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第一波阳康了的年轻人,如今不想买车

2022-12-29 10:26
路咖汽车
关注

4S店的客流在回暖,但买车的主力却不是年轻人,且短时间内可能也不是年轻人。

看着公司里的一个个同事消失,又一个个的回归,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持续了3-4天之后,终于一切又回归了往常。这就是北京最近1个月的真实写照,你身边的人阳了么?阳了多少?

从上周五到这这周二,我刚刚从合肥、上海回到北京,华东地区的奥密克戎之旅正在经历12月5日放开后的第一波,上海的早晚高峰已经消失了近1个月时间,而随着北京又堵起了车,相信上海和全国,会在春节之后迎来正常节奏的回归。

三亚的海滩上,第一波度假后的阳康已经开始陆续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北京的饭店里又一次开始排队,地铁里开始了人挤人,而4S店里、商超里,看车的人流也在慢慢回升。北京、河北、湖北,那些已经第一波阳康的人,已开始重启生活,而有了他们的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脸上开始露出笑容。

除了,广义范围上被定义“年轻人”的那群人。

正在恢复的汽车消费大潮中,忽然缺失了“年轻人”

“现在买车看车的,主要是30-40岁的人,而且最近成交的客户,几乎全都是已经成家了的。”这是我在北京买车的时候,接待销售,他最近的经历。汽车销售自己有一个圈子,在之中沟通最近的车价,哪款车更好卖,甚至是关系好的还能转介绍客户。

目前,他在销售一家新势力品牌,这本应该是印象里年轻人更青睐的,但如今现实情况如此。而他的很多朋友,不论是在大众、丰田、本田这种传统车企,还是吉利、长安、长城等中国自主品牌,其所呈现的情况,也是如此。

销售们自己和客户聊天得出的结论很清晰,现在买车的人,主要是受经济、疫情影响较小的刚需人群。工作相对稳定、岁数到了也基本都完成了买房、有一定的存款,而之中的公务员人群占比也是不少。

除非,价格便宜的车,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年轻人,但这种情况并未在北京出现,因为限牌限购、收入情况、认知理念等情况。五菱宏光MINIEV和很多售价4万元左右的代步电动车,依然能吸引到不少年轻人,但这在北京并不存在。

中国很大,北京并不能代表全部的汽车市场,它只能代表某种特定情况的趋势。所以,就在华东、华中地区出差的同时,也去汽贸园里逛了逛,情况略有不同,但整体相仿。

不同在于,各地的经济和思维生态不一样,华东地区的经济更加富庶,相应的存款、购物观是中国各地的前茅,华中地区更依赖于国企,生活状态更加稳定,而相应的存款思维也是不错,比如武汉。

所以,对刚需来说,孩子大学刚毕业想买个车,在华东的非限购地区,这并不是什么大事,10余万的预算对于大多数本地人来说,很轻松。这种刚需,自然还包括有了孩子,从小车换个大车,老人出门不方便,换个大车,要结婚了,买一辆家庭出行用的车。

相仿的情况是,购车欲是下滑的。阳康之后的报复性消费潮,确实来了,但对更多人来说,他们的资金流向都是那些便宜、低成本的事件,可以报复性聚餐、看电影、旅行,但对预算的把控是严之又严。拿最近的阿凡达2电影举例,在未上市时,票房预期在22亿-30亿元,而在上映之后,随着排片上座等数据纷纷出炉,其票房预期很快被回调至10亿元左右,减少了三分之二。

其实,这就是当前购物欲的真实写照。

买车这件事,如今也一样,刚需的选择是,调低预算,或者向后拖延。调低预算很好理解,30万元会降至20-25万,甚至更低。原本要买新车的人,一定程度上开始青睐二手车。而向后拖延,是现在特别显性的一个表现,譬如以理想L9来说,它现在的销量中高占比是公务员群体,私营企业主们在2022年的经营境遇都不够好,因此动辄年底花费30多万去升级自己的车,其承受的家庭压力、企业压力,可想而知。

至于年轻人为何在重启生活的恢复潮中开始缺失,浅层原因是,存款储蓄能力,以及经过3年之后,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

当代的年轻人本就大多不愿意、无能力储蓄,更愿意以分期等模式进行提前消费,而因为有着疫情的波动,其收支情况基本上处于整体下行状态。眼前,最新的一批传统意义“高消费新生代”刚刚22岁,是最初的00后,其父母群体多为75后,属于收获改革开放核心红利的人群,家庭条件较当年的80后、90后年轻人更为殷实。

于是,自身的生活压力不算大,因为有着父母的支援,甚至是依赖。而经历了3年之后,其父母的收支存款等情况同样在变。当然,这只是个大体情况,因为95后-00后,自身有能力,在工作中成为佼佼者的人同样比比皆是,但他们也同样对购车兴趣乏乏。

车企所说的“年轻化”,也一样过时了

收入不高,存款不足的年轻人,无法买车。而收入存款尚可的,这一人群当前的状态是纠结的。

从大市场数据看,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体量约为2100万辆,和2021年持平甚至微降,新能源是2022年车市能够持平的重要法宝,全世界都跌的很惨,中国反而能保持住,核心原因就是新能源渗透率在30%左右。

但,如果对市场进行分析,这30%,与年轻人之间的深层关系其实不大。可预见的63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中,特斯拉在之中会超过70万台、比亚迪目前已完成164万辆,预计全年能够超过180万辆,2家企业至少占据了整个市场40%的份额,他们的相应表现很能反映真实市场现状。

这2家车企都分别正面、侧面展示过自己的相关用户画像,特斯拉在中国的用户年龄主要集中在31-40岁之间,占比超50%;比亚迪的核心用户群体年龄画像中囊括特斯拉的年龄段,同时还进一步向上蔓延至45岁左右。

实际上,这种销量数据背后所反应出的市场现状是,新能源汽车时代的火热,主要是由换购增购所撑起,而非是新购用户。简言之,尽管在舆论中,车企的营销中,向年轻转型一词被频频提及,而实际上,在现下的环境中,它的效果有限,更多的是为更年轻人的埋下了一个思维萌发的种子。

车企们在营销动作中所说的“年轻”,其实除了外观设计之外,其他与销量强相关的实质内容,经过市场检验来看,并不多,甚至是起到其他效果。

外观设计上所谓的年轻,主要所说的是追逐上最新的时代潮流,而之中的解决方案也并不难,简言之“谁火学谁”。所以,其实整个汽车行业里流行的主题其实并不复杂,燃油车领域,几乎是一窝蜂的像新能源车的前脸进行学习,更小的进气中网尺寸用以突显发动机的能力强,而新能源车领域,外观几乎是一窝蜂的像特斯拉的极简风格所学习。至于一些坚守自己燃油车时代传统,或者是不同于特斯拉、电动车风格的车型,它们的销量表现整体上也脱离了主流。

当然,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不断的内卷之下,消费者对于设计的认知愈发同质化,情况很像是当年手机像智能手机切换的阶段,从百花齐放的直板+翻盖+滑盖,变成了如今的只有大直板。

在汽车销售的个人实际工作经历里,很多车企所做的年轻化,包括为提供年轻感的智能化,颇有些为了年轻而年轻,甚至是销售过程中的负担。

比如,大屏的卡顿,语音功能的卡顿,以及辅助驾驶中的不稳定等等。这一现象,并非是某一款车或者某一品牌的独有,而是大行业现象。譬如,在奥迪燃油车目前的换代中,不论是比较入门的奥迪A3还是更上层的车型,多块屏幕的科技感足够高,但实际的语音操控效果,几乎只在行业主流几年前的水平。如,说出我快没油的了时候,它并不会去寻找加油站。

合资品牌也是一样,大屏卡顿、语音功能不好用比较常见,甚至是很多中国国产品牌,以及被理解为“科技强相关”的部分新势力品牌,也一样如此。仔细对比几款主流车型你就会发现,部分智能车机中只能使用其本机允许的功能,甚至无法对App进行拓展。以及,很多车机的语音控制反应速度,远低于自己的想象。这同样,还包括高温、低温时的不同工况,车辆的相关表现不同。

另外,当前也是一个信息更容易获取的年代,年轻人正是这一形态中的佼佼者。随着一系列打着个性、智能、年轻、运动等标签的新车推出,再随着其在网络中慢慢现出原型,这之中“忽悠”的反差感,又进一步起到了对消费的负面效果。

几年前,很多人将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智能汽车的转型,形容为传统手机向智能手机转型。而如今回头再看,这种说法太过单纯,汽车的复杂程度远高于手机,所以出现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难题都很多。

自燃、续航果断、智能化卡顿、设计同质化等,让这一代的年轻消费者在购车前就先抱有了退让心理。

写在最后

当然,上述并非只对年轻人“生效”的话题,但多数年轻人为首购用户,在疯狂的车企营销传播之下,再结合自己能够获取的现实,会发现“真正的好车”屈指可数。

再复合上当今的经济情况,即便是越来越多人阳康,但汽车市场想快速回暖还是较难的。今年后半年的购置税减半等刺激政策,已经提前透支了部分销量份额。而2023年上半年,随着电动车补贴彻底退出,以及全球可能的原材料继续上涨,整个汽车行业的销量表现大概率不容乐观。

已经有几位车企的老板给出了自己的预测,“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可能会进入承压期”。

最后,汽车市场当前的表现尚可,但深层之中需要一场重新洗牌,洗掉核心竞争力不足的,不论是燃油还是新能源。其实,从2019年到2022年,有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已经从90余家下降至60余家,而这种趋势,大概率会继续下去。

作者丨黄强

       原文标题 : 第一波阳康了的年轻人,如今不想买车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