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融资80亿!上海杀出300亿超级独角兽

2024-03-04 16:38
铅笔道
关注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危机:不喜欢在方向上创新,只喜欢在方法上内卷。

作者丨铅笔道创始人 王方

又一家新能源汽车融资了。

3月1日,智己汽车(总部上海)宣布融资80亿元,资方包括中银资产、农银投资、临港集团等。这是一家高端电动汽车品牌,成立于2020年12月,产品定价区间为20-5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同一个赛道,最近才有一家公司陷入危机,它就是高合汽车。

春节前后,该公司部分岗位宣布停工停产6个月;3月,创始人出面证实:公司现金接近枯竭,生存自救期只剩3个月。

铅笔道曾撰文指出,事件背后的原因之一是:新品牌做高端汽车的挑战极大。高合汽车累计融资超50亿元,也没能把这事做成。

所以,今天看到另一家高端电动车企融资80亿,我的内心五味杂陈,担心“高合汽车”的历史再度重演。

据公开资料显示,智己汽车累计融资超180亿,估值远超300亿——如果不成功,付出的资本代价会更大。

我由衷地希望智己汽车成功,但不得不对新能源汽车界提一个建议。

国内的创新创业,有一个很不好的文化,那就是:不喜欢在方向上创新,只喜欢在方法上内卷。看到一个好的赛道就一拥而上,只在解决方法上做竞争差异。

这就很奇怪。正常的情况应该是,一个好的赛道出现,当有一群强有力的竞争者出现后,后来者应该去其他方向创新。

这是市场资源的最优配置。已经有优秀的企业在做了,你还进去厮杀干什么?

有这精力,不如去开拓另一个新蓝海,何必相互厮杀,折磨自己又折磨别人,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新能源汽车就是很好的典型:赛道火爆后,这些优秀玩家不仅杀入同一赛道,而且谁也不服谁,好像谁都是行业的救世主一般。

实际上是这样吗?从2023年销量来看,大家都半斤八两。我并没有看到救世主出现,只看到卷成沙丁鱼般的恶性竞争,大量的资金资源在浪费。

2023年,除去比亚迪、吉利、长安等老牌车企外,新势力销量差距不大。

极少数销量突破30万台(理想汽车);多数销量在10万-20万台之间,如蔚来、零跑、小鹏、极氪;业绩更弱的在10万台以下,如岚图汽车、极狐汽车。

至于几家高端新能源车企,销量排名在全国15名以外。

比如高合汽车,2023年9月至2024年1月,5个月销量5061台。而此次融资的智己汽车,2023年销量为38253台。

所以,新能源车企的“内卷”特征就很明显。

在方向选择上偷懒,看到好的赛道就一拥而上;只喜欢在方法上创新:你做20万的,我就做30万的;你做纯电,我就做增程式;你续航300公里,我就做到500公里。

最终的结果是,大家都没有核心技术(三电系统),解决方案的差异不明显,业务压力都挺大。

通过他们报表,我们可以发现几个特征:资产负债率普遍高,毛利率普遍差(甚至负毛利),亏损普遍严重。

某个同时期,几家新能源车企的数据对比

当一个好的方向出现后,为什么不去开拓另一个新方向,而要在一个供过于求的方向上内卷?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什么?是电池。大家为什么不去做电池?

据相关报告,三电系统(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占新能源汽车成本约50%,其中电池成本占比最高,约为38%。

我很不理解的是,这些车企拿了50-300亿(甚至更高)的融资,为什么宁愿屈身给电池巨头打工,也不愿意去做一些“难而正确”的事。

有人会说,他们基因不匹配。但问题是,这些汽车新势力,部分创始人也没做过汽车,雷军做过吗,理想做过吗,小鹏做过吗?都没有。

内卷的后果会是什么?如果按照雷军的预测,新能源车企的结局可能是“赢家通吃”,销量不进世界前5,(小米汽车)没有机会。

“赢家通吃”的通常含义,可能与社交产品一样,头部效应极强:微信赢家通吃,米聊等连汤都没得喝。

如此一来,国内多数新能源车企都很难过生死关。这会浪费多大的资金成本?每家车企,都将带着他们融来的50-300亿资金,一起化为泡影。

这些钱用来开拓一些利国利民的新方向,不好吗?

未来3-5年,我希望国内的创业文化能有进化:把更多精力放在新方向的开拓上,而不是在同一个方向上内卷:不要用战术的勤奋去掩盖战略的懒惰。

       原文标题 : 刚刚!上海杀出300亿超级独角兽:又融80亿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