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合伙人,雷军单刀赴华为
“闻道企业家&寻隐形冠军“栏目第14篇原创。
1
小米华为各自突破‍‍
在2023年的商业叙事中,余承东、雷军必有一席之地:他们在各自最难的领域实现了突破。8月29日,在毫无征兆、没有任何预热的情况下,华为开启了Mate60 Pro新机发售。历经4年沉寂,余承东终于宣告了华为手机的回归。
2019年5月,美方对华为手机产业链釜底抽薪,让华为不再拥有完整的麒麟芯片生产链,更无法搭载5G服务。曾经勇夺全球销量桂冠的华为手机,瞬间跌落神坛。
为断臂求生,华为手机不得已剥离荣耀,自己则开始“苟着”存活。
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华为手机的那段艰难岁月,从不言败的余承东一度公开落泪,并称自己曾在多个夜晚,独自行走到天亮。但一声叹息后,华为手机还是要“活下去”。
所以,即便Mate60 Pro横空出世,狂喜的用户依旧满是疑问:手机用了什么芯片,是否支持5G?
各方“拆机运动”令人振奋:Mate60 Pro不仅配备了新型麒麟9000S芯片,网速也达到5G标准。
几天后,华为Mate60 Pro以售出1000万部,宣告余承东主导的华为智能手机终端业务冲破了必死之局。
华为Mate60 Pro发布整整4个月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迎来了另一重头戏。
12月28日晚,雷军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推出了小米首款车型SU7,并将其定位为媲美保时捷Taycan Turbo与特斯拉Model S的“C级高性能轿车”。从现场画面看,小米SU7的确是集极致科技、体验与审美于一体。
但与大众预估不同,雷军没有选择小米擅长的整合产业链这一传统路径,而是走上了最难的自研之路。
在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座舱底层等核心技术领域,小米已经取得了某些突破。比如小米自研电机HyperEngineV8s,转速27200rpm,达到全球量产电机转速第一;小米自研CTB一体化电池技术,实现了CTB电池全球最高的77.8%电池集成效率。
风光无二的自研技术背后,是雷军与小米的空前投入与艰难攻坚。
据不完全统计,小米汽车研发团队超过3000人,首期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前一天,雷军还通过个人微博向比亚迪、蔚来、理想、华为等造车势力致敬,并感慨“造车后才真正知道造车的艰辛与不易,因此更佩服那些同行汽车企业”。
雷军的感言,并不是为博用户眼球的“强说愁”。实际上,小米造车曾一度四面楚歌,它是在不被行业看好的情况下完成了绝地突围。
起步晚,让小米造车丢掉了天时。小米造车不仅大幅落后于蔚小理等新势力,还要晚于同属互联网造车阵营的百度。
在小米SU7推出数月前,集度汽车更名为极越,百度将控股权拱手交到了吉利手中。行业哗然背后,也增加了市场对互联网造车的不看好。
从2023延续至今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又让行业前景蒙上一层阴影。2023年1月,特斯拉国产车型大幅降价,Model Y起售价降至25.99万元,创历史新低。此后,近50个汽车品牌的近百款车型通过官降、补贴等方式,最高开出了超过10万元的豪横让利。甚至,一汽丰田经销商还祭出了“买bz4x送威驰”大招。
2024年1月1日,特斯拉宣布限时购买Model 3/Y最高可省2.3万元.....在小米还未量产时,行业已经开始为未来的利润发愁。
但无论如何,雷军还是用事实自证了小米的造车潜力,完成了从0到1的关键跨越。雷军、余承东也各自在最难的领域,起死回生。
2
错位竞争、暗中较劲的手机
行文至此,余承东与雷军的火药味并不浓烈。但,雷早已种下。
2011年8月16日,雷军以1999元的极致售价,让小米1在互联网端一炮走红。
3个月后,华为建立了荣耀品牌。受小米手机线上热卖指引,荣耀系列开始发力电商渠道。2012年6月,华为电子商务部成立,很快荣耀四核、荣耀3产品销量破百万。
线上大放异彩,让整个华为手机品牌陷入了两难之境。
余承东曾提到:包含任正非在内的华为高层曾一度想要放弃华为品牌。用任正非的话说,“你余承东做荣耀做的很成功啊,荣耀有互联网成本优势、宣传优势,为什么不做呢?”尽管余承东持有不同看法,但无法改变公司高层的决定。
在经过与任正非多轮沟通无果后,余承东写了一份正式报告,他旗帜鲜明的指出华为的追求是超过苹果、三星,而不是成为另一个小米。
这并非一句空话。尽管当时国内手机线上市场份额升至30%,但苹果、三星等高端手机几乎都在线下售出。几经考量,任正非最终行使了否决权,华为品牌被保留了下来。
此后,荣耀系列开始对标小米,雷军与与余承东的口水仗开始增多。
2014年4月,一位名为“IT华少”网友微博称,小米手机4芯片为省成本没有进行“点胶”处理,产品“做工粗糙”,不如华为的荣耀6。
很快,雷军在微博隔空喊话余承东,“华为终端不等于华为,某些人无节操的做法严重摸黑了华为的无比宝贵的品牌,让每个人心痛。”他建议余承东拿出世界五百强的胸怀,认真管管华为终端的风气。对此,时任华为荣耀首席聆听官张晓云则认为,雷军是在妄自猜疑和贼喊捉贼。2019年,华为手机销量超过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品牌。2020年第二季度,华为手机全球出货量一度超过三星,成为全球销量第一。
尽管,这一时期火遍网络的小米手机,在国内市场份额不及华为(含荣耀)、OV等品牌,但雷军却将国人上网抢红米的戏码搬到了印度。
2014年,第三季度小米印度市场出货量只有10万台。3年后,小米手机单季度销量已经增至920万台。从2018年开始,小米手机连续5年坐稳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第一宝座。2019至2021年,小米连续3年印度市场出货量超过4000万台。
曾经主管印度市场、并任职小米集团全球副总裁的马努·库马尔·贾因曾用两句话暗示了小米印度市场的成功:“我们没有明星,但我们有粉丝”“我们在硬件上不赚钱,软件赚钱是诀窍”。
但潮水来的快,退的更快。从2019年开始,美方强行干预让华为手机由盛而衰。为断臂求生,2021年华为将荣耀品牌打包出售。此后,华为手机品牌一度跌出行业前10。
小米手机的颓势也来源于国外。2022年,小米堪堪守住了印度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但当年手机出货量下滑至2960万部。
2023年初,马努·库马尔·贾因辞任引发了小米印度市场人事动荡。2023年6月,小米被印度冻结48亿人民币,将这场风波推向顶点。
尽管,2023年10月印度宣布取消对小米的罚款,解冻小米在印度银行的48亿元,并允许小米继续开展业务。但这些举动,还是对小米印度市场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2023年小米手机印度市场销量下滑至2510万部,被三星和vivo反超,排名第三。
华为与小米在手机产品以及市场上形成了某种错位竞争,这让两者各自攻城略地、突飞猛进。自2017年至2020年间,两者基本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份额前五中的两个席位。
彼时,余承东掌握的华为(智能终端)与雷军创立的小米,已是国内唯二在手机领域最具竞争力的大厂。针尖对麦芒之势,让雷军与余承东回避不了。
近年,虽然两大手机品牌都因外部势力遇到了某种挫折,但它们并未就此沉沦。尤其是华为手机,在余承东的4年坚守下,最终迎来了新生。
对比来看,华为手机经历的峰值更高、低谷更深,更加波澜壮阔,而小米手机则要更加平稳。但无论如何,作为全球前五的手机制造商,余承东与雷军都在暗中较着劲儿。
如今,随着小米正式造车,余承东与雷军的战场再度扩大。
3
模式、能力、战略全面押注的造车
当华为手机身陷囹圄时,余承东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汽车领域。华为汽车业务大致分为三类:垂直零部件供应,HI(HuaweiInside)模式以及华为智选模式。其中,HI模式为车企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华为智选模式由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造型设计、营销、用户体验等环节;后两类主要由是余承东主导。
2021年,余承东曾放言:“我的梦想不是路上跑的都是华为的汽车,而是不论品牌,所有的智能汽车里,都能用华为的技术。”换言之,余承东希望,所有新能源汽车都装有华为的灵魂。
短短一年,余承东与塞力斯一道推出3款新能源汽车,并将其命名为AITO问界系列。
此外,余承东还将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嫁接到北汽、长安汽车中,分别推出了极狐与阿维塔。
但不管是问界、极狐还是阿维塔,都与余承东所定目标相差甚远。以阿维塔为例,2023年实现销量2.76万辆,只完成了年度目标的27%。
除销量不及预期外,华为汽车业务还面临“帮别人造车”or“自己造车”的两难战略抉择。
以任正非、徐直军为首的华为高层,一直奉行“华为不造车、只助力造车”的发展方向。
但身处造车最前线的汽车业务实控人余承东,却“不敢苟同”,他甚至“顶风作案”。2023年春,余承东偷偷将“AITO问界”改为“HUAWEI问界”,试图将华为从“帮别人造车”变为“自己造车”。
余承东不惜忤逆领导、下场造车,自有其逻辑。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如果华为不自己造车,这套系统新势力不会用,大型国有车企大概率也不用,华为将难有用武之地。上汽董事长震聋发回的言论,依然在耳。‍‍‍‍‍‍‍‍‍‍尽管言之凿凿,但余承东先斩后奏的自主造车举动,再次被否决了。在华为六人高层投票表决中,五个人投了反对票,支持造车的只有余承东自己。
2023年3月31日,任正非在华为内部签发了一份《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的内部文件,强调“华为五年内不造车”。
余承东依旧不死心。决议之后,余承东在华为著名的心声社区,以一句“若干年后,大家会看明白的”释放了自己的不甘与坚持。尽管这条帖子很快被删除,但它进一步诠释了余承东对下场造车的执着与笃定。如同华为手机绝地反身一般,问界系列在经历了早期探路后,也迎来了反转。
近日,问界M7上市交付后4个月,大定数超过13万台。生产问界M7的赛力斯工厂,已经开启了两班倒模式。此外,余承东还宣布,问界M9在上市后2小时内大定1万辆。
与小米一期3千人技术团队、百亿资金投入相比,华为在汽车上投入更大、更长久。余承东曾在公开场合透漏,华为汽车业务直接投入7000人,间接投入超过1万人,一年要花掉十几亿美元。
实际上,不管是华为助力造车还是小米自己造车,本身都没有绝对的天差地别。
试想,余承东既然能通过修改问界名称决定华为是否亲自下场造车,那便说明了华为造车早已身在局中,或者说具备随时下场的能力。
抛开造车模式,华为与小米最终比拼的还是综合造车能力。
4
雷军余承东,全面对决‍
最近两年,雷军过的并不轻松。
从2022年开始,小米手机最为依仗的(海外)印度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接着便是2023年印度市场的人事变动,以及48亿巨额资金冻结风波。
手机业务之外,小米合伙人持续流失也引发个不小的震动。
2020年8月,时任小米集团总裁王翔、中国区总裁卢伟冰、大家电部总裁张峰与国际部总裁周受资一同晋升为小米新合伙人。
此前,小米早期合伙人八去其三。在周光平、黄江吉最早离开后,小米另一联合创始人黎万强,也离开了小米。
老五人(雷军、林斌、洪锋、王川、刘德)与新四人组成了小米崭新的最高决策层。用雷军的话说,他们要在下一个十年“重新创业”。
但短短3年,小米新合伙人四去其三。2021年3月周受资最新告别小米转投字节,在美国议会的那场唇枪舌战中大放异彩;2022年末王翔卸任总裁;2023年末,在重塑小米供应链过程中贡献颇多的张峰也离开了小米。四位新晋合伙人,只剩卢伟冰。
不只是新人,上述老五人中洪锋、王川两位早期合伙人也退居二线。
至此,小米重新创业的九大合伙人只剩四位,包括新人卢伟冰,以及老将雷军、林斌以及刘德。尽管林斌与刘德还在小米任职,但他们逐渐淡出一线似乎也是不争的事实。
合伙人纷纷离去,媒体纷纷喊出了“雷军没有合伙人”口号。但这种高强度的人事变动,本质上一定与小米新战略高度迭代有关:当手机不再是小米的王牌,原先那套合伙人制度也时过境迁了。
2023年1月底,小米宣布设立集团经营管理委员会、集团人力资源委员会。雷军将其称之为开年第一件大事,是“公司治理史上影响深远的变革”。
小米经管会几乎囊括了小米当时所有现任高层,雷军亲自担任经管会主任。
考虑到小米合伙人所剩无几,这的确是小米决策中心主动转移的一种尝试,这进一步加速合伙人制度的终结。
2023年10月底,小米集团战略从“手机×AIoT”全面升级到“人车家全生态”,手机字眼全无。汽车取代手机,从战略层面成为小米集团的最强一环。从小米汽车发布会,以及近日卢伟冰升任手机一号位,我们再次看到了雷军专注造车的决心。
此前,雷军接受央视采访时便回应过小米汽车售价。对于网友们猜测的 9.9 万元、14.9 万元甚至 19.9 万元的售价,雷军认为这些价格只是“玩笑”。在他看来,小米汽车的定价会相对较高。言外之意,要比19.9万高出不少。
1月22日,有网友在雷军微博下评论“敢不敢年前定个价”。雷军的回应是:不着急,等这轮测试结束。质量第一!
此前有消息称一款型号为 BJ7000MBEVA1 的小米纯电动轿车已经完成上牌,保险费用显示为顶配36.14万元。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转发网友微博并回应道:最近几天内部车辆开始上牌,这是为了测试跑通销交服的所有流程,买保险也是其中一个环节,并不具备参考价值。除了时机未至,这也反映出雷军对于小米汽车定价的异常谨慎。雷军深知,在全行业价格战背景下,价格过高没有竞争力,但价格过低则无法彰显高端品质。但造车,雷军不容有失,这关乎小米的下一个十年。
有意思的是,当雷军激情满满的为新车造势时,余承东却在条朋友圈大秀M9订单量,并称“M9创造了全球高端车的奇迹”。
双方隔空打擂,冲上热搜!同时登上热搜的,还有“雷军致敬车企中,仅华为余承东未回应”……
实际上,余承东、雷军关于汽车对打早已开启。在12月9日的华为花粉年会上,余承东炮轰小米汽车:“中国不是太尊重资产权,大家直接抄袭,我们是双旋水滴铰链,人家编名叫龙骨。”虽然余承东并未点名到姓,但确是在内涵小米龙骨转轴的拿来主义。
3天后,小米就余承东的言论进行回击。“近日,余承东先生无端针对我司龙骨转轴技术发布不实言论,请余承东先生遵循科学与严谨的基本规则,请勿再抹黑同行、误导公众。”
余承东隔空喊话小米造车,只是两大造车厂商对决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在中国“互联网科技”版图中,小米与华为是唯二在手机与汽车两大赛道同时角力的大厂:两者在产业生态、技术沉淀以及互联网营销等领域各具优势,正形成全方位对垒。
此前在智能手机领域,小米与华为或许还存在某种产品与市场的错位竞争,但是产业链最长、竞争最为激烈的新能源汽车赛道,小米华为之战避无可避。
渐入佳境的华为造车与弯道杀出的小米造车,将雷军与余承东的宿命之争,推向高潮。2024,雷军与余承东必有一战,而且还是一场避无可避硬仗。‍‍
原文标题 : 不要合伙人,雷军单刀赴华为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