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追忆谢子聪,十年换电路

3创业:意气风发到黯然转场 

离开普天后,谢子聪不但没有改旗易帜,反而越挫越勇,继续经营换电。 

2014年7月和9月,谢子聪重整旗鼓,分别在北京创办了两家公司中联达通广(后更名为中达通广)和中立元。有知情人士透露,谢子聪凭借自己超强的感染力,用换电理念说服了投资人,才获得了创业资金。 

这个时期,应该是谢子聪最为意气风发的职业阶段。 

一位早期任职中联达的前一线员工介绍,公司刚成立时,明显感觉到资金比较充裕,不论做调研还是做推广,标准都很高。同时,还有很多硕士、博士,以及有资深经验的行业人士加盟中联达。 

不过,据该知情人了解,这位投资人对电动汽车行业并没有太深入的了解,也为后来中联达通广和中立元的资金中断埋下了伏笔。 在创立两家企业之初,谢子聪的筹划还算全面。 

上述知情人告诉《电动汽车观察家》,中达通广主要做换电方案和运营业务,中立元主要做换电装备。按照谢子聪的想法,不论中联达是否能尽早盈利,都可以通过中立元的设备销售获得收入,继续反哺中联达的业务。 

但事与愿违,两家公司都没有找到足够的客户。 

前期大笔投入之后,中达通广和中立元的业务都没有如投资人预期落地,资金也开始变得紧张。上述一线员工透露,在他2015年离开中联达之前,公司已经开始拖欠员工工资。资方不再追加投入的同时,和谢子聪在运营理念上分歧显现的联合创始人,也纷纷选择离开。 

对于中达通广和中立元走下坡路的原因,一位行业人士分析,从大环境看,2015年甚至更早,包括国家电网和普天在内的运营商,实质上已经开始抛弃换电路线,尤其是国网在高速公路上大规模铺设充电桩网络。 离开国家层面的明确支持和大型央企的强力推动,换电路线已经不被市场和资本看好,民营企业想凭一己之类,逆势推动换电,十分困难。 

放眼国际,曾经放言要“让一个国家摆脱石油束缚”的以色列换电企业Better Place,也在2013年宣布破产,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电动汽车换电路线支持者的信心。 

但和上述普天同事的观点类似,在这位行业人士看来,决定谢子聪换电理想难以实现的关键在于,他试图推动电动汽车,包括各种乘用车的通用性。 

该人士表示,换电实现的前提是通用性,涉及电芯、模组和电池包的标准化,电压平台和整车三电系统的匹配,以及车辆通讯系统的打通。如果没有国家层面的推动,这些条件无法满足,都成为换电落地的重重障碍。 上述中联达的前一线员工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位行业人士的分析。 

这位一线员工透露,为验证换电乘用车通用性的可行性,中达通广的技术人员曾统计了当时市面上的所有电动乘用车车型,发现要想覆盖这些车,至少要设计4种电池包才能实现。

也就是说,在换电站,不仅要准备4种电池包,还要设计4个类型的充电仓为电池充电。 

以上,都是巨额的投资成本。 

另外,行业人士表示,除了换电站投建成本巨大,只做换电运营商,而没有其他盈利业务做支撑,运营体系难以维继。特别是随着电池成本的逐年下降,换电站的运营收入,连持有电池贬值的损失都无法覆盖。 

上述一线员工将自己和其他换电坚持者,包括谢子聪都称作理想主义者。只不过,他在2015年就离开了普天,用他的话说,“迫于现实压力,不再做换电了,人总要顺势而为,不能太钻牛角尖。”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