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
-
市值腰斩,理想汽车的压力越来越大了
导语:接下来,理想汽车一方面要在自己的基本盘业务领域面对华为鸿蒙智行的缠斗,另一方面要面临比亚迪的猛攻,同时还要提防小米、领克、极氪、深蓝与零跑等一众颇具竞争力汽车品牌的偷袭,理想汽车的压力可想而知。 路言/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1 最近一年时间,中国大量科技企业的价值得到重估
-
两家传统车企强势崛起,电车第一阵营地位稳固,新造车压力山大
有媒体给出了2025年第12周的销量数据,数据显示前四名的销量领先优势明显,第五名与前面四家的销量已拉开差距,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已逐渐成型,留给新造车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数据显示,第12
-
新势力1月销量打对折,仅小米抗住压力
新能源再遇销量瓶颈,价格战硝烟不断。 今年2月第一天本该是销量放榜的日子,朋友圈显得冷清了不少,此前争先恐后的销量海报在朋友圈销声匿迹了起来。 或许是因为众人还沉浸在迎财神的准备当中,2025年的首月销量大概率是近几年最差的单月销量
-
-
压力山大 宝马还能在中国市场疾驰吗?
宝马i3前不久推出了限时限量裸车价15.9万元的活动,再创宝马新低。 这段时间以来,宝马一直在降价。据了解,目前2024款宝马i3的市场价格大概在20万左右,相较于35万元的起售价而言,直降15万的折扣属实有不小的吸引力
-
华为150万元的尊界,让谁压力山大?
导语 Introduction 这一轮出牌,无论尊界是否胜利,华为是否胜利,都将是中国汽车胜利。 作者丨Barosaurus 责编丨杜余鑫 编辑丨何增荣 当余承东和项兴初共同拉下尊界S800面前的帘幕,整个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如预期般的沸腾了
-
国产两轮电动车出海:洗牌、压力和难关
文 | 螳螂观察 作者 | 青月 两轮电动车,在海外“杀疯”了。 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越来越多的海外用户纷纷晒出自己在纽约、伦敦等地,偶遇外国人骑乘电动车的画面,并惊讶地表示,仿佛瞬间穿越回了国内街头
-
转型的压力,还是让上汽低头了
面对现实的转型压力,哪怕是上汽,也得把头给摆的低低的。但终归,摆正了姿态,意味着全新的出发。 正文 最近,上汽集团总裁贾建旭的一次内部讲话,在互联网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句上汽要“学会跪着做人”,引得无数网友侧目
-
BBA压力大了!最新规定确认:大排量进口车关税进一步增加
最近,商务部的一则声明激起了千层浪:中国正在考虑提高进口大排量燃油车的关税。这一决策迅速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提高大排量燃油车的关税,不仅是经济政策的调整,更是中国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承诺的体现
-
-
新能源车年检新规,压力来了也有新机遇
该来的总会来,不会琢磨你是不是愿意。新能源汽车年检新贵来了,明年3月1日开始实施。好家伙,汽车圈最近热闹了,最新消息说,新能源汽车也要年检了。真是稀罕了,说的好像现在都不年检一样。不都是新车六年免检,第6年开始年检,6-10年是两年一检,10-15年是一年一检
新能源车年检 2024-09-26 -
-
小鹏得到小米真传,压力给到了“凤头”
作者 | 潘卓伦 编辑 | 墨言 8月27日,在小鹏MONA M03上市发布会后的媒体群访环节,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从台下小伙伴手里接过一张纸条,然后说:“刚刚的数据,大定数超预期,可能在专访结束之前超过1万台
-
实地探访 | 8月车市价格战难“收兵”,合资品牌经销商压力愈发突出
进入8月,各家车企在对销量周榜的争议中如期公布月度销量数据,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则是车企的购车优惠政策是否还会延续。尤其是在近期多家媒体报道了“BBA退出价格战”,以及车企对产业发展新规定的理解后,无论是否继续价格战,亦或是降价促销力度的变化,消费者对车企的态度尤为关心
-
车圈内卷压力下,谁合纵?谁连横?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开放合作才能共赢。车圈纷扰中,哪些联合正在形成?哪些合作的意向正在酝酿? In-volution,社会学意义上的向内演化,即坊间常谈的“内卷”,正在汽车市场中引发多轮热议
-
雷军打响第一炮,压力给到了卢伟冰
文/王慧莹 编辑/子夜 小米还是曾经的小米吗? 今年以来,小米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 从业务上看,小米有了新身份,多了一个汽车品牌;从高层调整上看,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兼任小米品牌总经理,小米创始人雷军将更多精力放到汽车业务上
-
放弃2000万辆目标 特斯拉的压力来了
近日,特斯拉发布了《2023年影响力报告》。报告表示,特斯拉希望像前几年那样“通过售出尽可能多的特斯拉产品来取代化石燃料”。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报告中未提及此前提出的年销
-
小鹏的压力,还得靠AI来解?
文/熊逾格 编辑/子夜 短短几天,小鹏汽车上演一场“压力下的舞蹈”。 5月20日,小鹏汽车在AI DAY发布会上分享自家AI技术最新进展,宣称将完成迄今为止,更新规模最大的一次OTA推送
-
-
智己汽车的道歉门:小米被投行纷纷看好,“智己们”压力颇大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同样是发布会,小米汽车极为成功,而智己汽车则碰瓷小米SU7失败犯了常识性错误,以至于需要公开道歉。多少应了郭德纲那句话,全靠同行帮衬。 从3月28日发布会至今,小米汽车无疑有着顶流的热度,围绕着SU7的各种细节更是被络绎不绝地讨论
-
小米还没上市,压力已经给到了特斯拉
相信,特斯拉的涨价也仅仅是暂时的,4月份之后,马斯克一定会重新认识到中国市场的残酷。 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鲶鱼,特斯拉在国内的发展可以说是走到了一个瓶颈期,公开专利的马斯克为了扩大市场,亲手给自己培养了一大批的竞争对手
-
苹果悬崖勒马,压力给到雷军,还不收手?
2月28日,网传苹果取消电车研发计划,取消十年的造车长跑,转头直击AI。目前,苹果汽车团队还有2000人,后面可能面临转岗或离开。那么,苹果悬崖勒马的背后,反映出造车有哪些问题?为何说压力一下子给到军儿了?其实,苹果造车并非这两年的心血来潮,之前持续了十年,投入数十亿美元
-
-
冲刺IPO的星星充电:扩张、压力、转型
文/馨迪编辑/周雄飞“站在风口上,猪都能上天”。这句曾被视为投资界的“圣经”,用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再合适不过。正是在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光环”之下,下游的充电桩充电设备商星星充电传来上市在即的消息
-
销量、亏损压力之下,路特斯能否等来满树繁花?
图片来源:度哥2023年11月摄于广州车展1月18日晚,路特斯旗下首款纯电超跑轿车EMEYA正式上市,官宣产品中文名为“繁花”。新车共推出4款车型,售价区间为66.8万-118万元。从一些性能配置信息上看,路特斯EMEYA还是相当硬核的
-
“两桶油”生存压力倍增?万亿投资助企业战略转型
当2027年之后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50%时,燃油车的销量及保有量将持续下降,那么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为首的两大巨头营收和利润将出现大幅缩减。 ?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底,我国汽车保有
-
-
X9打响头炮,小鹏压力不小
作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别致 2024,关乎生死存亡的一战开始了。 新年第一天,何小鹏的心情应该非常不错。 下午,随着2023全年交付量的公布,其掌舵的小鹏汽车可谓用实际行动,彻彻底底的诠释了一波“触底反弹”
-
高合汽车转型压力:大幅调价的双面性利弊,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在经历上半年的价格战后,下半年以来,新能源车纷纷开启“降价潮”。据统计,此波降价的汽车包括零跑汽车、蔚来等造车新势力以及特斯拉、上汽大众等国外知名汽车品牌,而降价的缘由无疑剑指目前新能源车企所面临的销量压力
-
比亚迪祭出降价组合拳,压力传给了谁?
刚刚进入十一月,比亚迪动作频频。一方面是新车宋L的高调亮相,一方面是公布了新一轮的限时优惠政策。可以说市场野心暴露十足,要的就是高端和销量一把抓。10月份的最后一天,比亚迪推出了备受关注的宋L亮相,预售价格22~28万
-
合资车企正式退出,压力给广汽埃安了
积重难返的广汽三菱最终命运被正式确定了:全面退出中国市场,工厂等资产由广汽集团接手。10月24日,三菱汽车公司宣布,推进广汽三菱汽车中国业务的结构性改革。三菱品牌汽车在中国的本地生产将终止。同日,广汽集团公告称,拟对广汽三菱、广汽三菱汽车销售公司实施股权调整等重组事项
-
-
新能源越野扎堆成都车展,长城的“瓷饭碗”能否顶住竞争压力?
文/周雄飞处于“金九银十”前夕的成都车展,卖车是关键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家车企展台上工作人员中,销售占比是最多的,且这些销售需要对新能源硬派越野这一新产品参数了然于心,毕竟这一品类产品已“站”在本次成都车展的C位
-
-
蔚小理7月“开挂”了,华为问界反而下滑,余承东压力大
7月份一过,按照以往的惯例,车企们又马上积极的来晒7月份的成绩单了。如下图所示,这是截止目前,机构统计出来的大部分新能源品牌7月销量情况,包括7月销量,以及同比去年、环比上个月、1-7月份总计销量等。
-
日系“三剑客”上半年成绩:丰田最稳,日产压力山大?
在曾经的国内汽车市场中,合资车往往比国产车更吃香,而总有一些合资车比另一些合资车更吃香,比如日系、德系车的市场份额就远高于法系、韩系车。尤其是日系车,销量向来坚挺,甚至比大众等德系品牌更加抗压。那么在
-
价格战压力大?广汽丰田裁员约1000名劳务派遣员工
2023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内卷”竞争变得愈演愈烈,各大车企的生存变得愈发艰难,一轮一轮的裁员潮席卷而来,最近这股风潮已经向合资车企蔓延,但是让很多人没有预料到,去年销量突破百万辆的广汽丰田,近期也传出调整型裁员的消息
-
-
仅5668辆,华为问界销量没有增长,余承东压力很大
7月1日,众多的新能源车企,就迅速的发布了自己6月份的销量数据,特别是造车新势力们,可以说是你争我赶,抢着发布了数据,第一时间向消费者证明自己很畅销。说实话,公布的数据来看,6月份的销量,大家表现都不错,造车新势力中,居然有6大厂商销量过万,大家同比基本上都在增长
-
最新活动更多 >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
在线会议观看回放>>> AI加速卡中村田的技术创新与趋势探讨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