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iX1
-
1-9月销量7600辆,净亏48亿!路特斯放弃全面电动转投混动
11月21日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路特斯(LOT.US)公布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2024年1-9月,汽车交付量超过7600辆,同比增长136%。2024年1-9月,路特斯总收入为6.53亿美元,同比增长105%;服务收入为2,900万美元,同比增长129%
-
裁员70%、赔偿 N+1?哪吒汽车回应“否认大规模裁员”
裁员70%、赔偿 N+1,9 月的工资只发一半,10 月工资会不会发还没得到确定……。 这些传闻都是真的吗? 哪吒汽车内部人士透露,哪吒汽车此次裁员确实是大规模裁员,有的部门的裁员比例确实达到了 70%
-
“失速”的BMW发布会表演现场,凸显销量与渠道危机下失意的宝马
销量走低、发布会“撞车”天下闻,用来形容宝马(即“BMW”)如今的尴尬处境再合适不过。 11月2日,宝马在成都天府赛车场开展BMW M热血嘉年华活动,这也是宝马时隔5年再度举办该类活动
-
合资车1-9月销量降幅TOP20:有车跌80%!有热销车腰斩
毫无疑问,合资品牌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其中不少原本热销车也在短时间内滞销。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主流合资品牌累计零售量为441.4万辆,同比下降17.1%。而同期,自主品牌销量达到了916万辆,同比增长18.4%
宝马M3上混动?直列六缸保留,奔驰会怎么想?
宝马M部门近日确认,下一代M3车型将继续保留直列六缸发动机,但将引入48伏轻度混合动力系统,而非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这也意味着,宝马在高性能车型上的电气化转型将采取更为谨慎和轻盈的路径,但值得留意的是
巴黎车展中国车企占比1/5,关税挑战难阻电动化热情
作为全球五大国际车展之一的第九十届巴黎车展,于当地时间10月20日落下帷幕。今年,这一全球历史悠久的车展重拾热度。在欧盟即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背景下,中国汽车品牌的展台尤其引人关注。 今年巴黎车展共有全球48家汽车品牌参展,其中有9家中国品牌参展,约占参展品牌数量的1/5
宝马重返价格战,传统豪车的面子还有吗?
导语 | Lead 今年7月份,以宝马汽车为首的豪华品牌十分硬气地宣布退出价格战,原因是这些车企意识到降价会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品牌影响力,给用户传递一种传统BBA巅峰不再的信号。然而,紧接着8月份宝马
欧盟对华加税,宝马:做法行不通,破坏自由贸易原则
日前,欧盟就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五年反补贴税进行了投票。据欧盟委员会声明,其提议的对自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关税措施已获欧盟成员国必要支持。 此结果意味着欧盟委员会将对比亚迪、吉利及上汽等中国汽车企业开征最高45.3%的关税
宝马出尔反尔?食言之后又降价
在中国汽车市场,一度价格战打得风生水起,由于竞争压力太大,宝马率先宣布退出价格战,号称要给经销商松绑等等。但没有实施几个月,如今,宝马又开启了价格战。原因无他,就是销量太难看了,不降价几乎没有销售空间了
宝马中国否认重返价格战:没做调整、都是经销商自主决定
快科技9月24日消息,近日有传闻称,宝马在中国市场做出了下调相关车型售价的决定,有关人士认为,受近期销量震荡、市场压力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等多重因素影响,宝马重返“价格战”。 对
8月销量几近腰斩,宝马重返“价格战”,专家认为是必然选择
近日,宝马集团公布2024年8月份在华市场的销量数据,结果显示销量遭遇了显著下滑,仅售出3.48万辆,较去年同期暴跌了42%,几近“腰斩”,折射出中国豪华车市场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
宝马8月销量暴跌41%,做华系车带路党,是豪华品牌的出路
2个月前宝马中国宣布退出价格战,随后回调价格,其中还出现了无视定金临时加价的情况。于是求仁得仁,7月和8月宝马在华的销量出现持续暴跌。 7月宝马在华共售出 48938 辆,与去年同期的 59912 辆相比,下滑了近20%,减少了1万多辆
1-7月销量同比下滑12.9% 一汽-大众“油电共进”战略受挫
全媒体矩阵分发 汽车数码全产业链 2024年,是一汽-大众自成立以来最艰难的一年。统计数据显示,一汽-大众的三大品牌——大众、奥迪、捷达,以及他们旗下的车型,整体销量情况不佳
裁员也体面!传东风本田N+2+1补偿,员工抢着被裁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东风本田正面临战略调整,进行较大规模裁员,预计将影响员工数量达2000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东风本田将给予被裁员工N+2+1补偿。据悉,其中的“N”代表员工在职年数,每一年对应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且年数不设上限
周销量滑至第六,宝马退出“价格战”是对是错?
图片来源:度哥 2023年4月摄于上海车展 从宣布7月起退出“价格战”之后,宝马可以说处境变得颇为尴尬,不仅销量订单流入竞争者之手,还糟心地再现高田气囊问题,开启大规模召回
高合汽车申请破产,把悲伤留给了1万多名车主
在今年年初爆雷之前,由丁磊一手创办的高合汽车,在国内造车新势力车企中,应该说还是比较风光的。 当然,高合汽车的风光不是源自销量,主要是售价。 在高合汽车没有出现之前,最高的造车新势力是蔚来汽车。然而随着高合汽车的出现,蔚来汽车“最贵造车新势力”的地位也只能拱手相让了
宝马带头涨价,中国汽车价格战将“退烧”?
文|天峰 来源|博望财经 2024年以来,中国汽车行业上演了一曲“冰与火之歌”。 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本以为这一趋势会延续
“蔚小理”的命运走向,写在2024·H1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里
近两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最后的发展窗口期,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如果想要成为寡头,就需要找到专属的商业护城河。 内容/岚羽&n
续航1万公里,这样的纯电动车你买吗?
新能源观(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创 从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的2008年至今,十几年来,纯电车的续航从300多公里增加到了今天的1000公里。 但有些消费者还是觉得里程不够用,有续航焦虑
退出价格战的宝马,没能防住经销商的刀
" 宝马降量保价的初衷是为了维持自己豪华品牌的调性,但这样一来一回,既在价格上失去了高端汽车的形象,又拉低了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作者丨安晓编辑丨坚果 封面来源丨Unsplash"
全新宝马X5插混曝光,两年后问界M9还是打不过?
眼看问界M9已经在豪华SUV市场站稳了脚跟,定位豪华商务轿车的享界S9,上市步伐也越来越近。难倒传统豪华品牌们,除了喊两句不玩价格战,新能源方面的真本事就一点也没有?虽然还得再等2年,但全新宝马X5的插混版,至少已经开始路测了
面对价格战,宝马、奔驰、奥迪被打怕了?
进入2024下半年,国内车市价格竞争愈发激烈,但传统豪车品牌却选择不跟了。 据证券日报消息,近期,在各家车企疲于以价换量之时,“BBA”(奔驰、宝马、奥迪)三大一线豪车品牌,纷纷选择退出价格战
背刺雷军、拒绝1亿购股权,周受资摧毁小米合伙人制度
不睡觉,也要带小米上市的男人 2021年3月,周受资在雷军最难的时刻,离开了小米。 前推两个月,小米被美国国防部扣上了“中国军工企业”的帽子。一轮凶猛的国际制裁,对准了小米的海外手机业务
4S店加价才能提车?宝马回应来了
据多家媒体报道,上周宝马宣布在中国市场退出“价格战”,引起全网热议后,又被曝旗下多家4S店出现大规模拒不交车的情况,部分消费者在提车时甚至被要求加价1-3万不等。报道称,宝马4S店的这一行为涉及重庆、郑州、深圳、苏州、东莞等多个城市,受影响的车型主要集中在宝马i3、ix3、3系等
销量不振却逆风提价,“出尔反尔”的宝马还能撑多久?
撰稿 | 行星 来源 | 贝多财经 传统豪华汽车品牌宝马,宣布主动退出价格战。 近日,社交平台上有关宝马涨价的传闻不胫而走,引发众多网友关注。相关报道称,有业
销量不振,却逆风提价,出尔反尔的宝马在作茧自缚吗?
撰稿|行星 来源|贝多财经 传统豪华汽车品牌宝马,宣布主动退出价格战。 近日,社交平台上有关宝马涨价的传闻不胫而走,引发众多网友关注。相关报道称,有业内人士在社交平台透露,因价格战导致门店亏损严重,宝马将从7月起通过减少销售量来稳定价格,缓解门店经营压力
宝马宣布逆市涨价,部分低价订车车主曝需加钱方可提车?
宝马涨价后多地拒绝交低价订车,这是把客户往外赶 宝马退出价格战后逆势涨价,但各店经销商吃相太过难看。 上周,有博主在社交媒体平台表示,因价格战导致门店亏损严重,宝马将从7月起,通过减少销售量来稳定价格,缓解门店的经营压力
宝马涨价后,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出现了
在宝马汽车退出价格战并涨价后,全国多地宝马4S店出现了拒不交车、甚至是要求订车用户加价提车现象,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出现了。 近日,宝马汽车官宣退出价格战,在中国市场将重点关注业务质量,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
宝马中国涨价,是阳谋还是诡计?
从宝马中国官宣退出价格战,要涨价的消息满天飞时,就感觉这件事并不寻常。宝马汽车不玩了,这是一场正大光明的阳谋,还是一个暗藏心机的诡计?其真实目的已揭开冰山一角。 近日,“宝马中国将退出价格战”的消息引发热议,相关话题曾一度登上热搜第一
宝马输了价格战,顺便扛起车企反内卷大旗
再不努力,以后只能开宝马了。这在内卷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并不完全是一句玩笑话。过去近一年时间,宝马中国推行“降价保份额”的市场策略,和其他豪华车品牌一起,积极参与价格战,尤其是纯电动车
最新活动更多 >
-
11月起立即报名>> 光电类专业2025年秋季空中双选会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即日-11.30免费预约申请>>> 燧石技术-红外热成像系列产品试用活动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