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搅动行业内卷!威马沈晖:M7将是2022年最牛产品

2021-10-29 10:05
AutoMan
关注

“电动化+智能化”之所以具备颠覆传统燃油车的可能性,在于车辆本身可以不断进化,具有成长的能力。这与购买一辆燃油车的体验将完全不同。(微信公号:CNWAUTO)

在马车盛行的时代,第一辆燃油车的出现被视作异类;如今,在燃油车盛行的时代,电动汽车的出现同样显得格格不入。

“电动车”一定会革了“燃油车”的命吗?理性地说,“电动车”或许不会,但“电动化+智能化”则一定会成为行业的颠覆者。

10月22日晚,威马M7的正式发布引起了全行业的高度关注。作为全球首个搭载 3 颗自主变焦高精超视激光雷达的轿车,威马M7做到了“明年能量产的最好的配置”。威马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表示,威马M7的硬件水平,已经可以支持L5级自动驾驶了。

伴随新能源汽车的持续热销,电动车如今已开始抢夺原本属于燃油车的市场份额。而坚持“科技普惠”的威马,则让用户享受到了更高程度的智能化驾驶体验。

威马M7“血本”押注激光雷达

目前,在智能驾驶领域,销量最高的特斯拉依旧采用纯视觉的解决方案;而更多的声音则认为,激光雷达才能带来更加安全可靠的智能驾驶。在华为秀出的自动驾驶技术上,激光雷达也是标配。

“中国路况复杂,只靠摄像头的纯视觉方案有难度。”沈晖表示。也因如此,在国内,激光雷达作为城市级自动驾驶的“多重安全备份”非常有必要。

当前,量产车 ADAS 主流配置为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

具体来看,毫米波雷达测距原理和超声波类似,只是发射的是无线电波(雷达波/电磁波)。通常探测范围可达0-200米,可穿透低密度的烟雾、尘埃,但是对高密度的大雨穿透效果较弱。

激光雷达发射内容变成了激光束,探测距离上升到了500米的范围,并且扫描范围更广,可以获取目标的距离、方位、高度、速度、姿态、形状等信息。

从国内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毫米波雷达近年的普及率逐渐上升。激光雷达则是最近一年成本降低之后,才逐渐兴起的技术。

不过,在 L3 及以上级别中,激光雷达重要性凸显。根据 ElecFans,搭载激光雷达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性可达 99.99%,而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仅能保证99%,虽然特斯拉始终坚持纯视觉感知路线,但激光雷达仍被大多数主机厂及 Tier1认为是 L3 及以上所必需。

而威马旗下首款轿车M7,搭载的正是3颗自主变焦高精超视固态激光雷达。在此之前,小鹏P5上市时曾因2个车规级激光雷达(550P、600P两款高配车型)的配备而大出风头。威马M7在激光雷达方面的配置更为豪横,主激光雷达位于车顶(与蔚来ET7类似),用于车辆前半部分的感知,另外两颗激光雷达分别位于车身左右,用于增强车身左右的感知能力,激光雷达总水平探测范围达330°。而这3颗激光雷达,也使得威马M7被亲切地称为“独角兽”。

威马M7采用的是速腾第二代智能固态激光雷达RS-LiDAR-M1(简称M1),M1最大的亮点在于体积紧凑小巧便于集成(厚度45mm、深度108mm、宽度110mm)以及智能“凝视”功能。所谓智能“凝视”功能,类似于摄像头的自动变焦技术,可以帮助智能驾驶系统随时聚焦驾驶者关心的重点感知区域。

如今伴随激光雷达整体的价格的大幅下降,“让激光雷达能够达到车规级标准、高稳定性的成本合适的选择。”沈晖认为,2022年之后,会有更多品牌选择激光雷达的方案。根据目前的信息,在2022年能够买到的激光雷达做得最牛的车型,一定是威马M7。

威马拉动行业“全面内卷”

威马M7的到来将智能驾驶的竞争“内卷”到极致。

威马M7不仅激光雷达的配置在业内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更牛的是,M7还将其他各项配置“武装到了牙齿”。按照沈晖的说法:“硬件上我们希望一步就做到L5,我们叫L5硬件的预置。”

具体来说,威马M7不仅是全球首搭3颗自主变焦高精超视固态激光雷达、首个实现激光雷达水平探测范围达330°的车型。为了打造全场景智能驾驶能力,M7还配备32颗顶级的智能驾驶感知硬件,在复杂光线、复杂路况、复杂天气条件下的感知能力大幅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M7同时配备7颗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其最远探测距离超过600米,接近4K级像素成像能力,能够精准识别行人、车辆、交通标识,及桩桶等不规则物体。

顶级的感知硬件需要更强大的算力平台支撑。M7全球首批搭载4颗Orin-X顶级自动驾驶芯片,最大算力高达1,016TOPS。不仅如此,威马的智能驾驶算法也在持续学习、优化和迭代。

此外,M7采用了全新中央域控制架构。该架构以执行层、窗口层和生态层构成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布局,给予M7生物般的进化能力,带来更高效、安全的车内通信,以及更高频率的OTA升级。

行业领先的智能驾驶感知硬件、超算平台以及持续不断的算法优化,让M7率先实现覆盖“全场景泊车-城区道路-城际高速”的全场景智能驾驶。

“我们的硬件希望做到高配。从智能电动车发展速度的角度来讲,我认为大家都可以先冗余。”沈晖直言:“我们现在更关注的是当我把硬件的程度都预留,或者拉到很高的程度之后,我们以后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

将硬件拉满后,沈晖对未来产品发展更深刻的思考是:真正的智能绝非简单的硬件和功能堆砌,而是如何将智能硬件进行全面打通,应该思考的是怎么把所有的硬件堆起来之后,结合起来解决用户的使用场景的困难。

沈晖表示:“接下来智能电动车发挥的空间应该是当用户有新的问题,我能够解决新的问题。如果你的产品不会进化,不会改变,哪怕硬件堆得很满,我们也不一定认为它是智能的,因为它不会成长。”

与此同时,威马还是全世界第一个把高等级自动驾驶安全责任都归企业的车企,敢于做出这样的承诺,说明威马对于智能驾驶有着谨慎而负责的态度,也对自身技术有着足够的自信。

威马掀起的行业“内卷”给参与竞争的车企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对于行业发展及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科技普惠”升维打击

如果仅仅是科技“堆料”,并不足以支撑威马成为真正的搅局者。

价格与体验,二者似乎难以兼得。但作为“科技普惠”的坚持者,威马不仅仅让产品覆盖最广泛的用户群体,更在硬件与技术层面形成“升维打击”,以不断学习、进化的产品,让消费者轻松面对未来使用场景中可能遇到的多种问题。

沈晖直言,威马的市场目标一定是瞄准通用、大众、丰田的用户,而并非与智能电动汽车品牌直面竞争:“转换小鹏P7的用户,其实没有意义。从燃油车用户市场实现1%的量的转换,就足够威马当下的生产了。”
抢夺燃油车潜在客户,凭什么?事实上,“电动化+智能化”之所以具备颠覆传统燃油车的可能性,在于车辆本身可以不断进化,具有成长的能力。这与购买一辆燃油车的体验将完全不同。但这同时也对车辆硬件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以M7为例,在硬件上的“冗余”式设计,意味着更多的用户将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伴随智能驾驶研发投入逐步提升、行业日渐走向成熟,自动驾驶也不断向更高级别进化。而这,需要硬件的支撑。

目前,市面上多数量产车型仍处于L2级别自动驾驶水平。有研究认为,未来3-5年乘用车L3/L4级自动驾驶都难以大规模落地。而威马M7的硬件水平,已经可以支持L5级自动驾驶了。这也意味着,威马M7即便在多年之后,依旧具有不错的硬件条件,足以应对更高级别智能驾驶的需求。

数据显示,威马汽车累计总销量已经超过7万辆。值得一提的是,在行业下行压力下,威马实现了连续9个月销量的同比上涨,今年第三季度一共交付13,378辆,同比上涨137.5%,也创下单季销量历史新高。市场效应也顺势为M7轿车的销量打下一个良好的品牌基础。“电动车品牌都是处于马拉松长跑的头一公里。”在沈晖看来,漫长的竞赛才刚刚开始,不断修炼内功的威马,已经默默练就了不俗的实力。而将科技普惠落地的威马M7,尤其值得期待。

本文为中新汽车原创,欢迎小伙伴分享,媒体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作者及出处,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此文任何内容制作为视频、音频脚本,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图片来源于网络。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