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小鹏、华为、毫末,到底谁是“城市领航驾驶”量产第一名?

2022-10-18 10:56
赛博汽车
关注

02

为什么华为能抢先落地?

对比毫末和小鹏,华为在智能驾驶方面的技术优势在于两方面:智能驾驶技术软硬件的全栈布局,以及具备高精度地图的采图、制图能力。

从硬件的角度看,华为在自动驾驶传感器和计算平台上均有布局。

先说传感器,目前自动驾驶所需的主要传感器类别华为均已实现自研自产,以激光雷达为例,华为96线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目前已经实现量产商用。

知名研究机构Yole Intelligence在其发布的《2022 年汽车与工业领域激光雷达应用报告》中预计,2022年华为激光雷达全球市占率将达到5%,排在世界第四位。

而计算硬件方面,华为基于昇腾芯片打造的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系列,算力范围48~400 TOPS,可以支持L2-L5级别自动驾驶。同时还有与之配套的开发工具链,可以基于MDC平台开发不同场景的自动驾驶软件。

截止到目前,MDC系列计算平台已经在包括哪吒S、长城机甲龙、阿维塔11等多款车型上均有搭载。

软件算法层面,物联网IOT资讯平台阿米巴物联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年初华为ADS自动驾驶部门约有2000人,其中负责算法的团队有1200人左右。而相关的科研投入在10亿美元/年的水平。

另外,作为国内四大云服务商之一,华为在自动驾驶数据储存处理,以及算法仿真训练方面也有优势。

由此,从软件到硬件,从数据到算法训练,华为的布局几乎囊括了自动驾驶上下链条的方方面面,而且都是自研。从这个角度讲,华为才算是国内最有底气讲自动驾驶全栈自研的玩家。

对比之下,毫末智行和小鹏的自研主要集中在算法层面,计算硬件则外采自英伟达和高通。用于数据处理的智算中心合作方为阿里云。

对于自动驾驶的全栈式研发,让华为能在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功能上有比较自信的表现。在此之上,高精度地图的投入,则是华为领先另外两家率先落地「城市领航驾驶」的核心原因。

在自动驾驶路线上,华为和小鹏一度都采用的是多传感器融合+高精地图的技术路线。

2019年,华为取得了高精地图的测绘甲级资质;2021年,小鹏汽车也斥资2.5亿元收购高精地图资质,补足自研自动驾驶技术中的关键木板。

可以说,原本两家企业都具备了自主采图、制图的能力。但在2022年,小鹏的高精度地图资质迟迟没能通过复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鹏汽车城市NGP的落地节奏。

早在今年5月,何小鹏就曾表示,“小鹏汽车已经在广州成功进行了城市NGP工程版的测试,在获得城市高精地图等相关审批后,小鹏汽车会马上推送城市NGP”。

华为能够率先落地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选择了深圳作为首发城市。深圳一直被认为是技术创新桥头堡,在自动驾驶示范运营上,也走在了前面。

同时,深圳拥有经济特区立法权和设区的市立法权的城市,也因此,国内有相当一部分空白领域的政策法规,都是在深圳先行先试,待经验成熟后,再逐步推广至全国。

早在今年6月,深圳就发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这部管理条例最大的突破点,是明确规定了L3级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合法上路,而且还是高速、城市开放道路以及泊车域的全场景贯通。

此外,深圳还是华为的大本营,不管是政府关系还是高精地图测绘的便利性,华为都是近水楼台。

所以,由华为率先在深圳大规模落地城市开放道路高阶智能驾驶,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内的事情了。

03

量产自动驾驶走向重感知

现在来看,华为在高阶智能驾驶的进度上,与国内其他玩家相比已经确立了先落一子的优势,问题是,取得先发优势的华为,能否步步为先?

从技术特点上来说,具备高精地图资质,并极度依赖高精地图的华为,对比小鹏和毫末智行的优势已经在前文说过,但高精地图也并非没有掣肘的地方。

从成本和地图鲜度的角度讲,相比高速和城市快速路,城市开放道路的测绘范围更大,采集的工作量巨大,即便是头部玩家高德,也只是在2021年年底实现了国内近30个城市的主干道采集,采集里程近20万公里,而国内城市道路总长有近1000万公里。

而华为想要在更多城市落地城市NCA,以目前的技术路线只能是采集一城、落地一城,这其中必然耗费大量时间,拖慢落地速度。

另外,高精地图为智能驾驶系统提供上帝视角,需要保持地图信息和实际路况实现最大可能性的一致。但问题在于,庞大的采集任务无法保证高精地图的鲜度,就算是拥有国内规模最大采集车队的百度,也只能做到高精地图一个季度一次的迭代周期。

想象一下用三个月前的上帝视角为当下的路况做指引,智能驾驶系统应该相信传感器还是相信上帝的眼睛?

同时,高精地图采集测绘所涉及的道路数据也存在敏感性,政策方面对于数据的使用、存储、传输均有严格的限制。即便是拥有测绘资质,也并非所有的路段都允许采集。

高精地图的测绘资质也存在复审无法通过被取缔的风险,这方面,小鹏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如果有一天华为没了高精地图资质,又将何去何从?

基于这些问题,华为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向赛博汽车表示,深圳城区高精地图现阶段已经具备商用支持条件,地图的采集、制作和更新迭代也能满足城区NCA的应用需求。

但在对待高精地图未来的使用上,华为的态度是:

“为了向用户更快开放更多的可用城市,华为未来将逐步减少对高精地图的依赖”。

这句话透露出一个信号,就是华为后续可能也会走上“重感知、轻地图”的路线。而从其他玩家的动作看,不被高精地图限制似乎也成为一种行业趋势:

首先是小鹏,在今年失去高精地图资质的情况下,已经传出从研发端开始转向重感知轻地图的路线,其最近官方的表述也出现了类似的信号。

不久前,何小鹏在小鹏G9的发布会上就表示,其搭载的XNGP智能驾驶系统上,城市NGP不依赖高精地图,不管有图无图,都可以运行。

至于毫末方面,更是一开始就将重感知、轻地图的立场挂在嘴上。

无论如何,不管是重地图还是重感知,城市道路高阶智能驾驶的开局已经来临,但也仅仅是开局而已。

开局之后,要解决的问题只多不少。目前来看,量产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还存在一定变数。华为的领先优势能否保持到终局?重感知方案在国内路况能否跑通?全场景高阶智能驾驶何时实现?……

-END-

       原文标题 : 小鹏、华为、毫末,到底谁是「城市领航驾驶」量产第一名?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