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候用户是蔚来的本事,却不是李斌成为马斯克的通道
本文系深潜atom第450篇原创作品
蔚小理三家,除了理想之外,蔚来和小鹏都被反复拿来和特斯拉做比较,也都被市场寄予过厚望——能成为中国互联网造车的典范,并能赶超特斯拉。但这种亢奋,随着新势力股价的高企和回落,也显得越来越平淡。
无论多高的期待,最终最简单的评价标准,就是销量和营收。根据2月交付量来看,蔚来以5131辆的销量排在第四位,远低于榜首的理想8414辆的销量,曾经新势力的龙头,如今销量甚至不如理想这种增程式电动,属实有点说不过去。
深潜atom在之前的多篇分析文章中一直强调,对于造车而言,最重要的是突破边际成本。如果销量上不去,什么产品构想都是空中楼阁。
01
高端不仅仅是高价
蔚来的产品定位和策略,都属于高举高打,卡位高端。但是我们认为,正是所谓的“高端”,耽误了蔚来。深潜atom就采访到的汽车生产从业人员告诉,蔚来在用料方面,确实很有诚意,在同等价位中,蔚来几乎是把用料拉满,但思路上还是在延续传统车企的做法,有“堆料”的嫌疑。只不过一个是料加在车上,一个是把“料”变成了换电站和服务。这就导致蔚来的利润空间并不高,甚至有赔钱赚吆喝的风险。
造车新势力一开始被看好的一个核心原因是,创始人都有互联网背景,可能会具备更好的产品思维和能力。但是具体到蔚来,现在似乎看不出蔚来最清晰的功能点。以手机领域的翘楚iPhone为例,总能跟整体手机行业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核心在于它能在很多功能点上做出突破,并形成鲜明的技术路线和视觉形象。比如iPhone的齐头帘设计,从出来的第一天起就被嘲笑,但现在却成为iPhone独有的技术和最有识别度的形态。
△换电站
但这种产品上的成功,蔚来迄今为止似乎并没有。如果说“换电”是蔚来主打的核心点,要真正普及和便利开来,更多的还是需要依赖基建。对于先购车的用户而言,这是服务的缩水,对于后购车的用户而言,这是一种空头支票。且不论换电带来的电池物权归属焦虑。
蔚来对高端的理解,某种意义上锁定的还是性价比,即用同样的高价,买到最有获得感的产品。但这并不符合高端产品力的定义。比如iPhone给用户的直观印象,一定是足够的流畅和耐用,以及高保值。回到特斯拉,更是它简介却极具说服力的产品功能设计和不断更新迭代的FSD,不断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和期待。
蔚来除了李斌贡献的一些雷人的金句,以及老板亲自下场的App社区服务,似乎很难再找到产品功能上的独特亮点。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5月16日立即参评 >> 【评选启动】维科杯·OFweek(第四届)2025汽车行业年度评选
-
5月22日立即预约>>> 宾采尔激光焊接领域一站式应用方案在线研讨会
-
5月31日立即下载>> 【村田汽车】汽车E/E架构革新中,新智能座舱挑战的解决方案
-
6 深蓝,被斩断退路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