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越卷越痛,无序的“内卷”该如何收场?

2024-06-25 09:40
大众侃车
关注

TEAM

作者:大众侃车 张娜

排版:芋泥麻薯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千城数智(效果营销智能机构)出品

进入2024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内卷”升级,从原来的只卷价格,到现在卷价格、卷技术、卷流量、卷老板,卷个人IP,一场残酷而持续的内战已经打响。

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为中国汽车行业“内卷”添了一把大火,也再次让车市开始重新思考“内卷能够带来什么?”、“卷到底是一种良性竞争还是恶性竞争?”

长安汽车总裁王俊说:“过度竞争将带来劣币驱逐良币”;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认为“将卷出属于中国的世界级品牌”;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认为卷有两面性“中国汽车工业内卷程度全球第一,价格战一浪高过一浪,举世无双,这种现象是好事也是坏事。”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则表示:“应该有更大的格局,长远、长期主义战略,而不是眼前去卷,没有效益的企业不可生存。”

他们对于“内卷”观点不一,有人乐观,有人悲观,现在无法预测内卷的未来是否可期,是否能够卷出世界级品牌,但是对于现在而言,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变成了“内耗”,无穷无尽的内卷已经变成了无序。

中国汽车市场“内卷”,谁是祸首?无序的“内卷”给车市带来了什么?这场“内卷”该如何收场?汽车公社创始人卫金桥、大众侃车创始人郭登礼、天天汽车创始人徐锋、汽研社贺球辉联合推出的四车道直播,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谁是祸首?

为什么要探究谁是内卷的祸首,探究内卷的核心?原因正是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内卷中走下坡路。

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公布的数据,2024年1-4月份,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为4.6%,处于历史低位。这一数据在2023年也仅有5%,低位下滑将是一种预警。

汽车公社卫金桥预测,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销售量会出现微跌,一旦出现,这将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已经退步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的2020年。

如果“内卷”让中国汽车市场再度陷入漩涡,那么车企“掌舵手们”便要开始寻找“内卷”的祸首。

今年整个车市焦灼的情况下,大家把矛头对准了比亚迪,原因有二。

其一,比亚迪是今年价格战的发起者。如果仔细梳理2024年的“内卷”大战,其中有一家车企无法绕开,那便是比亚迪。不管是推出7.98万元的秦PLUS和驱逐舰05双车荣耀版,将价格卷到10万元一下,还是喊出了“电比油低”的口号,让传统燃油车们虎躯一震纷纷反驳,比亚迪拉开了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内卷”的序幕。

其二,如此困难情况下,其仍凭借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成为“内卷”的获益者。销量上,5月,比亚迪以25.3万辆的销量成绩稳居第一,1-5月,比亚迪更成为唯一一家销量超百万的车企。利润上,一季度,比亚迪毛利率达21.88%,大幅领先于国内其他自主品牌车企。

难道比亚迪真的是祸首吗?

卫金桥指出“胜利者往往是眼中钉,不管比亚迪愿不愿意,它都成为了行业所有(人)眼中的公敌。”

公敌并非一个贬义词,它恰恰证明了其能力,可以说比亚迪是公敌,但却无法说其是祸首。“内卷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比亚迪造成的,比亚迪只是一个结果。”天天汽车徐锋表示。

他认为,如果想评判谁是祸首,那首先要知道谁首先破坏了行业的规矩。对此,徐锋举了5个例子。

其一,车展成了粉丝和网红互动的秀场,媒体和展车靠边站。其二,新品牌没有自己的服务体系以及零配件体系便开始卖车。其三,车主集体维权,被(厂商)直接以名誉权告赢。其四,新兴车企高声呼喊未来的商业模式是硬件免费,软件付费。其五,粉丝营销,水军互黑。

当这些问题出现时,“内卷”已经变得无序,不管谁是公敌,持续“内卷”会带来必然危害。

一方面,价值链的破坏,安全标准的降低。“如果持续保持低价格高成本,必然会带来整个供应链价值破坏。”卫金桥表示,“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没有利润,它一定无法持续,如果它长期没有利润,那他便会偷工减料,降低整个质量、配置安全,甚至整个设计标准。”

另一方面,主机厂、经销商、消费者均是受害者。“主机厂、经销商利润减少,消费者也因手上持有车辆价值大幅贬值,上一波用户更成为受害者。”汽研社贺球辉表示。

所以各位老师均呼吁中国汽车市场应该正确对待“内卷”。

卫金桥表示,中国汽车的发展已经偏离了其成长的轨道,不管是始作俑者是特斯拉、小米还是比亚迪,都是值得商榷的,目前车企们的动作或竞争行为已经超出了理性和商业价值本身。

“我们不希望价格战导致中国汽车在过去3年左右时间建立的电动化成果毁于一旦。”卫金桥表示。

大众侃车郭登礼博士同样表示:“(我们)目的不是找出谁是卷的罪魁祸首,而是要呼吁中国车企不要再混乱下去,搞窝里斗,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关键时候,不要内忧外患。”

如何收场?

如果深究“内卷”的核心原因,中国汽车市场近两年的大跃进式发展脱不了干系。

举一个例子,在2021年,有相关媒体统计各个车企2025年的销量规划,2025年,各个车企年销量目标总和预计为1.2亿辆。如此数额想要在短短五年内完成几乎不可能。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大关,也不过是1.2亿辆总额的四分之一。

尽管这几年,有些车企已经从市场上消失,但这反映了车企们对于未来的过度自信,难以完成的目标催生出一种焦虑。

更重要的是,官方的行业协会也开始陷入到不可能完成的销量规模中去。卫金桥指出,“中国汽车行业不应不顾当下诸多行业约束,如行业能力、技术能力、人才储备、配套设施、国家的消费容量,去大跃进式地达到某种渗透率目标,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也是导致中国汽车市场整个群体的焦虑。”

有一位从业25年的汽车媒体人表示:“因为卷,整个行业有点礼崩乐坏,充满了怨气和戾气,天天互怼,天天悬赏捉拿对手的黑水军,开个发布会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发布技术和产品,不是在讲战略和战术,而是在宣泄情绪、控诉甚至是谩骂对手。”

坊间无不在表示“内卷”已经成为一场闹剧,如此下去,最终会摧毁中国汽车凭借新能源弯道超车获得的成果。

这场“内卷”闹剧该如何收场?四位老师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徐锋表示,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趋势不会变,但目前中国抱团取暖的趋势已经成熟,目前油电同权和国际化将是两个破卷的方法。

郭登礼博士给出3点建议:其一,国家相关部门可以牵头将服务、投资等效率低下等企业,通过整合,相互利用各自优质资源互补。其二,严惩作假、偷工减料等企业。其三,严防个别企业天天吹牛、违反广告法的行为。

卫金桥首先肯定了公敌的产生是一个市场竞争的结果,然后同样表示,那些夸大浮华或者说让整个汽车陷入一种群体的浮躁的这种这种不规范的行为,要有效的遏制。

“汽车市场可以卷,但是要阳光地卷,公开的卷。”贺球辉指出何为正确的卷。他给出3点建议:一是不要搞黑手,二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不懂行的网红应谨慎说话,勿以粉丝效应歪曲事实;三是营销要扎扎实实,切勿情绪化。

综上所述,快速洗牌,优胜劣汰,这不是市场竞争的应有之义,但不管是车企还是媒体,都不应做意气之争,逞口舌之快,陷同行于不义之地,让中国汽车市场沦为各个车企的情绪宣泄场。

       原文标题 : 越卷越痛,无序的“内卷”该如何收场?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