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产能规划


  • 尹同跃表态:跟华为走,让出产能保智界R7交付

    “或许怕“重蹈覆辙”,所以尹同跃才格外强调智界 R7交付一事,给消费者吃下定心丸。”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依曼 编辑

  • 销量这么差,怎么产能还跟不上?

    导语 Introduction 一边是不断扩张的“产能”,一边是跟不上的“产能”

  • 质疑中国产能过剩,外国人都直呼不解

    导语 Introduction “这些企业的生产效率非常高,几乎没有闲置的产能。” 作者丨杨晶 责编丨杨晶 编辑丨段永琪 近期,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访华期间,多次就中国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表达关切

    新能源汽车 2024-04-12
  • 特斯拉遭遇“滑铁卢”,产能过剩“来袭”!小米该怎么办?

    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正式进入白热化阶段。 小米的入局,让原本已经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更加“热闹”。小米SU7价格公布之后,极氪007宣布降价两万,问界和小鹏也相继宣布降价。“鲶鱼效应”之下,越来越多的品牌被卷入这场价格战

    互联网特斯拉 2024-04-06
  • 雷军能否躲过“产能地狱”?

    雷军做好了年销千万辆的准备? 小米又来整顿市场了。 一年卖出1000万台39.9元的剃须刀还不够,雷军的梦想,还包括一年卖出1000万台车。‍‍

    雷军小米SU7 2024-04-05
  • 挚达科技比亚迪依赖症:既是股东又是最大客户,毛利率下滑产能利用率骤降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新能源行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同样增长迅猛,其中,汽车充电桩是绕不开的一环。 2月29日,上海挚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挚达科技)递表港交所,独家保荐人申万宏源香港

  • 埃安接盘三菱,提产能迫在眉睫?考验刚刚开始!

    3月20日,广汽集团董事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同意将湖南智享汽车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享公司”)100%股权转让给子公司广汽埃安,转让价格确定为19143万元;同时同意广汽埃安受让智享公司100%股权,并向其注入资金18.58亿元

    埃安三菱 2024-03-22
  • 不敌国产新能源车?日产被曝削减在华产能

    随着国产新能源车在华的强势兴起,日本汽车制造商正面临着本土车企日益激烈的竞争。据媒体报道,日产汽车已经计划将在华产能削减至多30%,并且将与当地合资公司洽谈。然而,日产汽车发言人表示:“该报道内容不实,公司目前并没有对外披露过相关信息”

  • 产能暴砍30%,日本车被比亚迪们偷家了

    “马路三大妈”时代落幕 作者|王磊 编辑|秦章勇 面对比亚迪“电比油低”这把火,最先缴械的是日系车。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两家日本车企计划削减在华的生产规模,日产汽车考虑将在中国的产能削减30%,本田则计划削减20%

  • 三年规划近30款车,一直“拨乱反正”的小鹏汽车能否涅槃?

    对于大多数车企而言,2023年是非常内卷的一年,许多车企被价格战搞得苦不堪言,特别是对于小鹏汽车而言,除了市场竞争激烈以外,自己内部问题也不少,引入铁娘子王凤英对内部进行大刀阔斧改革以后,小鹏汽车勉强

    小鹏汽车 2024-02-20
  • 自主经营!智界走向“独立”,产能终于有了保障

    由奇瑞方面主导 作者|楚门 奇瑞和华为合作发生一系列风波后,又有了新消息。 有媒体报道称,奇瑞内部已将EH事业部(智界事业部)升级为独立事业部,采用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方式。财联社最新报道称,此事不是华为做的,而是由奇瑞方面主导

  • 星纪元背刺?华为智界深陷产能泥淖

    从遥遥领先到遥遥无期。 1月15日,鸿蒙智行发布公告,对未能及时交付车辆的智界S7车主提供关爱补贴。此消息一出,让无数迫不及待在年前提车的车主们至少在心理上好接受了一些。 根据鸿蒙智行官方发布的数

  • 20家新能源汽车品牌:2024年产品规划及销量展望

    2023年正式收官,近期,车企陆续发布了2023年销量数据。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群雄混战的阶段。既有单一品牌的新势力,又有多品牌的汽车集团,既有完全自主品牌的车企,又有囊括多家合资品牌的车企,既有只生产新能源车的品牌,又有新能源和燃油车两手抓的品牌

  • 产能与技术双过剩,2024年中国汽车何去何从?

    曾记得小时候课本上描述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经典场景,就是把卖不出去的牛奶倒进河里,当今的汽车或许也陷入了“牛奶过剩”的困境。不管是生产效率持续提升,市场需求疲弱,还是投资过度,在经历过无车可造的黑暗时期之后,汽车产业却迎来了史上最严重的产能过剩

  • 今年汽车行业还有产能过剩吗?

    导语 Introduction 销量节节高升,背后代价巨大。 作者丨杨晶 责编丨杨晶 编辑丨靳鹏辉 应该出乎很多人意料,在1-11月份,我国汽车产业的生产和销售规模持续扩大,累计完成了2711.1万辆和2693.8万辆的优异成绩

  • 产能严重过剩,本田却还在建新工厂!

    近日,广汽本田成立25年来首次减员900人事件,备受市场关注!广汽本田的官方说法是,“与劳务公司终止了人员派遣协议,将依法依规、及时地提供经济补偿,并积极协助相关人员再就业”。这虽然不是广汽本田认定的“辞退”或者“裁员”,但销量持续下跌,导致产能严重过剩是不争的事实

  • 比“产能不足”更致命?新势力车企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

    对于现在的国产新势力来说,当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既不是“产能不足”也不是“亏损扩大”,而是来自消费者的信任危机。之所以这样说,主要还是因为,最近两年新势力阵营中发生了多起,因为经营不善而导致的”破产倒闭“事件,从而引发了消费者对于新势力品牌的担忧,这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威马”的翻车

  • 寻求中国伙伴帮助,2024年合资车企新车规划

    2023年即将步入尾声,各大车企的精力主要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在销量上再加把劲,争取年末能取得一个好成绩;另一部分是陆续公布了各自2024年的规划,将明年的新品竞争提上日程。 接下来,汽车门网就来带您盘点一下合资车企2024年的新产品有哪些

  • 目光齐聚电动车,2024年合资车企新车规划

    2023年即将步入尾声,各大车企的精力主要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在销量上再加把劲,争取年末能取得一个好成绩;另一部分是陆续公布了各自2024年的规划,将明年的新品竞争提上日程。 接下来,汽车门网就来带您盘点一下合资车企2024年的新产品有哪些

  • 问界新M7的交付难题:赛力斯工厂产能爬坡遇瓶颈

    越是热销的新能源车,越难以避免“维权”,即便有华为的背书,问界M7依然没有躲过。 11月7日晚,440名问界新M7准车主“联名维权”,称所购买的车辆“迟迟无法交付”

  • 资质落空还是产能受限?小米寻求北汽、华晨代工

    自己有工厂,小米为什么还要找代工?界面新闻报道指出,接近小米的知情人士透露,10月份,小米汽车开始接洽北汽蓝谷和华晨汽车,就生产等事项进行合作谈判。其中,小米汽车与北汽之间的合作推进得更深,双方均有意向进入更深一步的洽谈

  • 产能严重过剩,却还要新建工厂,本田被中国电动汽车坑了

    日系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开山功臣,不是丰田也不是日产,而是全球规模排名靠后,却率先合资国产的本田。从国产全球同步的雅阁到4S店销售模式,广汽本田的成立堪称中国汽车工业的经典成功案例,这是本田当年的冲劲和勇敢,也是广汽集团广式造车的魅力

    本田电动汽车 2023-10-11
  • 产能利用率再创新低,合资品牌何以自救?

    1830.8万辆的设计产能,上半年产量只有383万辆,总体产能利用率只有41.9%。这说的不是别人,正是眼下在华合资车企的处境

    合资品牌 2023-09-28
  • 一体化压铸获订单,多利科技30亿扩建产能底气何在?

    《投资者网》潘思敏近日,多利科技(001311.SZ)发布了两则公告。首先是一体化压铸业务获得某新能源车企客户的定点意向书,供应一体化压铸后底板,预计2025年量产,生命周期预计贡献21-23亿元销售额

  • 三季度产能或受限,理想汽车的增长故事还能讲多久?

    继年初特斯拉降价之后,今年8月,新能源汽车再次掀起新一轮的降价潮。零跑、蔚来等品牌官宣降价,理想则通过发布新车“变相降价”。8月8日,理想汽车(02015.HK)公布了2023年二季报,尽管二季度营收净利双增长,但其股价却呈相反趋势

  • 新能源产能不足,燃油车产能过剩,会出现卖工厂潮吗?

    国产新能源的产品,不缺市场,缺的是产能。最近也是因为小鹏G6的热卖,但是产能跟不上,部分下单的网友开始在微博下面催生产、催何小鹏去生产线上拧螺丝。这本是一句玩笑话,结果谁想到何小鹏真的去亲自下场拧螺丝

  • 本田中国产能过剩,无奈走进了中国电动汽车的陷阱

    日系汽车在中国代表品牌,不是丰田也不是日产,而是全球规模排名靠后,却率先合资国产的本田。 从国产全球同步的雅阁到4S店销售模式,广汽本田的成立堪称中国汽车工业的经典成功案例,这是本田当年的冲劲和勇敢,也是广汽集团广式造车的魅力

  • 上海汽配毛利率下滑,客户集中,指定关联采购金额大,产能充足

    文:权衡财经iqhcj研究员 钱芬芳 编:许辉 将于7月21日上会的上海汽车空调配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汽配),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保荐机构为民生证券。本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数量不超过8,433.50万股,本次公开发行后的流通股数量占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5%

  • FF91交付再“跳票”,法拉第未来拟筹3亿美金保产能

    FF91又双叒叕“跳票”了。 近日,法拉第未来官方宣布,FF91 2.0 Futurist Alliance的第二阶段“FOP共创交付”交付时间将从2023年第二季度末推迟至2023年8月

  • 市场倒逼去产能,传统燃油车工厂加速“关停并转”

    运行近40年,生产了第一辆国产桑塔纳的上汽大众安亭第一工厂关停。根据媒体的报道,该工厂部分产线搬迁至江苏仪征,位于安亭的部分工厂正在合班生产。随着安亭第一工厂的关停,有声音认为这是在燃油车时代合资车企逐渐“退场”的佐证

  • 产能过剩的“狼”已经来了!

    本文来源:智车科技导读在“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荣华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要的动力电池产能为1000-1200GWh,而当前行业的产能规划已经达到了4800GWh。此外,90%以上的新势力车企恐怕都难逃关停并转的结局

  • 中国汽车产能过剩,车企“两极分化”严重,是时候兼并重组?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连年升高,燃油车市场份额也将持续下降,一向以油车为销量主力的汽车品牌,将面临着不同程度市场份额的下降。显然,新能源产能扩张与燃油车产能闲置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年底,全国乘用车产能合计4089万辆,产能利用率仅为52.47%

  • 新能源汽车产能急速扩张,走的是燃油车过去的老路?

    6月8日,在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要的动力电池产能为1000-1200GWh,目前行业产能规划已经达到4800GWh。在电池领域,当前产能严重过剩,产业必将回归到理性状态

  •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