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隔绝”一年,俄罗斯车市带来的启示
导语
Introduction
“全球化几乎已死。”俄罗斯的现状让全世界各国领教了,当制裁开始时,一个深度参与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不能自主的国家会发生什么。
作者丨樊舒琪
责编丨曹佳东
编辑丨靳鹏辉
车厂除了能用来生产汽车还能干什么?
如果你想不到,圣彼得堡亚历山大·贝格洛夫州长最近搞了一个项目,可以释放你的想象力。
“政府计划将圣彼得堡一些关闭的汽车厂改为教学用地。”贝格洛夫州长在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的一次会议上宣布,“技术学院和高等院校的学生将来可以在那里实习。”
不过,把工业园区用作教育场地不是一句话的事,设想能否落地还得看政府与车企的协商。
圣彼得堡共有丰田、日产和现代三家公司,目前已有一家接受了政府这项协议,但贝格洛夫州长没透露是哪家。
“这将是俄罗斯第一个这样的项目。”
贝格洛夫州长这话叫人浮想联翩:俄罗斯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这样的项目吗。
答案是:
很可能会有。西方制裁导致车企外流,但工厂还在,这么大规模的资产不能就此闲置。
自普京下令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以来,俄罗斯受到的制裁超5532次,一举超过伊朗,成为全世界受制裁最多的国家。
俄罗斯七大银行被踢出SWIFT,半导体技术、航天航空技术、乃至医疗产品的对俄出口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尽管《日内瓦公约》里明确写着医疗服务不在制裁之列。
把俄罗斯“打倒”后还要踏上千万只脚,于是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被打成“毒草”;美国民众自发将伏加特倒入下水道;甚至当一个国家被制裁的时候,连那个国家的一只猫、一棵树都带着原罪,猫科动物国际联合会禁止旗下各国机构培育或饲养俄罗斯蓝猫,“屠格涅夫树”被禁止参加“欧洲年度树木”评选;不知会不会有一天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也成了制裁的对象。
轮番制裁之下,俄罗斯到底损耗了几分元气尚不能肯定,反正俄罗斯的汽车产业是半死不活了。
厂商:难为无米之炊
厂商最先感受到战争不能承受之重,连俄罗斯最大的车企AvtoVAZ都被压得气喘吁吁。
AvtoVAZ于上世纪90年代私有化,2016年成为法国雷诺的子公司,俄乌战争爆发后,Avtovaz因零部件短缺、失去法国合作伙伴雷诺而停产,去年5月国有化后,公司开始生产Lada,但大幅裁员还是暴露了公司的萎缩态势。
被收归国有的当月,AvtoVAZ提出,公司愿支付一次性付款为补偿,希望伊热夫斯克工厂工人主动辞职,因为公司将把更多生产活动集中在600公里外的陶里亚蒂的主要工厂,虽然据内部人员说,陶里亚蒂工厂也已是个“被弄坏了的玩具”。
但不管怎样,能复工就是好消息,相对俄罗斯那些彻底停摆的工厂来说。
比如现代的圣彼得堡工厂。
今年1月份的时候,现代俄罗斯分公司的采购部主任郑贤哲成天顶着“焦虑”两个字上班。
“我们每天都在设法开工。”公司也和俄罗斯相关政府部门反复磋商,复产复工却仍遥遥无期。
实际上,去年8月,现代圣彼得堡工厂的交付量就已经是0了。没有产量,圣彼得堡工厂就成了烧钱的无底洞,起初现代还不甘心就这么放弃这片体量可观的市场,实时监控着俄乌冲突的动态,期待尽快恢复正常运营。
可惜,现代、日产、丰田等一众车企拿到的剧本都是一样的:停产、观望、裁员、转让工厂、撤离俄罗斯市场。
今年3月,现代圣彼得堡工厂出售的相关谈判已进入尾声,俄罗斯车市版图又多了一道裂缝。
车企扎堆出走,整个车市陷入了史无前例的坍缩。今年2月1日,路透社的数据显示,2022年俄罗斯汽车产量同比下降了67%,去年5月是俄罗斯汽车产量跌幅最大的时候,这一数字竟达到了97%,而上一次车市驶入冰谷还是在苏联刚解体时。
战火才点燃两个多月,产量就跳水,与西方脱钩的负面效应未免传导得太快了。
要说起个中原由可真是复杂。俄罗斯供应链长期对外依赖倾向严重;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禁止或复杂化了关键汽车零部件的进口;俄罗斯基建落后;俄罗斯车企为提高效率而采用的即时库存管理……N多根稻草拧成的缰绳足够勒死俄罗斯汽车这头骆驼了,就算勒不死至少也能让他暂时窒息。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