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一季度,车价比去年又降1万?
2025年第一季度结束,销量榜单的上涨背后,车价也在继续创下新低。
“体感上,20万以内的车,价格比去年同期降了1-2万,30万以上的,降了3万起步”。
中国品牌,几乎全都在交出销量表现好的企业,都在4月1日,抢先对外发布着自己的相应表现。集中的趋势是,一片上涨,且不仅包括新势力、新能源,还包括正在进入深度转型的合资品牌。
飘红的数字里,最反差的无疑是一汽丰田,3月销量7.1万辆,同比增长22.3%,第一季度销量17.24万辆,同比增长9.6%。就在舆论大谈特谈,燃油车不行了的时候,这份成绩单,能说明不少问题。
发展势头正猛的一系列车企也分别交出了上扬的成绩单,小鹏3月交付3.3万辆,同比增长268%是因为2024年3月没有破万,不过虽然势头正猛,却也不如华为或者零跑的体量,小鹏连续5个月交付量突破3万辆,但距离4万台还有明显距离。零跑3月交付3.7万辆,一举从1月和2月的2.5万辆,跳到了接近4万辆,马上4月价格屠夫零跑B10就会上市,很可能4月就破4万辆。
小米3月破2.9万辆,产能马上破3万;岚图3月破1万辆,同比涨59%,不过目前销量主要由梦想家支持,还没有全面开花;阿维塔回归破万,智己超过5000。
还有更多车企交出喜报,北汽极狐3月销量超过1.3万辆,同比增长500%,理想3月销量超3.6万辆,同比涨26.5%,一季度也增长15.5%。极氪+领克,同比涨24.6%,3月交付4.07万辆。比亚迪是杀疯了的状态,3月销量37.7万辆,一季度已经接近100万辆。蔚来+乐道之和是1.5万辆,深蓝超过2.4万辆,吉利银河也是凶猛,3月销量9万辆,同比增长290%。
面对上述的每个数字,有一道必答题,为什么这些车企能初步杀出重围,完成上涨的局面,谁又在下跌和被淘汰,以及消费规律又发生了什么改变。
车价新低,油车限时一口价再次被击穿
快速解开一汽丰田在一季度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它推出了一口价模式,也管好了价格。从3月1日开始,卡罗拉不再由4S店销售,而是总部进行直销,4S店只负责交付赚取佣金。
最终,这很好的降低了各个4S店之间的内耗。不过,一汽丰田能做到,不意味着所有车企都能做到,也不意味着一汽丰田能长期做到纯直营,毕竟蔚小理、鸿蒙智行等车企也都遭遇了在直营和4S店之间的反复横跳。
“估计再过1-2个月,能从5千,降到1万元”,面对想买车的人,李炎已经直言不讳。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很多主打燃油车的企业开始了新一轮自救,最大的变化就是重新梳理定价体系,用价格一步到位来吸引消费者,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上汽通用,在2024年8月初换帅,对旗下车型陆续推出限时一口价政策,最终5个月实现销量6连涨,终端销量67.3万辆,销量企稳回暖。也就在2024年第四季度,上汽通用的利润回正。主打新能源的车企,也在今年3月开始跟上限时一口价的潮流,先是长安启源给A07的625智驾豪华版来了一次一口价,从14.29万元降到了12.98万元。
再是如今比亚迪开始清库非智驾的老款版本,最低价格降到8.98万元起售,7款车型包括宋PLUS DM-i、汉 DM-i等7款车型包含其中。而李炎所说的现在降5千,接下来还可能再降,则是凯迪拉克CT5。
3月1日,这款新车在赛道上上市,喊出的金句是“不用爆改,直接开着就能上赛道,后驱才是真男人”等。给到的一口价为21.59-26.59万元,这比起2019年初次上市时的27.97-33.97万元,下探了超过6万元。所以,从数字和下降比例上看,它都是足够到位。
不过,市场已经不再是3年前的模样,留给消费者的可选项越来越多,所以,即便是限时一口价能带来的刺激也是有限,且甚至需要进一步放开力度。
毕竟,摆在面前的已经不是2024年的局面,其他车企也陆续把价格降到了能够刺激到消费者的位置。
下探最高的是超过50万元的车型,低于预期30万元,已经不止是个案。
典型案例包括,小米SU7 Ultra原本价格预期超80万元,雷军却通过推出非赛道版的方式,以52.99万元上市,再比如比亚迪王冠上的明珠仰望U7,原本价格预期超100万元,最终上市起售价格62.8万元。
30-50万元的车型也是集体开始管理消费者预期,比亚迪夏最初被猜测为28万元起售,最终24.98万元起售;全新宝马X3放弃传统发布会,2.0T高功率版本比上一代定价低了10万元;原本全系指导价都在30万元以上的途昂Pro,四驱版价格拉到了27万元内。
原本预计14万元起售的广汽丰田铂智3X,直接定了一个10.98万元起步的国产车价格,也就有了1小时拿下1万台订单的表现;2023年时,小鹏G6售价区间为20.99-27.69万元,如今增配并降到了17.68-19.88万元,小鹏G9也是同理,原本30万元起售的车型,却在2025款中,顶配只有27.88万元。
除此之外,比亚迪第在业内开卷全民智驾,它一次性将现有车型全部升级为智驾版本,再加上后面吉利、奇瑞、广汽等车企的直接跟进,越来越多带有智驾功能的车型推向市场,消费者又觉得车价在继续下降。
而在李炎的日常销售工作中,通过和其他消费者的交流,已经得到了这样的结论。20万元以上的车,普遍比2024年第一季度能再便宜2-3万元,10万元以内的车,普遍能便宜几千元,10-20万元的车,普遍能再便宜1万元。
并且,以上只考虑的是2025年新推出的车型,而不是已经推出车型的终端优惠再促销。因为,价格一天一个变,而且多数车企现在都在尽可能充分利用以旧换新的地方补贴,部分地区的补贴金额,虽然比2024年略降了2000-3000元,但也还是能刺激到买车。
总之,还是老规矩,别人的新车都在降,自己卖的车不降,李炎就觉得,工作不好做,即便是限时一口价。2025年,这种刺激模式还能扛多久,也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智驾搞得越晚,车企压力越大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梳理2025年第一季度的各车企销量时,也能发现一些特别明确的趋势。
比如,一,不打价格战,也能保持增长,只是涨得可能慢一些,幅度小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包括,零跑、特斯拉、蔚来。
其中零跑的价格已经定到了行业低位,朱江明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回答:“做半价理想,未必有什么不好。”蔚来现在专注于搞乐道的起势,NIO品牌基本稳住,所以还是1万台出头的销量表现,乐道给出5年0利率,相当于侧面优惠了1万,也是业内如今的惯例。
特斯拉,则是继续按自己的套路来打,包括Model Y焕新版的涨价,之后又推出3年0利率政策,这些方式远比中国品牌的打法弱势不少,但并不妨碍其销量继续上涨。
比如,二,打价格战也未必有机会。很多的燃油车车型,确实推出了限时一口价政策,但正如李炎所遭遇的局面那样。其他的竞争对手都在明显增配,也在直接降价,而如果没有智驾等功能,就好像上个时代的产品一样,并不好卖。
同时,车企的长尾效应也还在继续影响市场。比如,很多传统车企的研发和推向市场是死守着之前节奏的,没有如今比亚迪或者新势力们卷的那么快。就在马上开展的上海车展里,我们马上就能见到很多新能源新车型,有着新的设计、有着不错的三电性能,但唯独在同级别里没有智驾。这种反差,将让降价也很难弥补,因为已经是2年前的打法。
第三点是,跟上中国车企做了智驾的,确实能刺激到销量的变化。
2025年2月,比亚迪推出全民智驾首月,销量32.28万辆,各款新车在2月下旬逐步到店后,3月销量直接冲到了37.14万辆。快速跟进比亚迪的奇瑞,2月销量18.09万辆,3月涨到了21.48万辆,当然这其中还包括了燃油车大幅度促销。
吉利银河的3月销量为23.22万辆,比2月的20.49万辆小涨。广汽丰田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2月销量3.6万辆,看似表现一般,但实际上1-2月的燃油车有明显回暖。而在3月,随着打破合资车价格底线,且喊出了15万元合资也能做智驾的铂智3X上市,销量冲到了6.6万辆。
这之外,案例还有一汽-大众,尽管新能源新技术攻势会在2026年才到来,但其3月燃油车销量还是同比上涨了1.4%,3月整车销量也达到15.4万辆。这背后,很大程度上因为探岳L上市,以及其官方喊出的,油车也要和电车一样做智能,给消费者带来的刺激。
写在最后
2025年第一季度,留给多数新车车主的体感是,车价比去年降了1-2万元。当然,也有少数车主能感觉到车价降了更多,原因是,30万元左右的市场竞争更激烈了,比如2025款奥迪Q5L一推出,很多4S店为了清库老款,入门版的价格就直接进入24万元之内。再比如,像岚图梦想家华为乾崑版这种车型,在2025年新款推出时,价格直接就比几个月前降了超过7万元。
但,还是有少数人群感受到了车价的上涨。这显然,与限时一口价相关。之前4S店店头促销时,价格已经低于2025年厂家喊出的一口价数字,截止2025年初至今,案例包括了广汽丰田、奇瑞旗下的很多车型,产生了倒挂。
而随着上海车展的到来,所有车企都寄希望于在2025年上半年拼一把,随着下一轮新车的上市,车价还会继续冲向新的低点。
作者丨黄强
原文标题 : 2025一季度,车价比去年又降1万?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4月1日立即下载>> 【村田汽车】汽车E/E架构革新中,新智能座舱挑战的解决方案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