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格力重组风波看跨界造车风潮
跨界造车不容易
在面对汽车企业大佬们对于造车门槛仍可将外来者挡在门外的观点,董明珠直言:“汽车底盘技术根本不是问题,没有任何门槛”。在笔者看来,格力要造车并没有错,但是过早豪言万一打脸了呢。
这不,前段时间,虽然业界流传新能源汽车准入牌照只有10张的言论已被澄清,据说原则上不会设名额上限,这一回应着实给众多车企带来了更多的希望,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则是杠杠的实情。这对处于技术短板的格力来说,只有电池技术就能顺利过关了吗?
当然,在行业准入门槛不断提高、补贴退坡的形势下,跨界造车路上远远不止格力在奋力前行,乐视、苹果、百度、谷歌、杉杉股份等众多企业也是削尖了脑袋都想往里挤。笔者倒是想问一句:造车就真的那么容易吗,缘何引得各领域企业都为之“狂热”?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其实造车并没有那么简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不是“汽车挂个电池”而已,其复杂程度就类似于高铁、动车。既要达到普通汽车的各种指标,也要在安全性上全面超越燃油汽车,还要在性价比上超出燃油汽车,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与此同时,虽然行业没有限制准入资质的申请,但是其准入条件的严格性要求企业必须有过硬的生产技术水平,没有经验的积累又如何获得资质的资格。
小结:
在笔者看来,虽然新能源汽车产业潜藏了千亿的市场蓝海,也给“外来人”提供了转型升级的好机会。但是梦想往往是美好的,现实却很骨感。抱有造车的梦想是件好事,但是没有结合实际则成了无稽之谈。所以,正在跨界造车路上的企业们,要想真正立足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硬实力”。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4月1日立即下载>> 【村田汽车】汽车E/E架构革新中,新智能座舱挑战的解决方案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