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成熟后,将会呈现怎样的结果?
日前,华为内部发文进行多项人事调整,其中,免去余承东华为云CEO职位,张平安被任命为华为云CEO。余承东仍为消费者BG CEO以及新增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王军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总裁。
此番调整的用意,或许就是华为想要将自身汽车板块业务打造成另一个拳头产品。同时,又有媒体曝出消息,称华为计划7月底前在200家体验店卖车,年底拓展到1000家以上,余承东在公司内部定下了明年销售30万台的目标。
众所周知,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车型华为智选SF5在此前发布后,就已经进驻到华为商城和线下零售店里进行售卖。有消息显示,目前,华为智选SF5一个月订单数已经超过6500台。
由此推算,相当于新车在一个月内的平均单日订单量就达到200余台。如果结合赛力斯方面曾发布的"预售两天订单突破3000台"的消息,也就可以看到,赛力斯华为智选SF5较为稳定的单日订单数应该维持在100台左右。
显然,将这个数据与华为目前搭建的销售网络和赛力斯自建销售渠道的总量进行比对,说明目前华为和赛力斯的渠道利用率并不足。而华为一旦在年底拓展到1000台体验店卖车,又意味着仅靠与赛力斯的合作,有可能出现传统意义上"到店量不多"的现象。
这也就从侧面印证了媒体消息里又提到的,华为后续也将与包括比亚迪、北汽、奔驰和长安等在内的车企合作卖车。而这种合作也包括电驱系统、HiCar人车家智慧互联方案、充电功能等方面的技术加持,相当于华为融入了汽车行业的制造、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未来会深化与车企的合作程度。
那么一旦这种合作成熟后,将呈现怎样的结果?最为直接的,就是华为会在与车企合作的利润分配中获取到收益,以此弥补手机业务的亏损;车企也能借助华为的零售渠道拓宽销售网络,获取更好的销量和销售分成。
其次,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乘用车总体产能利用率从2017年的66.55%降低到2020年的48.45%,已经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的区间。近8成车企产能"闲置"过半的情况下,随着以华为为代表的跨界"造车"企业与车企的合作越来越密切,车企旗下的工厂也不是没有为跨界企业生产定制版车型的可能性。而这,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国内车企的整体产能利用率。
最后,随着与华为合作的车企数量越来越多,华为的车规级技术将大规模的应用到合作车型上,而该部分车型甚至有可能会以旗舰车型的角色成为品牌的主销款型。届时,也相当于车载智能技术和无人驾驶方案都统一了标准,一些基于该标准的第三方评测机构也会诞生,消除像"特斯拉失控"事件发生后技术监管缺失的问题。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4月1日立即下载>> 【村田汽车】汽车E/E架构革新中,新智能座舱挑战的解决方案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