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成为下一个“大鹏配”?
导语
Introduction
大众和小鹏“牵手“,意味着什么?
作者丨邓勇拓
责编丨杨晶
编辑丨靳鹏辉
一晚上都是铺天盖地的相关新闻,整个中国汽车圈似乎都震惊了。
7月26日晚,大众投资小鹏的消息一出,各种报道层出不穷。震惊之余,是更多关乎中国新势力品牌发展的探讨,以及关于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未来发展。一个是历经百年沉淀的德国豪强,一个是成立不足十年的中国新造车,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又会有哪些影响。
为此,《四车道》直播栏目选择临时更换选题,深入探讨大众和小鹏“结缘”之后的种种可能,会不会引发连锁反应,是否还会有下一个“大鹏配”出现,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在本期节目中,《四车道》直播携手汽车公社卫金桥、大众侃车郭登礼、天天汽车徐锋以及汽研社贺球辉四位老师,深入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根据双方的协议内容,大众汽车品牌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框架协议。在合作的初期阶段,双方计划面向中国的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这两款专属于中国市场的新车将补充基于MEB平台的产品组合,并计划于2026年推向市场。
作为这一紧密、长期战略合作的一部分,大众汽车集团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以每ADS15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集团将获得一个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
对于这样一项“惊天动地“的合作计划,将会有明显的示范效应。大众对小鹏的入股意味着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连锁反应?
其实,以小鹏和大众为代表的中德车企之间的合作,背后也是有很多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作为推进剂。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已经和大众汽车集团、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以及宝马股份公司签署了合作意向书,也将加快中国和德国车企之间的合作往来。
纵观整个全球汽车圈,类似大众和小鹏这样的合作有很多,例如丰田和奔驰都曾入股过特斯拉,后面又相继退出。天天汽车徐锋老师认为,大众选择和小鹏合作,实则因为大众在电动化转型方面出现了问题,并且市场销量出现了节节败退的情况,因此大众比小鹏更为着急。
相反,小鹏的核心问题是如今自身股价只有最初的25%-30%,并且确实有强硬的技术。在市场端,相比蔚来和理想,小鹏的体量更小,但凭借自身在全栈智能驾驶平台方面的研究,也受到更多车企的关注。因此,徐峰老师认为大众对小鹏的需求,比小鹏对大众的还要多。
从数据方面,汽车公社卫金桥老师也做了补充。为什么大众能成为第一家选择入股中国造车新势力的跨国车企,因为现在大众在电动市场的销量已经开始下滑,并且整个品牌的销量也在下滑。
2022年,ID.系列全年销量为14.3万辆,但今年上半年仅有6.2万辆,大众在电动化领域急需一个加速剂,来打破在电动化市场的被动局面。
对于大众而言,汽研社贺球辉老师认为大众可以选择的合作对象可能也并不多。一是要市场定位较为一致,二是企业类型都应偏重技术型。
大众在内燃机领域的造诣,让它的技术标签已经根深蒂固,而现在的小鹏也是一个技术型企业,与大众的表现较为类似。同样,大众和小鹏的市场定位也处于一个级别,这些或许也是大众选择小鹏的原因。
近年来,大众不断和中国企业进行着深入合作,小鹏只是整车领域的例子之一。在电池供应链领域,大众就投资了国轩高科。去年,大众宣布向中国初创企业地平线投资约24亿欧元,大众旗下软件公司CARIAD将与地平线成立合资企业。
在其他领域,大众还在寻找合作企业。现在,大众终于在整车领域“下手”了,也将开启一个发展新阶段。
卫金桥老师认为,对于看重技术的大众,或许在其他技术领域也将和中国车企展开合作。例如PHEV方面,也有可能和比亚迪或者和中国某家做PHEV较为成功的品牌进行合作,这也将会弥补大众在新能源方面的发展劣势。
毫无疑问,大众和小鹏的合作,引起了资本市场的震荡,并且将会有一个长久性的影响。大众侃车郭登礼老师认为,这次大众开了一个好头,给中国的造车新势力有了一个不同的发展新出路。
并且,大众的号角也将会把昏昏欲睡的人叫醒,例如对于日系以及韩系这些品牌,选择与中国造车新势力合作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目前,丰田已经和比亚迪合作开发了bZ3,并且还将有进一步的动作,福特也表明将和长安在新能源领域展开合作,因此未来或许还将会有新的合作关系产生。
当然,对于下一个“大鹏配”会在哪里家车企之间展开,现在可能还无法给出定论。在实现合作共赢的过程中,需要中国品牌积极走出去,并且去主动展现自己的实力,也需要这些跨国车企去表达自己合作的意愿,从而实现双向奔赴。
但可以肯定的是,大众和小鹏的此次合作,将是一个契机,为身处不同市场、不同规模的车企都点明了行进的方向。
在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引导者,并且中国电动化也受到了全球资本的认可。
未来,这些全球资本在投入到中国车企的过程中,也将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形成反向合资,这无疑是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展的一种鼓舞。而对于这些跨国车企巨头,也将实现产品智能化的快速更迭,补齐自身短板,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双赢呢?
原文标题 : 谁会成为下一个“大鹏配”?|直播说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8日立即预约>> 筑梦启光 砺行致远 | 新天激光数字化产研基地奠基仪式
-
即日-11.13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多物理场仿真助跑新能源汽车
-
11月14日抢先报名>> OFweek 2024固态电池技术线上研讨会
-
11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