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华为问界两分家,赛力斯闯天涯

2024-07-08 16:41
逐一财经
关注

华为和问界,从此分两家。

作者 | XC出品 | 逐一财经

7月2日晚间时分,塞力斯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以25亿元交易金额收购华为及关联方“问界”的商标、44项外观设计专利。

公告发布之后,华为和赛力斯顿时登上热搜。

一些自媒体人士也几乎在同一时间纷纷发表观点,认为华为以25亿元的价格售卖“问界”商标及专利,是华为再次重申不造车的证明,同时也是全方面赋能赛力斯造车的实践举动。

如果按照这种观点来看的话,华为此次将“问界”商标和专利悉数转让给赛力斯的行为,也的确算给了“问界”一个正式的身份——从法理上,“问界”从今以后只属于赛力斯,和华为已经没有了任何隶属关系。

华为卖“子”,“问界”喜提新身份

在过去,“问界”的身份一直很尴尬。

说它和华为没有关系吧,可商标却是在华为手中;说它和华为有关系吧,任正非和华为一众高管(除了余承东)又都齐齐对外表示“华为不造车”。

一家口中宣称“不造车”的公司,却注册了与自己汽车业务有关的商标,在这个关键点上,“华为不造车”的声明一度被很多媒体人士解读为规避制裁风险的说辞。

尤其是2023年3月8日“AITO问界”改名“HUAWEI问界”之后,一些人更是笃言这车华为已经非造不可了,其中最大的缘由,便是“HUAWEI问界”中赫赫在目的“HUAWEI”。

手中注册了问界商标,汽车业务也改了“含华率”满满的名字,这难道还不是造车?

不过,改名事件仅仅二十余天后,任正非亲自署名签发了《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再次重申“华为不造车”基本战略、再次强调不允许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出现华为标志之后,“华为要下场造车了”的谣言才得以暂时止住。

但即便谣言得以暂时止住,但“不造车”的华为手中仍然握有问界商标,这依然难以让人服众。

不过,对于这种仍存在于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疑问,华为这一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不造车”的决心——华为将“问界”商标及相关的专利以2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赛力斯。

这下,华为手中不再持有“问界”商标及专利等无形资产,和问界也不再有任何隶属关系,算是真正意义上再次“自证”了自己不造车的决心。

这也是绝大多数自媒体认为华为有格局、有胸怀的地方——不仅以身体力行方式解决公众疑问,而且在转让价格方面也只收了一个“友情价”,毕竟在此前《财新》的报道中,问界相关资产的市场评估价值可是高达102.3亿元之巨,此次仅以25亿元价格转让,几乎可以说是“交个朋友”。

如果从任正非和华为官方的声明来看,这一起交易事件再次确定了华为“不造车”的立场,是对任正非在关于不造车战略方面的再次践行。

而对问界和赛力斯而言,这起交易事件也意味着,此前一直备受身份质疑的“问界”品牌,从此有了一个实至名归的正式身份。

“问界”模式,任正非的星辰大海

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华为不是第一家设计造车业务的品牌,问界也不是第一个新成立的汽车品牌。

早在华为和问界之前,无数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而后一大片又归于沉寂。即便目前仍存留于世的少数品牌,也多在巨额亏损和盈利平衡之间左右博弈。

华为如果亲自下场造车,能不能摆脱这个魔咒,并不好说。

而相较于各造车新势力的生死争夺战,任正非的目标显然不仅仅只是为了活着——成为中国的博世,或可能更符合华为的长远目标、战略理念和企业气质。

博世集团是世界上最为知名的汽车产业的供应商,迄今已有近140年历史,在业务上,博世整合了汽车行业的不同产业链,为全世界不同车企提供的零部件整合方案和服务。

在市场方面,博世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员工超过42万人,业务遍及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销售额达到884亿欧元。以此成绩,博士在2022年位列胡润世界500强榜单中的58位。

博世自己不造车,但为其他车企提供零部件整合服务,只要是涉及汽车制造的产业链和品牌,都可以成为博世服务的客户。

博世的零部件整合方案和客户,没有上限,市场及想象力空间巨大。而且,博世本身不是任何车企的竞争对手,反而是任何车企的产业链合作伙伴,博世与车企之间,更多的是合作和赋能。

如果博世自己造车,那么博世就会成为每一家车企的竞争对手。

现在对华为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华为亲自下场造车,那么华为就会成为每一家车企的潜在竞争对手,但如果华为自己不造车,而是为其他车企提供诸如博世一样的零部件整合服务,那么华为就可以成为任何一家车企的合作伙伴。

站在现在看未来,任正非的星辰大海条清理晰。

脱离华为,“问界”未来或更好

在过去,笼罩在华为品牌下的“问界”可谓喜忧参半。

喜的是有了华为品牌加持之后,问界迎来了泼天的华为粉丝流量,和其他新势力品牌相比,问界与华为这样一个家大业大的品牌有着千丝万缕关系,从品牌和营销角度来说自然好处多多。

但同时,作为与“不造车”的华为直接合作汽车业务的“问界”,也免不了多次被误解成华为的“背锅侠”——在此前的山西运城车祸事件中,就有不少网友认为问界的身份是“有功劳时是华为,要背锅时是问界”的身份质疑。

而随着此次商标和专利转移交接结束后,“华为是华为、问界是问界”的品牌标识,或可以改变问界的这一品牌误解形象。

而且从长远发展来看,脱离了华为身份的问界,未来或可以在自由度、市场空间等方面迎来更广阔的天地,此前华为“壮士断腕”的荣耀,便是其中有据可考的参考案例。

2019年,华为正式受到全方面的制裁压力,在迫于无奈之下,华为选择了出售旗下子品牌手机荣耀。之后,脱离华为的荣耀手机在产品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工破土,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品牌道路。

根据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荣耀2023年在海外市场取得全面突破,增速超过200%,在欧洲市场增长高达300%,并在两年内实现了盈利性增长;在中国市场,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第一季度手机跟踪报告显示,荣耀以17.1%的市场份额成功拿下第一,同比增幅达13.2%。

荣耀的亲身经历说明,脱离华为开拓创新,未尝不是一种新的未来。

对于刚刚脱离华为的“问界”,也或许一样。

       原文标题 : 华为问界两分家,赛力斯闯天涯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