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AP在15年前点燃汽车安全的星星之火,现已呈燎原之势
《汽车安全的中国实践》第三章节选
作者 | 葛帮宁
编辑 | Jane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2006年2月2日,中汽中心在北京召开技术交流会,正式启动C-NCAP项目。在那个人们系安全带的意识都尚未普及的年代,C-NCAP点燃了中国汽车安全革命的星星之火。
3年一小改、6年一大改,先后推出6个版本,至2021年9月14日,中汽中心C-NCAP完成了对1470辆车的碰撞试验,对490款车型进行了评价。
15年后的今天,C-NCAP已建立起成熟的测评体系,推动安全意识深入中国汽车企业的骨髓,体现在各车型的设计平台之中,体现在车辆安全配置不断增加的趋势之中,体现在逐渐被遏制的汽车交通伤害数字之中,更体现在从厂家到消费者的态度和行动之中。
01
星火燎原
从开花到结果,整整15年。C-NCAP在15年前点燃的星星之火,现已呈燎原之势。
作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吉利汽车在安全方面的变化历程,也是汽车自主品牌安全技术不断进步的经典实践。
1997年,34岁的李书福第6次创业,开始进军汽车业,喊出了“造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的口号。1998年,吉利第一辆量产轿车豪情下线,把轿车从高价奢侈品的神坛拉了下来,变成了老百姓的消费品。
进入21世纪后,老百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逐步增强,汽车市场从关注产量和价格的时代,进入关注品质的时代。人们不再满足于仅仅拥有一辆轿车,更迫切希望有一辆能保障安全的车。
2006年,C-NCAP应运而生,一方面,其测评规程为汽车企业树立了开发车型时的安全标准;另一方面,其测评结果为消费者提供了购车时的安全参考。从此,安全概念如一粒种子随风飘扬,播撒在汽车行业链条的产、购两端,生根发芽,逐渐蔓延开来。
在C-NCAP刚诞生的年代,车市繁荣,产销两旺,但李书福却从C-NCAP中受到了触动,看到了车辆安全的重要性,看到了中国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2007年,在进军汽车业10周年的时刻,他断然决定进行战略转型,推动吉利自主创新,包括安全技术。同时,他调整了吉利的战略目标,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变为“造老百姓买得起又放得下心的好车”。
造“放得下心”的“好车”,首先要在安全性能上对标C-NCAP,拿到理想的成绩。赵福全现任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TASRI)院长,是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2008年,他任吉利集团副总裁时,吉利远景以42.2分的成绩获得C-NCAP四星评价,这是自主品牌在当时相当不错的成绩,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赵福全对远景碰出四星成绩也感到欣慰,表示“吉利远景用自己真实的水平经受住了一次考验”。
不仅是对远景,那次也是对吉利的整体考验,更是对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考验。
2009年12月,吉利熊猫在C-NCAP测试中获得五星评价。这标志着吉利在汽车安全控制和安全技术领域迈入新的阶段,也证明吉利的战略转型取得了突破和成功。2010年3月,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向号称“世界上最安全的车”学习汽车安全理念和技术。2019年,吉利与沃尔沃合作生产的领克02,一举拿下了C-NCAP最高级别的五星+评价。
翻开C-NCAP历次碰撞成绩的统计表,可以发现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现象:C-NCAP版本完成5次升级,每次标准都有提高、难度持续增大,而吉利11款车型的评分每次都能有所提升,真正说明其安全性能在逐年提升,而且实现了常态化。
▲2016年,C-NCAP完成全球首次公开车对车垂直碰撞试验,车型为吉利帝豪GL
随着安全性能逐年提高,吉利汽车的品牌力不断上扬。2006年,吉利销量首次突破20万辆大关,达20.4万辆,在国内33家轿车企业中销量排名第七。只过了短短11年,2017年,吉利夺得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一,此后连续4年稳坐冠军宝座。2020年,吉利销量突破132万辆,出口到24个国家和地区,当年海外销量近7.3万辆。
“汽车无论怎么演变,安全始终是基础。”2021年7月20日,许久没有公开露面的李书福现身星越L上市发布会时说。
一部吉利汽车发展史,就是中国汽车安全一路提升的缩影。
15年间,C-NCAP每一个版本都立足中国国情,既领先于那个时代的汽车技术总体水平,又没有令中国车企感到遥不可及,对车企既是督促和制约,又是它们开发、设计汽车安全时的指南针。
“C-NCAP作为中国汽车安全性的标杆,一直被视为业界的设计导向。每条规程在设定过程中,多是以既有的科学研究为基础,结合现有车型表现来制订的。”曾任C-NCAP管理中心技术总监的刘玉光说。
以鞭打试验为例。国内外数据证明,造成乘员死亡最多的事故是汽车前撞,而造成乘员受伤的主要原因则是追尾。此类事故发生时,乘员颈部先往后碰向头枕,再往前倾,其间的运动轨迹类似于甩鞭的动作,因而C-NCAP称之为“鞭打试验”。
C-NCAP2012年版增加了这一试验,是测评座椅的一部分。
刘玉光回忆,在2012年,从当时市场上的车辆座椅来看,想要得到2012年版规程中的满分4分,对车企来说几乎是天方夜谭。但随着项目的实施,C-NCAP不断发布测试结果,引导行业改进,结果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车企投放到市场的新车座椅就有了本质的变化,很多企业还采用了更为先进的头枕和靠背骨架设计。2012年版实施不到3年,测评车型在座椅保护性能方面整体上比以前出色了许多。到2015年7月,在2012年版鞭打试验中,获得满分的车型占比已达到67.3%。
在当年7月1日启用的2015年版规程中,C-NCAP加大了鞭打试验项目的得分难度,再度升级,以更严苛、更科学的条款,引领企业进一步提高座椅的安全性能设计。
刘玉光当时就相信,尽管2015年版鞭打试验标准更严,但实施之后,一定会很快会出现NIC(颈部伤害指数)满分的座椅,也一定会出现总分满分的座椅。“在C-NCAP的指引下,许多一时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设计任务,在未来一定会走入寻常百姓的车里。”刘玉光说。
果然,不到3年,市场上就有车型验证了他的预言——2018年3月和4月,吉利领克01、上汽通用别克GL6分别在C-NCAP试验中取得了NIC满分2分、座椅满分4分的好成绩。
到2018年6月底,C-NCAP按2015年版共试验113款车,它们的NIC平均分值为1.52分,平均得分率达到了76%。
2018年版NIC部分虽然2分满分没变,但难度再度加码。2015年版试验曲线是16千米/小时,2018年版则升级到20千米/小时。别小看车速只增快了小小的4千米/小时,它实际上把交通事故所涵盖的覆盖面扩大了——20千米/小时基本上包含了90%追尾碰撞的实际情况,是全球测试规范中最严格的。
这一升级再度推动中国汽车安全的提升。新版规程实施10个月后的2019年3月,江西大乘G70S就拿到了2018年版NIC满分;同年11月,广汽丰田的雷凌也夺得NIC满分2分。
到了2021年版,C-NCAP体系再一次走到了世界前列,首次对后排座椅进行鞭打动态试验。此时在欧洲只有静态评价,没有动态试验。而CIDAS统计数据表明,在所有交通事故中,事故车中副驾驶坐人的情况有44.7%,而后排左侧坐人的概率为26%、右侧为25%,后排两侧坐人的概率非常大。欧洲只做静态测量,但动态试验更加科学可靠。C-NCAP认为,从体系角度讲,后排动态碰撞试验也有必要。
2021年版规程将于2022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又将给中国汽车安全带来怎样的飞跃?一切有待时间作答。
▲2017 Stop The Crash中国年会
在C-NCAP的风向标引领下,中国汽车企业主动对标,大施拳脚,持续提升汽车安全性能和相关技术应用。
ESC是中国汽车安全变化最大也是最快的设施。C-NCAP从2012年版开始引入主动安全评价,增加了对ESC配置的加分,各车企非常重视,及时改进设计,增加主动安全配置。到2018年版,C-NCAP将ESC加分归入主动安全部分,并在该部分新增对于AEB的试验评价。
很快,他们发现测试车型的安全配置逐步丰富起来。在2012年版规程开始适用测试时,ESC主动安全配置率只有65.8%,而到2018年版评价的38款车型中,配置率达到94.7%,而且连续7年提升。同时,前排预紧和限力功能安全带的配置率达到了100%。
2017年,C-NCAP承办全球新车评价规程组织(Global NCAP)关于零事故、零死亡(Stop The Crash)主动安全技术的推广,向公众科普AEB、ESC等主动安全技术对于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性,推动北京汽车绅宝、长安汽车长安、长城汽车哈弗、东风乘用车风神、吉利汽车吉利、广汽乘用车传祺、上汽乘用车荣威、中国一汽红旗、中国一汽奔腾9个中国汽车品牌承诺“2018年新上市车型全系标配ESC”。这是中国汽车安全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中国交通属于人车混合型交通模式,电动二轮车和共享单车普及。据CIDAS数据统计,我国汽车对行人或二轮车骑行者的碰撞事故频发,行人事故约占20%,其中儿童和老人的风险最大。因此,C-NCAP2018年版引入了行人保护试验评价。
在行人保护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研究较早,并建立起了相对应的标准和法规,而国内本土车企在这方面起步较晚。至C-NCAP2018年版发布时,中国品牌与国外品牌相比在行人保护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在国产车辆中,鲜有配备主动弹起式发动机机罩的车型。
从C-NCAP早期试验结果来看,合资车型在行人保护项目上的成绩普遍优于中国品牌。2018年,C-NCAP对14款车型进行了行人保护测试,发现合资品牌车型得分率均在65%以上,达到了五星标准;得分率在65%以下的车型有5款,均为中国品牌车型。
但在随后几年,中国品牌加快设计更新,研发行人保护新技术产品,安全水准向合资品牌看齐,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9年,在行人保护测试排名前10的车型中,中国品牌占到了20%。到2020年,在行人保护评价平均值(72.9%)之上,中国品牌占到了28.6%。在AEB测试评价结果中,奔腾T99、理想ONE还超越了绝大多数合资品牌,分别夺得第一名和第三名。
这些进步,都只是中国汽车安全发展的冰山一角。
C-NCAP也在公众心中生根发芽。此前,国内几乎没有客观、公正、透明的渠道,无法让消费者直观了解汽车的安全性能到底如何。C-NCAP顺应国际通用星级的概念,让消费者在了解汽车安全时有了非常清晰的参照,能通过客观的星级甚至各子项的分数来认知、选择汽车。如果没有C-NCAP,中国公众的汽车安全理念可能要落后多年。
▲2012年7月18日,C-NCAP按照2012年版管理规则,成功完成了首次驾驶席座椅鞭打碰撞试验
与美国IIHS、Euro NCAP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NCAP体系相比,C-NCAP成立时间较晚。它成立后的这15年,一方面是中国汽车产销量、保有量快速增长的时期,另一方面是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C-NCAP则在推动中国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行业引领作用。
“C-NCAP对于中国的汽车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Global NCAP主席David Ward曾给予C-NCAP高度评价,“正是由于它的存在,督促着汽车企业把更好的产品推向市场;同时,通过C-NCAP的教育和宣传作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能了解汽车安全的重要性,从而买到更安全的汽车产品”。
对此,国外一些NCAP负责人十分认同。“C-NCAP促进了消费者和汽车厂商之间的良性循环。”ANCAP前CEO James Goodwin表示,C-NCAP在中国这样的汽车产销大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消费者越重视安全技术,汽车厂商也就越重视汽车安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享受到更好的安全技术之后,消费者希望获得更好的安全体验,那么汽车厂商也会在此方面投入更多精力。”James Goodwin说,“C-NCAP在两者之间起到了联结、促进的重要作用。”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10 广州车展,“油车”不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