备。
从恒大造车的“买买买”,再到一下子抛出全系列电动汽车规划,再配以狂轰乱炸的集中式广告,市场一片哗然。想当年,造车新势力被冠以“PPT造车”,甚至部分车企和汽车真的就仅仅停留在那几页PPT之中,未能真正熬到下地奔跑,甚至连延迟交付被指责的机会都失去了。
头部的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和威马等车企,无不活在竞争对手和市场浓烈的敌意和怀疑之中。从代工制造到交付延迟,再到汽车自燃,甚至还对簿公堂,造车新势力的那些美好蓝图和豪言壮语也成为被攻击的对象。不可否认,几乎所有的造车新势力曾对电动智能汽车想得简单了一些,不管是对资金的需求、对团队的管控,还是对汽车制造的那些折腾事。
新事物总是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如今蔚来已经有三款高端豪华车型,小鹏已经有两家工厂,威马也很好地融合了传统汽车的优势为之所用。如果再来一次,造车新势力们按照传统车企的套路,按部就班,或许电动智能汽车,甚至燃油车的智能化,将会远远落后于目前高度和发展规模。不管是各行各业,我们真心感谢那些曾经“不靠谱”的新势力,正是因为他们的无所畏惧,让这个行业得以更快地革新,而用户获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如今,这些曾经汽车行业的“不靠谱”们,正在成为传统车企想象的“靠谱”样子,成为电动智能汽车的主力,并且已经倒逼传统车企加速革新技术。让“不靠谱”来得更加猛烈一些吧。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10 关税漩涡中的汽车供应商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