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产品
-
吉利贴身肉搏与比亚迪:从热效率之争到电池产品全面开战
2024年即将画上句号,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今年前11个月,比亚迪以3,315,206辆的零售销量排名国内乘用车企业第一,同比增长37.8%,吉利汽车以1,587,723辆排名第二,同比增长26.1%,表现同样抢眼
-
驱动零跑销量翻倍的,到底是产品还是渠道?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规模化的充分条件是渠道。” “坚持全域自研”、“成本定价”、“用好而不贵的产品为用户
-
6个月内,电动车技术将面临新一轮淘汰
2023到2024年的主线是卖车,但2025会变成,把对手打趴下。 打趴下的方式有2种,一是继续搞价格战,比如近期比亚迪、上汽大通在和供应商的采购年度溢价中,分别提出了10%的下探比例,而在2023年时,这也在其他中国品牌上有所上演
-
Pix独家丨岚图多款新车将上华为方案,产品开发流程学华为、理想
9 月上市的新款 MPV 梦想家,成为了岚图汽车创业以来的第一个 “爆款”。借助这次成功,岚图开始直面自身的诸多不足,包括产品定义的能力、智能化技术。 汽车像素(ID:autopix)独家获悉,岚图明年没有全新车型,这是近四年来的首次
-
新Model Y,用新技术要涨价?
(图为海外新Model Y假想图) 就在上周,特斯拉在中国一共卖掉了17130辆新车,其中Model Y占比超过了58%,不得不说,在乐道L60、极氪7X、阿维塔07、智界R7等新产品的围剿之下
-
中欧电动汽车关税谈判达成技术性共识
据玉渊谭天消息,11月2日至7日,中欧技术团队在北京进行了5轮磋商,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方案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取得了一定进展。这轮谈判下来,中欧双方已经达成了“技术性共识”,尤其在价格承诺框架和协议执行机制方面取得了共识
电动汽车 2024-11-18 -
价格与产品都跟上,合资品牌不甘当配角
中国汽车市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叱咤风云的合资品牌,如今已经被自主品牌打的很被动。 今年10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达到了52.9%,中国自主品牌在这一赛道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目前,自主品牌市占率突破60%已经成为常态,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7:3的格局即将实现
-
增程技术的春天已经来临?赛力斯副总裁:行业对增程态度已逆转
11月1日,赛力斯集团副总裁康波在 2024 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发展(上海)论坛上表示,行业对于增程式技术的态度已发生逆转,目前已有 15 个品牌超过 35 款车型投放市场,价格区间覆盖 10 万级至百万级
-
从“模仿”到“被研究”,外国车企深入逆向解析中国新能源技术
当中国车企在欧盟和北美地区接连遭遇高关税壁垒,在巴黎车展上表达了“不会推翻那些发展了100多年的车企”后,海外媒体和机构却对中国的新能源车更加感兴趣了。 中国新能源车已经开始
-
小鹏汽车股价分析:看涨信号已出现,技术指标显示还有40%的上涨空间
来源:猛兽财经 作者:猛兽财经 猛兽财经核心观点: (1)小鹏汽车的股价过去几天有所回落。 (2)随着需求的上升,该公司的业务发展的还算不错。 (3)猛兽财经对小鹏
-
华为L3自动驾驶来袭,到底是技术突破还是监管挑战?
在2024年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发表了重要讲话,分享了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战略布局和未来展望。 余承东表示,华为将继续推进智能汽车的发展,预计最快明年实现L3级自动驾驶的商用
-
中国电动车没什么核心技术?长城魏建军的“我们”指代的是谁?
作者 鲁镇西 车企负责人不必都是“大嘴” 如果说华为余承东给车圈带来的变化,最显著的应该是让部分车企负责人误以为:只要出来博眼球,就能带来正向改变。 日前,长城汽车创始人魏建军关于“中国电动车没什么核心技术”的言论引起热议
-
七大国产品牌9月销量:比亚迪破40万辆,吉利反超奇瑞位居第二?
近日,乘联会公布了9月销量数据。9月全国狭义乘用车零售210.9万辆,同比增长4.5%,环比增长10.6%;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557.4万辆,同比增长2.2%。 其中9月常规燃油车零售99万辆,同比下降22%,环比增长12%;1-9月常规燃油车零售844万辆,同比下降16%
-
蔚小理,产品下沉背后的喜与悲!
蔚来旗下全新子品牌车型乐道L60的上市标志着新造车势力蔚小理全部完成了品牌下探的产品部署。作为昔日新势力绝对的一线阵营,如今的“蔚小理”无论在销量还是声量上,早已不如当年那般强势
-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实现“技术平权”
导语 Introduction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期待更加公平与全面的发展。 作者丨Poinko 责编丨李思佳 编辑丨何增荣 搭载第五代混动技术的丰田普锐斯,不久前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
被唱衰的混动技术,还有黄金时代?
新事物很美好,但拥抱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冷静的思考,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 正文 最近一段时间,电动势在对全球汽车市场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两组有意思的数据。 一组来自欧盟市场。刚刚过去的8月,欧盟27个成员国的插电式电动汽车注册量下降22.3%,与此同时,混合动力汽车销量逆势增长6.6%
-
从“落后技术”到市场新宠,增程车为什么突然火了?
随着纯电动汽车逐渐放缓增长脚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火了,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曾经备受诟病的增程式汽车却比插电混动汽车更火。 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8月增程式车型的批发销量达到了11.5万辆,
7月电机装车量:比亚迪14.7万台、特斯拉5.6万台、汇川技术4.1万台
电车汇依据国产新能源汽车终端销量统计了7月份纯电动乘用车驱动电机装车情况,共计装车55.6万台,与上月相比增长了近2万台。当月销售的车型中,89.7%采用的是单电机方案,10.2%采用的是双电机方案,少部分车型用了三电机或四电机
汽车人的辛酸:用心做产品,为何市场反馈冷淡
作者 | 杨 璐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中国汽车业一路走来,有多少骄傲的笑容,就有多少辛酸的泪水
小鹏MONA - 智能座舱,智驾以及产品商业背景
小鹏也算卷到掀翻牌桌了,直接将其MONA价格定到了11.98万,也算打响新势力价格下沉的第一枪。 对于小鹏汽车,我们首先想到其智能化,所以本文借用发布会信息来分析分析小鹏的科技智能平权下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当然在分析这些之前我们先通过相关信息了解这个产品的商业背景
比亚迪方程豹携手华为乾崑智驾,开放合作,加速中国智驾技术向前
近日,比亚迪方程豹与华为乾崑智驾在深圳签署合作协议,中国两大科技巨头强强联合,共同合作开发全球首个硬派专属智能驾驶方案,实现整车智驾深度融合,首发搭载在即将上市的方程豹豹8车型。比亚迪智驾以自主研发和开放合作双线进行,加速中国智驾向前在智驾领域,比亚迪坚持独立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的双线进行
硬撼理想、问界?阿维塔增程技术解读
/// 又一家车企投抱增程赛道。 作者:鹿白 编辑:肖莹 8月21日,由长安、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成立的汽车品牌阿维塔,宣布进军增程赛道,发布了增程技术昆仑,该套系统将首搭至此前曝光的阿维塔 07,年底前则将推出三款增程动力车型
新能源产品快速迭代,“背刺”老车主无可避免?
近日,极氪001因半年内连续改款两次,007两个智驾版本降价2-3万元,引发了大量已购车主的不满。因为同款车型时隔半年就更新换代,极氪被车主质疑换代太快,“背刺”消费者。
七大国产品牌7月销量榜:比亚迪、奇瑞领先,吉利甩开长安?
近日,乘联会发布了7月全国乘用车销量情况。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2.0万辆,同比下降2.8%,1-7月零售498.8万辆。 其中
腾势N9非官方图曝光!比亚迪赵长江:产品力强于理想L9、问界M9
大型SUV市场如今不再是合资品牌燃油车产品独霸的市场,理想L9和问界M9的先后推出和火爆销量,点燃了有实力的自主品牌车企进入这个细分市场的热情。 早在去年,比亚迪腾势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就曾经表示,未来将推出一款产品力更强的大型SUV,如今这款新车的命名也已确定,就是腾势N9
自动化的力量|柯马携电动汽车全价值链解决方案亮相技术日
▲柯马专注全球汽车行业50余年,提供覆盖新能源汽车产业全价值链的专业解决方案,并立足自动化与数字化,致力于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绿色制造实践▲深耕中国27年,柯马中国自主研发突破性创新解决方案,
正式初裁上汽关税37.6%,技术和产品面前欧盟“怕了”
中国汽车企业正由依赖引进国外技术转向自主创新,以崭新的姿态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国汽车“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持
七大国产品牌上半年销量榜:比亚迪、奇瑞过百万,吉利稳居第三?
乘联会数据显示,初步统计,6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75.5万辆,同比下降8%,环比增长2%,今年以来累计零售982.8万辆,同比增长 3%。在新能源汽车方面
中国车市再乱,技术围堵困不住合资
导语 Introduction 对于新技术的探寻,哪有什么合资和自主之分。当前,谁在高喊口号,谁却在埋头急用户所急,一目了然。 作者丨曹佳东 责编丨杨&nb
欧美加征关税打压!中国车企:不让整车出海,那就技术输出
/// 国产品牌技术反哺外资车企正成为趋势。 作者:诗宇 编辑:肖莹 最近,美国、欧盟、加拿大先后宣布将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引发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强烈关注
创历史新高!吉利诉威马技术侵权获赔6.4亿元
历时6年,吉利起诉威马窃取商业机密和技术侵权案件终审落槌。6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审结了一起国内两家知名车企之间因大量员工“跳槽”引发的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纠纷上诉案
新势力挖人偷技术,吉利胜诉获赔6.4亿,给谁敲响警钟?
导语 Introduction 耗时6年,斥千万巨资也要打赢这场官司,背后为汽车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树立的威严和标本意义不言而喻。 作者丨杜余鑫 责编丨曹佳东 编辑丨何增荣
最新活动更多 >
-
11月起立即报名>> 光电类专业2025年秋季空中双选会
-
即日-12.26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村田用于AR/VR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即日-12.27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27立即参评>>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
企业参编中立即参编>>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即日-12.30点击申报>> 【限时免费】OFweek 2025储能行业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