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送外卖、多进工厂”,两会代表委员提出的这三个话题冷中带热
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在对汽车行业发展建言献策,其中“带货”、职场健康、产业人才缺口等话题也值得关注。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议案487件,收到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约8000件。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共收到提案5979件。对汽车方面,芯片、补贴、数据、换电和安全成为今年两会的相关“热词”。在此之外,以下话题也值得一看。
“带货”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部分代表委员热衷“带货”。
全国人大代表、华阳集团一矿机电工区副主任姚武江携带的多款气凝胶材料及产品便引起同行代表的“强势围观”。“这次我带了包括气凝胶绝热毡、气凝胶面料在内的五种气凝胶产品。”姚武江介绍“带货宝贝”时表示,“我还把新产品、新材料写进建议,希望可以获得国家的战略和政策支持,为我们这个行业健康发展助力。”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柳州市委书记吴炜便多次利用汽车模型“带货”。今年,他拿出一款宝骏KiWi EV模型来展示城市新名片。“我连续几年给大家带来不同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反映了我们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生态圈,落实国家‘双碳’目标,推动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吴炜表示。
从2019年首次推荐五菱E200车型,2021年再推荐五菱宏光MINI EV,到2022年拿起宝骏KiWi EV,吴炜拿出的三款车模均来自于柳州龙头车企上汽通用五菱。而在吴炜代表上会“带货”的同时,上汽通用五菱发布以“两个百万、五个百亿”为关键词的中国五菱新能源战略,意图打造百万纯电新能源平台、百万混动新能源平台,以及电池、电驱、电控、商贸服务、机器人等五个百亿产业。
“带货”现象的发生,正突显出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根植地方,并与地方工业生产链紧密结合的发展状况。此外,新能源汽车产业也表现出对产业上下游的稳固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出,要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吴炜表示,依托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广西汽车集团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及接连引进的联合电子、耐世特、国轩高科等一批核心零部件企业,正使得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为产业链完整、技术先进、品牌过硬的新能源发展铺平道路。
作为国内著名的汽车城之一,柳州有其独特之处,是全国唯一拥有一汽、东风、上汽和重汽等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企业的城市,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则成为其走向工业强市的重要抓手。2021年,柳州市新能源汽车产量为48.2万辆,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7,同时,柳州市乘用车电动化率也位居全国前列。2022年,柳州市力争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60万辆,所以当地代表屡屡“带货”新能源车也是理所应当。
职场健康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在今年两会期间带来了多项建议议案,不过,其中一项《关于改善职场心理健康服务能力的建议》在众多与汽车产业紧密相关的建议议案显得不同寻常,值得一探。
朱华荣介绍,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同样愈加激烈,如若心理问题如未得到及时预防和调适,将影响职场个人的健康发展,进而对家庭、企业和社会的稳定造成诸多不利。据统计,我国心理亚健康人群占人口总数的75%,其中职场人群中焦虑和抑郁人群达半数以上,约有17.5%的人群患有心理疾病。对此,他建议政府部门牵头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宣贯机制,政府部门牵头建立社企联动的合理有效帮扶机制,并探索心理健康相关费用纳入医保。
客观地说,这是一项对全国职场心理健康基础建设的呼吁。在此之外,今年两会关于职工职业健康方面的建议提案还有3件,分别是:关于建立政府主导和多方参与的托育托管服务体系的提案、关于关爱女职工身心健康帮助解决后顾之忧的提案、关于“建立生育假成本分担机制维护女职工就业权益”的提案,充分表达了对职工身心健康的密切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孙承业认为,企业职工健康服务不应局限于是设立医务室,处理职工轻微疾病和一般性的康复治疗,更应该关注职工全方位健康,打造一个系统的职工健康促进体系,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等多方面。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建议,可以考虑在企业职工健康中心设置独立的EAP(职工心理帮助计划)中心,用以推动企业在建设职工健康服务过程中的作用,还能加强对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引导职工主动提升自我心理健康水平。
人才缺口
在众多建议议案中,全国人大代表、小康股份创始人张兴海提交了一份《关于鼓励和政策支持年轻人争当产业工人的建议》。其中“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冲上热搜榜第一,并引发4.5万人次讨论。张兴海在这份建议议案中表示:近年来,外卖、电商、网络直播等吸引大量的年轻人就业,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厂,导致产业工人空心化现象愈加突出。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面需要共同努力,鼓励支持年轻人争当产业工人,缓解制造业招工难问题。
作为来自制造业的代表,张兴海的建议谈到了制造业劳动力流失的现实局面。人社部数据显示,在2021年三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有58个是“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制造业人才缺口约2200万人。“最近5年,平均每年有150万劳动力离开制造业。”张兴海说,而与之对应的是,外卖快递等行业人员大量涌入。诚然,制造业留下的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工作不自由不体面等长期印象,是造成该行业人员缺口持续扩大的主因。但同时制造业升级也令其现有人员体系逐渐突显出就业结构错配的现象,人群学历、技能与岗位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匹配,正严重阻碍就业效率,也成为工厂“招工难”的重要原因。
这将是一项长期存在的挑战。以汽车制造为例,在智能升级浪潮下,对产业工人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技能要求。张兴海声称,小康股份的人才结构中,高中(中专)以下占比从2016年的53%已降至2020年的47%。而具备更高技术能力的人员总量依然稀缺,许多中高级职业技术院校的相关专业学生,往往还未毕业就被各大企业争抢一空。
希望年轻人选择从事制造业,则需要切实增强制造业的吸引力。尤其是中国制造正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的发展阶段,不仅只是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进一步完善制造业人才培育体系,实现薪资待遇的提高、以及劳动条件、保障的改善与完善,令技术工人更加体面,扭转固有的职业印象,才能从根子上解决制造业的缺工现象。
另一方面,伴随制造业高端化发展趋向,前沿技术人才缺口同样在扩大,可“粥多僧少”的大环境下,人才却并非短期内培养可得。况且,随着新势力造车及跨界巨头的加入,人才争夺已经超脱传统车企范畴,又令车企的“人才焦虑症”更难以好转。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目前人才缺口集中在电动系统和智能网联两大方向,前者需要电池、电机和电控等领域的相关人才,后者需求则分布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细分领域。人才身处风口难安分,如何长期留住人才成为了车企苦恼的新问题。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中,汽车行业组织架构和薪酬体系已经经历了多般变化。如何让自己的激励方式持续行之有效,如何调整价值观的表达,也许才是争夺人才的必要法门。
原文标题 : 【纵横看两会】“少送外卖、多进工厂”,两会代表委员提出的这三个话题冷中带热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20立即参评>>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