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新能源逼到谷底,丰田的苦,福特懂
新眸汽车组作品
作者|刘思璇
编辑|桑明强
福特和丰田,已经被新能源逼到谷底。
根据美国汽车媒体car industry Analysis统计:2021年,丰田、福特的销量在美国汽车市场中分列1、2名,均在百万台以上,但和这个数据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两家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表现:截至去年底,丰田市值2567.6亿美元,福特市值830亿美元,两者相加还不到特斯拉的1/3。
在燃油价格起伏不定、碳中和大势所趋的背景下,传统老牌车厂纷纷陷入吃老本、短增长的滞涨期,即便是丰田和福特,在造车新势力崛起下也黯然失色,试图改革寻找出路:
去年12月,丰田章男(丰田汽车社长)携16款电动车型亮相,回应了此前外界对它在电气化中落伍的质疑;无独有偶,福特也在近日宣布将电动汽车与燃油车两个业务部门分拆,加上商用车部门,构成了三个业务单元,并预计在2023年实现独立运营、自负盈亏。
变则通,不变则壅,以丰田和福特为首的老牌车厂正面临一场大洗牌。
01 优势后遗症
优势陷阱是任何人都绕不开的坎,企业也不例外。
作为第一家将流水线引进汽车生产的企业,福特不仅改变了汽车行业,也为整个机械制造业开了先河。福特的创新在于把整体拆分为细小零散的部分,再分派给特定的单一员工,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实现了SOP(标准化)生产,也能把利益链条切割开。
按照福特的流水线作业模式,1913年时的每名工人生产一台汽车的时间,就已经缩短到了2分18秒,相当于手工方法下每人8个半小时1/250,最终缔造了整车93分钟出厂、每24秒诞生一辆新汽车的奇迹。
一体两面,优势背后往往掩藏着致命缺点,那就是对产品差异化的高度限制。机械化的流水线生产容不得变化,哪怕仅仅是一个零部件调整,也要根据新的工艺流程、工作时间统筹变动整条流水线的工作安排,所以从1908年到1927年,福特只卖T型车一个型号,并且只提供黑色一种颜色。
这种为了效率牺牲差异化的做法,很快被历史所淘汰,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通用取缔福特,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的故事。
丰田汽车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是一个善于融会贯通的人。在参观了福特的汽车场后,他便一阵见血地指出了福特困于库存的问题,生产各个零部件所需的劳动时间不同,造成工厂各部门的工作量不平均,最终导致部分零件存在大量库存堆积,这就像一条无形的绳索捆住了福特,成了差异化产品尝试必须要支付的沉没成本。
为了克服高库存的问题,在福特流水线生产的基础上,丰田创造了TPS生产方式,打造精益生产。所谓精益生产,就是让产品线上的员工成为“多能工”,掌握多品种零部件的加工技能,这样就可以站在整条生产线的角度去调整单个员工的工作,让所有零部件生产、工序操作能够齐头并进,消除产能不平衡的情况。
但现在的问题是,就算培养的是多能工,也没办法脱离生产“由燃油驱动的功能车”的大设定。丰田的创新,终归还是在前工业时代背景下的应对策略,到了电气时代,现有的生产线需要推倒重建,原有的组织架构、人才储备也不再适用,当小规模车厂车企纷纷转型换道时,体量庞大的丰田却和福特站到了同一位置:大象卡在了转身时刻。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5月16日立即参评 >> 【评选启动】维科杯·OFweek(第四届)2025汽车行业年度评选
-
5月22日立即预约>>> 宾采尔激光焊接领域一站式应用方案在线研讨会
-
5月31日立即下载>> 【村田汽车】汽车E/E架构革新中,新智能座舱挑战的解决方案
-
4 深蓝,被斩断退路
-
10 萤火虫出场,能否增亮蔚来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