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腾讯汽车业务,由台前走向幕后

2024-06-12 10:43
Xauto报告
关注

/// 做好“工具人”,腾讯汽车业务生存之道。

作者:鹿白

编辑:肖莹

腾讯自2015年开始布局汽车赛道,从最开始的生态车联网,到智慧座舱,再到现在的车云一体,业务体系不断进化。同时,腾讯每年也在官宣新的合作车企,包括今年北京车展上,官宣了与丰田和奔驰的合作。

但是,这么多年来,腾讯汽车业务的成果转化,似乎并不是很明显,甚至原本重点合作的车企客户,也开始转身与华为等其他大厂进行合作。

我们也观察到,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合作,腾讯与车企之间的紧密程度也大不如从前,正逐渐从原本的深度定制,转变为现在单点功能的集成。

与此同时,腾讯汽车业务战略重心也从原本的C端赋能B端,转向打造为B端服务的工具链产品,由台前转向幕后。

01

数量在扩大,质量在下降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腾讯智能座舱产品已累计服务超过1500万辆。2022年,这一数字是累计超过800万辆。

从数据来看,腾讯智慧座舱近些年在汽车行业中的落地取得的成果还算不错,落地车型数量持续增加。但回看其具体产品功能落地以及具体的落地车型产品,却又不是那么乐观。

车企在智能座舱的布局,经历了从手机映射,到底层车机OS深度集成的阶段。

彼时车企都想要快速将手机生态复制到车机系统上。因此,坐拥国内最大生态内容体系的腾讯,成为受车企欢迎的客户。尤其是随着微信上车的消息,仿佛让行业看到了未来车机上超级APP的诞生。

腾讯重点服务的智能座舱客户,基本上都是在这一阶段开始进行合作。

例如,2018年,腾讯联手长安汽车共同投资成立了梧桐车联,并借助梧桐车联,为长安汽车提供智能座舱整合能力。

2018年10月上市的长安CS35 PLUS,则搭载了腾讯车联智能生态系统——AI in Car,可以说将腾讯智能座舱体系化能力搬上了车。

2019年,在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腾讯与长安汽车合作继续深入,共同展示了具备微信车载版功能的梧桐TINNOVE系统、腾讯智慧4S店解决方案等一系列智能化建设成果。

但受制于安全等多重因素,微信车载版的上车,并未引起行业的轰动,也并未成为一个车机上的爆款APP应用。

同时,随着时间的发展,用户对于车机系统中内容生态的需求,并未如预想般爆发,加之在底层人车交互体验等技术层面的欠缺,智能座舱发展逐渐落后于智能驾驶。

这也就导致,在智能座舱赛道,腾讯C端优势越发不明显。

今年,腾讯智能座舱落地的车型中,以奇瑞iCAR 03为例,虽然其车机系统是奇瑞联合腾讯进行的深度定制开发,包括了常用的导航地图、车载微信、QQ音乐等内容,但奇瑞iCAR 03却并未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车机系统中还集成了华为HiCar等功能。

此外,腾讯智慧座舱在落地量产车型中,也从原本体系化赋能,逐渐转变到现如今单点功能集成。

如去年“腾讯智慧停车缴费” 首发上线蔚来应用商店,腾讯“微信车卡”搭载广汽丰田车型,腾讯联合银基打造的“我的车钥匙”搭载至广汽丰田旗下首款纯电SUV bZ4X上。

在今年北京车展上,腾讯宣布与奔驰合作,计划将世界赛车手游《极品飞车™:集结》引入中国市场,并通过OTA搭载在配备第三代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的奔驰车辆上。

一个更耐人寻味的现象是,腾讯开始寻求与更多Tier 1的合作,以期借助Tier 1的力量,来扩大自身在汽车行业的影响力,从而获得更多的车企客户。

4月24日,在腾讯举办的TimeDay上,腾讯一口气与大圣科技、黑芝麻智能、文远知行、知行汽车等多家零部件供应商企业达成合作,在汽车营销、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

6月5日,腾讯智慧出行与亿咖通科技宣布升级战略合作,双方计划以亿咖通科技在汽车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和领先生态为基础,结合腾讯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地图及车娱生态等领域的技术与服务,共同探索未来出行场景。

无疑,腾讯智慧座舱产品在汽车市场中,正逐渐从原本的深度融合,转变为现在单点功能的集成,虽然量产落地的车型数据在增加,但与车企在智能座舱领域中的合作紧密度却并不如从前。

02

汽车业务战略不断调整

公开资料来看,2015年算是腾讯布局汽车业务的正式起点。

2015年以后,腾讯每年几乎都会开一场和汽车业务紧密相关的发布会。这些年,腾讯一直在不断地进行业务策略调整,以求把自己的能力更好地与汽车产业衔接。

2015年,腾讯正式成立腾讯车联部门,当时的业务逻辑是,打造一套腾讯汽车智能系统(TAI,Tencent Auto Intelligence),定位车企的数字化助手,要和车企一起做车载生态系统。

时隔一年,在2017年11月举办的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首次对外发布了「AI in car战略」,并现场宣布与广汽、长安、吉利、比亚迪、东风柳汽等主机厂达成战略合作。

从2015年的「腾讯车联开发平台」,到2017年的「AI in car战略」,腾讯要做的事情其实并没有增量,本质上还是基于腾讯的内容生态优势提供一套车联网解决方案,包括安全、内容、社交、语音、大数据、AI等。

2018年11月,腾讯发布「智慧出行战略」,推出「四横两纵一中台」的业务矩阵。其实就是整合车联网和自动驾驶的研究成果,以及腾讯此前的地图、乘车码、出行服务等产品,做的一套打包方案。

“四横”指的是智慧出行的四个业务矩阵,包括腾讯车联、腾讯自动驾驶、腾讯位置服务,腾讯乘车码,腾讯表示,这是助力出行产业升级的基础平台;

“两纵”是指腾讯海量内容平台和安全保障系统。

同时,腾讯AI和腾讯云作为中台,为业务矩阵提供底层保障,帮助车企建立自己的车联网云平台和超级大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腾讯在自动驾驶方向也布局了一款产品:模拟仿真平台TAD Sim 1.0。

而到了2019年,腾讯汽车业务的对外话术又发生了改变,提出:将从“人-车-店-厂”关系、车与环境关系、出行服务化三个层次出发,做好产业数字化升级实施者。

同时,腾讯车联TAI升级到2.0阶段,推出了「生态车联网解决方案」,提供轻量化、生态化、跨平台、跨终端的工具链。

2020年,腾讯发布了智能座舱解决方案TAI 3.0版本,和TAI2.0相比,增量信息就是打造了两款车载App:腾讯随行(车载生活服务助手)、腾讯爱趣听(有声内容),以及推出了基于微信小程序架构的生态开放平台——腾讯小场景。

同时,在自动驾驶方向,腾讯推出第二代仿真平台TAD Sim2.0。在这场发布会上,腾讯还把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的工具也包了进来。

2021年的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再次升级了智慧出行业务版图,表示将基于“云、图、ID”的核心能力,向汽车产业提供造好车、卖好车、用好车及企业管理等四大场景的解决方案。

腾讯还发布了智能座舱解决方案TAI 4.0,4.0的核心在于,实现了地理信息和腾讯生态服务融合,结合定位、地图的能力,可以为用户提供“主动式场景化服务”。

2022年6月,腾讯智慧出行公布全新升级的“车云一体”战略规划,所谓“车云一体”计划,将业务布局拆解为车端、手机端、云端三个层面:

在车端,腾讯推出智能座舱TAI、智驾地图、高精地图、智能场景引擎、车载小场景等产品及能力,助力车端智能进化。

在手机端,发挥微信+企业微信的连接能力,并推出微信“腾讯出行服务”小程序等产品,实现手机与汽车场景的连接。

在云端,腾讯推出覆盖汽车从研发、制造、营销、运营、车后服务全链路的行业云解决方案。

腾讯通过车端、手机端、云端打通的车云一体化模式帮助汽车产业进行有效的数字连接,建立数据驱动闭环,提升各环节生产效率。

2024年4月,在腾讯智慧出行技术开放日上,腾讯再次更新了其“全域智能”方案,覆盖汽车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企业协同等五大核心场景。与此同时,腾讯发布了在智能汽车云、智能座舱、出海等方面的升级方案。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重新阐述了腾讯在汽车赛道的定位:坚持做好汽车产业升级的“数字化助手”’和“生态共建者”。

他解释称,一方面,腾讯将不断夯实云、图等核心技术能力,为汽车智能化发展筑牢底座。

另一方面,腾讯将与产业链上下游伙伴一起,积极探索AI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在汽车产业各个场景的创新应用,以AI驱动汽车产业新智能发展。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腾讯汽车业务战略经历不断地调整后,正在逐渐收拢其服务范畴,做好产业“工具箱”的角色定位,愈加清晰。

03

云服务成为汽车业务核心

如果说,早期汽车智能化时代,智能座舱是腾讯发力汽车行业的核心,那么2022年以来,云服务正在成为腾讯深耕汽车行业的核心。

这一点,从腾讯的财报中也能够显现出来。

2022年全年,腾讯实现收入5546亿元,其中to B业务板块收入1771亿元,成为腾讯第一大收入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财报首次提及了腾讯在汽车出行领域新进展。财报指出,腾讯正在帮助汽车制造商提升IT基础设施和产品服务,例如定制化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数字地图和数据管理。

2023年11月,腾讯2023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当季总营收1546.25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汽车云业务实现了较大增长。

腾讯解释称,随着大模型的落地应用,汽车产业正迈向“新智能”发展阶段,也带来了对云端算力的更大需求。

根据腾讯介绍,已有超过100家车企及出行科技公司使用其云服务,包括蔚来、奔驰、博世、英伟达等。

短短几年时间,腾讯从上层的具体产品功能服务,到深入到底层的云基础设施及大模型服务,这一业务发展的转变,也折射了汽车行业对技术发展需求的转变。

随着大模型的兴起和发展,大模型上车成为重要趋势。但大模型上车背后,也需要更高的算力,云计算则成为了关键。

事实上,腾讯云作为国内市场中的第三朵云,其在汽车云赛道上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IDC数据显示,在国内市场,2023年下半年,IaaS市场中,阿里云、华为云、中国电信、腾讯云和中国移动为市场排名前五,PaaS市场中,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亚马逊云科技和中国电信为市场排名前五。

2022年,腾讯正式发布了专为智能汽车行业定制的一站式云解决方案“腾讯智能汽车云”,并宣布在上海开设智能汽车云专区,这是行业首个专为自动驾驶与智能汽车领域而建设的专有云平台。

之后,腾讯还在河北怀来开设智能汽车云专区,率先实现华东、华北“双专区”模式,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智能驾驶量产阶段的广泛需求。

基于云专区,腾讯智能汽车云能够实现全栈与公网隔离,保障从研发到量产的全流程数据安全。同时,云上组件将针对行业特殊需求进行定向优化,真正做到“专云专用”。

但同样的,在云市场中,腾讯也面临着云计算市场增速放缓、市场规模难以持续扩大等挑战。同时,阿里云、华为云、百度智能云等众多云厂商也否纷纷入局汽车行业。

腾讯云目前属于腾讯旗下的CSIG部门(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部门至今尚未盈利,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下腾讯在to B方向的压力。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在今年初的年会上对其提出要求:“除了特别重要的战略性产品和基础性投入,必须尽快上岸、浮出水面。”

汽车行业的基本盘很大,市场体量也很多,互联网大厂们,也纷纷将汽车行业作为拉动自身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市场,并重金持续投入。

但于腾讯而言,在汽车赛道,智能座舱业务竞争乏力后,云服务能否为其带来真正竞争力,还有待观察。

       原文标题 : 腾讯汽车业务,由台前走向幕后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