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为什么要将“造车新势力”的亮点归结成“冰箱和彩电”

2023-03-31 13:59
电动大咖
关注

前段时间,笔者陪一位汽车电气工程师朋友到店体验理想L8的时候,顺带聊到了最近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不少传统汽车品牌都在强调,造车新势力的产品亮点基本集中在消费者感知比较强的静态交互部分,但在此之外涉及架构、安全、调校等方面,是相对弱化的板块。

总结起来就是,“旧势力”会将“新势力”的亮点归结为“冰箱和彩电”(这里的冰箱与彩电主要指车上可有可无、可替代性较强的锦上添花配置)。

这句话的原始出处还来自于吉利CEO淦家阅于新春期间的一封内部信,“现在,有一种现象:要么简单地加上彩电、冰箱、按摩椅,要么通过并不落地的技术炒作博眼球,都取得了一些短期成效。也让我们一些同事变得随波逐流,被麻痹、蒙蔽在那些不明觉厉的欢呼、追捧之中”。

果真是如此吗?造成这种理解差异的背后,是造车理念的不同,还是营销上的博弈?作为行业观察者,我想从以下几个层面剖析下这种声音为什么存在,以及不同视角下的合理性,仅供参考。

1.确实只有“冰箱彩电按摩椅”?

要看造车新势力是否真的只有“冰箱彩电按摩椅”,要看它们到底创造了什么价值,以及所呈现的技术成果、影响力是阶段性的还是长期性的。

从目前已经布局的产品体系和技术进度来看,我至少觉得以下四个板块是造车新势力企业做出了更为突出的贡献,或者是在行业发展中起到了更为明显的推动作用。

1、加速国产车规级芯片的发展。

有机构测算过,智能电动车对芯片的需求是传统燃油车的三到四倍,如果在这关键的一环被卡脖子,对于整车企业来说无疑是很难受的。所以,造车新势力前前后后上百家企业,其实都有心推动国产车规级芯片的发展,因为供应链的强大,创业型车企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目前,自动驾驶芯片已经有地平线、华为等企业有相对应的产品投放市场,且最新的型号也基本可以和Mobileye、英伟达旗下产品比比手腕,像理想L7、L8的Pro版,就采用了地平线征程5芯片。

当然了,或许会有人认为没有造车新势力的入局,传统车企也可以和芯片企业合作开发产品,未必会比现在慢。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只需要观察下市场上到底是哪些企业在推动自动驾驶商用进程,哪些企业在积极探索新的硬件组合,持续开发、迭代算法优化体验,就知道到底谁更有动力去推动国产车规级芯片的前进了。

并且,造车新势力对座舱芯片的需求规模也是更大的,目前基本被高通和MTK垄断的座舱芯片市场同样急需“中国芯”的加入,华为的麒麟990A还只能算第一代产品,在今年Q4高通车规级芯片8295上市后,预计高通的市占率还会进一步上升。

2、加速脱离高精地图的自动驾驶迭代。

自动驾驶发展的未来肯定会脱离高精地图使用的,因为高精地图的数据采集工作量实在是太大,否则小鹏发布了如此之久的城市NGP也不会只是在一两个城市进行试点,且高精地图本身涉及国家安全问题,相关部门审批起来也会更慢。

如果想自动驾驶更快速的布局到全国更多城市,就只能让车辆感知能力超过车路协同的能力,感知类自动驾驶路线的发展又对硬件有极高的要求,目前国产激光雷达已经有比较好的商用案例,在性能上也达到了第一梯队。提前布局自动驾驶上下游,提早确立适合中国路况的自动驾驶技术路线,这是造车新势力对整个行业的贡献,尤其是在特斯拉纯视觉方案的干扰之下。

3、将互联网思维注入传统造车理念。

将互联网思维带入传统造车理念有两大长久性益处,其一是在车企内部首次出现了用户思维,其二是加速产品迭代。

用户思维在传统油车时代是个稀缺词汇,尽管每家车企都在提“以用户为中心”,但从产品端、体验端来看,在造车新势力出现以前,大部分车企都是工程师思维,而非用户思维。

为什么以理想(混动)、蔚来(纯电)为代表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可以迅速捕获大量高价值潜客,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改写了30万到40万元级用户体验,这种体验上的升级并非只是电驱带来的,而是从人体工学、交互方式、空间布局等多维度的变化。

产品迭代就很好理解了,传统车企5-8年的产品换代时间在如今确实是太长了。两三年前,我们都在质疑造车新势力将整车开发周期缩短了30%到40%的时间,是否在诸多可靠性验证、技术试验上打了折扣,但两年下来更深入地了解之后,发现他们可能只是在流程管理、项目管理、目标一致性等领域进行了大幅优化。

虽然目前还无法得出2-3年的开发周期是否是合理的、足够的,但造车新势力至少推动了产品迭代周期的缩短,让所有参与者都感受到了“进度”的压力。

4、提升供应链全球竞争力。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到今天,其所建立的供应链护城河已经非常牢固,全球没有任何单一市场可以与之相比。哪怕近一两年因为人工成本不再有明显优势、部分企业的产业配套开始往东南亚转移,但仔细一看其实也基本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成功南下,高质量、高技术、高效率的配套产业留在中国依然是最合理的方案。

而倒逼供应链升级的造车新势力企业们在这场产业升级中功劳非常大。

原因很简单,一来造车新势力对新材料的探索更为积极,诸如像座椅、顶棚、饰板等位置的包覆材料其实在传统供应链上已经非常成熟了,价格也相对稳定了,通常来说供应商给造车新势力的价格一定会比长期合作的传统车企更高,而造车新势力要保证产品拥有足够的价格竞争力就必须积极开发新品类,此前有机构统计过,造车新势力的内饰用料种类平均比传统汽车多了60%以上;

二来,造车新势力在部分技术创新上,积极性同样非常高。包括且不限于与上游电池供应商合作开发车身底盘一体化技术、滑动底盘技术、超高压平台等等,这些成果现阶段可能尚未普及到更亲民的市场,但它们均属于“战未来”的解决方案。

所以你看,哪怕我们抛开产品层面,其实造车新势力拿出来的成果也远不止“冰箱与彩电”,这只不是造车新势力在用户思维上的一处细节体现而已。当然了,造车新势力其实也存在很多BUG没有解决,像质量管理体系落后于传统车企、底盘悬架几何能明显看到豪华品牌的影子等等。但如果传统汽车品牌还在战略上藐视敌人的话,未免会向外界传递下面这些可能。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