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禁燃”是目的还是噱头?
业内有两种不同声音
长期而言,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大势已定,由此一些车企和地方推出了“禁燃”时间表。但业内对“禁燃”还有另一种声音。也就是说,目前业内对“禁燃”还存在争议,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支持“禁燃”。朱华荣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迈入大众普及阶段,建议中国停售燃油车提上议事日程。但他强调,这并不意味着马上停售全部燃油车,而是指必须做好纯燃油车停售的相关研究。
2022年3月,他曾预判:“未来3-5年将有80%的中国燃油车品牌关停并转(关闭、停产、合并、转型)”。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曾表示:“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车,和智能手机替代传统手机是一个道理。”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说:“纯燃油车时代会很快结束。现在买燃油车,无异于在智能手机时代买功能机。”当然,前文所说的马斯克也属“禁燃”派。
从市值表现来看,电动汽车企业的表现为“禁燃”做了很好的注脚。比如,特斯拉的市值为全球车企中最高的,超过大众和丰田。与传统车企相比,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以及宁德时代等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很耀眼。另一种声音:不支持“禁燃”。毫无疑问,目前传统燃油车市场依然远大于新能源车市场,而且是很多车企的主要利润来源支撑。因此,“禁燃”是否为“吃饭砸锅”呢?上汽大众方面曾表示,上汽大众暂时不会放弃燃油车市场而只做新能源汽车。
2022年9月,宝马CEO奥利弗·齐普斯(Oliver Zipse)表示,从2035年起禁止销售配备内燃机的新车还为时过早。他说:“我们认为在欧洲禁售内燃机是错误的。”尽管宝马旗下MINI品牌计划2030年将全面电动化,劳斯莱斯也将在2030年全面电动化,成为纯电动汽车品牌。
业内专家也提出了不支持“禁燃”的看法。“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或者新能源化转型时,我们没有必要太超前地主动提出禁售燃油车时间表。”许海东接受《汽车纵横》采访时说,“目前出台禁售燃油车时间表,我们认为时机并不成熟。”他甚至认为,完全没有必要提出禁售燃油车时间表,而是可以采用很多其他政策和措施来调节市场需求。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帅石金也表达了类似观点:“简单粗暴地禁止生产及销售内燃机汽车,不仅不符合现实情况,时机也不成熟。总体来看,现在谈全面禁售燃油车是脱离市场需求的。落实‘双碳’目标的路径并不是只有一条,让市场自然淘汰燃油车会更好。”
新能源汽车全面取代燃油车仍然存在许多限制因素,新能源车行业本身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因此短期内禁售燃油车可能不现实。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刘斌认为,在“双碳”目标下,要辩证地看待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的关系;业内提出的禁售燃油车相关建议主要是对汽车行业“爱之深、责之切”,但“一刀切”的行政手段并不可取。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认为,部分车企或者个别地区考虑宣布禁燃时间点无可厚非,但站在全国角度考虑的话,“一刀切”不可取;即便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宣布停售燃油车,也只是他们的一种战略选择而已,但燃油车仍然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拥有自己的优势。
渗透率攀升,向市场驱动转变
但从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其销量快速增长,市场渗透率也不断攀升,与传统燃油车形成了此消彼长的基本发展态势。从2012-2021年10年来的国内情况看,201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8万辆,市场渗透率仅为0.6%。此后10年间,年均复合增长达到86%。
2021年,销量达到352.1万辆,市场渗透率达到13.4%,销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2022年1-8月,销量达到386万辆,同比增长1.1倍,市场渗透率达到22.9%。目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000万辆。
有关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60%左右,保有量达到784万辆,占全球的50%左右。
业内预测,2022年国内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达到550万辆,同比增长56%;市场渗透率到2025年将超过30%,2030年超过50%;到2030年,产销将达到1500万辆,保有量达到8000万辆。
还有更乐观的预测,到2025年销量将达到1500万辆,渗透率有望达到56%。从全球范围看,2022年9月6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说,2020年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渗透率为5%左右,到2021年全球的渗透率已到11%。
从出口情况看,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呈现高速增长势头。2021年,出口量达到31万辆,同比增长304.6%;2022年1-8月,出口量达到34万辆,同比增长97.4%。
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正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为主的新发展阶段转变。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于2001年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
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超越了业界普遍预期,逐步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跨越式发展。正如朱华荣所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从原来的技术尝鲜、政策引导迈入了大众普及阶段。”
东风公司董事长竺延风认为,2020年后,新能源汽车以市场为驱动的特点更加明显,主要打开了三个窗口期:一是自主品牌快速发展的窗口期;二是品牌加速向上的窗口期;三是产业链加速转型升级的窗口期。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新的说法,截至2021年底,我国主要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零部件国产化率基本超过80%,部分企业达到90%以上,较2009年提升超过一倍;截至2021年底,我国制定出台了300多项政策措施,涵盖12大方面,发布了106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已构建起全方位、系统化和多维度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和标准体系。这些都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创造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条件,也进一步增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对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带动作用和引领作用,为“禁燃”增添了有形和无形的力量。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