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的长城沙龙,是否也是“卖得好因为有华为”?
广州车展落幕了,我们该聊聊一系列爆款企业的未来了。
今年的成都车展开幕前1天,有一位同行在饭局上对某车企高管说了一个观点,“反正你们的系统也不行,不如赶紧用上华为的,这就又能作为一个车的营销卖点”。
靠着这句话,就能判断这位同行对于汽车智能化的实现,是一知半解的,对于OS和ICT也不甚了解。
不过,他说的也能侧面代表很多新的思维方式和市场现状,在当下愈演愈烈的汽车向智能化转型时代里,如今宣称不造车的华为,确实要比第一批进军的BAT们,猛烈太多。不是单纯的作为OS、生态供应商,更侵入了最核心的算法/平台/芯片/硬件/软件等几乎全维度。
目前舆论界对此的主流判断是,华为是目前为数不多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相关企业,有了华为的加持,诸如金康塞力斯、ARCFOX极狐也能开始收获一定的信任和份额。
华为的加持,正在成为很多企业的新卖点,甚至是,被公众认知的核心卖点。
50万高位入局的沙龙机甲龙,也要面对
预售48.8万元,全球限量销售101台,终身高阶智能驾驶辅助权益,3.7秒破百,大禹电池CLTC 802公里续航,800V/480kW超级充电,华为双MDC计算平台+华为自动驾驶芯片、共38个感知元件中有4颗激光雷达。
将上述的一系列亮点进行剖析,能很显然的看出几个现象:
1.这是一台秀肌肉的车型,因而背后的预算较之常规销量车型不能进行同比,所以在更高预算之下,它带来的产品力+权益是明显超过48.8万元这个标价的,再加之长城高端品牌的身份,101台的数额自然是很快被抢光;
2.机甲龙身上能够展示出长城相关的能力,鉴于我们尚未体验其相关的交互逻辑/交互功能,其进化能力也尚未经过市场验证效果如何,目前的结论为,亮点在于三电技术相关/整合能力相关。
先是800V/480kW的底层基础,目前的国内汽车市场里400V的相关方案也并不多,但从最新的头部企业发力趋势来看,800V+超充能力,预计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应用。包括蔚来、小鹏、大众、现代起亚,再有此次的沙龙,都有800V的相关体现。不太相同的,在于超充功率/超充逻辑方面,韩系车在车展中所给到的能力是350kW快充能力,补能速度为18分钟10%-80%充电,而中国车企给到的新效果更高,480kW的快充会更好,只是相应的设施建设需要时间来推进。
三电技术,大禹电池是目前行业里为数不多的整体解决方案,相比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从材料和结构层面做底层解决,大禹电池则是通过对所有可能的热失控场景进行预研、对应解决以及极限测试,保证单个电芯/整个电池包的相关安全问题。而802公里的续航表现,实际上更多的看点不在于续航数字802公里,而在于在551马力的双电机系统之下,它体现的相应BMS电控能力,毕竟115kWh这种容量的电池包,交给绝大多数企业都能做到800公里+的续航数据。
之后,是一系列的相关整合能力验证,比如在48.8万元的预售价格之下,它带来的整体表现,是目前市场里其他人没有达到的。
在50万元左右的价位里,唯二直接对手是蔚来ES6的610KM性能版、蔚来EC6的615KM性能版。再往50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看,如果非要给机甲龙找一些对手,会是特斯拉Model S、高合Hiphi X,还有明年北京车展会发布的高合Hiphi Z。
至于智能部分的相关亮点,仅从广州车展所显示出的账面来看,权重应该是华为大于沙龙。因为,还没有摸到实车,无法对具体的生态、交互等,进行相应测试。
从如今的公开信息上,我们能看到的相关,是自动驾驶方面华为的权重更高,而智能网联部分,长城的权重更高,但同样因为未能体验具体功能,一切仅作为推测依据
LOOKAR卖得好因为华为,该如何避免?
智能化部分,按智能交互、智能驾驶两个维度进行拆分剖析。
智能交互的主导,目前来看主要在沙龙自身。沙龙的智能座舱名字叫“源·代码”机甲座舱,单纯从其能实现的效果上,其实比较务虚。硬件组成是,全液晶仪表屏+中央横向大屏(内部分3屏显示),按这个级别该有的表现,预计还能有AR-HUD等交互显示。
再结合官方宣传中的7块大屏,这将十分考验它的交互逻辑、语音交互准确性,不过鉴于市面上的相应解决方案越来越多,预计对于沙龙而言不是问题。而根据它能实现的效果,大概率可以判定这来自于长城内部,而非外部系统赋能或全家桶直接入驻。
沙龙官方,对其的描述为,拥有1+2+4+7座舱交互能力,即1颗高通8155芯片、DMS+OMS双车内摄像头、4个独立音区以及7屏交互。这种逻辑,让我们直接想到了此前长城内部在宣传咖啡智能2.0时的相应语句,使用高通8155芯片,拥有1+2+N的相应能力。不过,这可能是营销话术理念撞车的结果,因为咖啡智能2.0所说的1=1个交互设计体系,2=2个成长基石。
不过,是否来自长城自身,本质意义有限,更多要在于实现效果和进化能力上。每一个角度上,它都面临极大的挑战。譬如,沙龙机甲龙能否带来好的交互感受,是要看外部生态圈所给它多少权限的,诸如在小鹏XSmart上可实现的语音控制“视频播放/暂停、快进”等,是小鹏内部与优酷的打通深度足够为前提。同样,还需要解决的,则是语音助手、语义理解是否到位,鉴于其自身没有相应的大数据和技术,这意味着它们要将测试等级拉到尽可能高的水准,去给供应商提出高难度目标。
至于进化层面,处于同理
而自动驾驶板块,以目前车展上得知的消息,权重在华为身上。
4颗激光雷达来自华为、自动驾驶MDC芯片来自华为、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来自华为,而底层,同样来自华为,达芬奇架构。也就是说,从机甲龙这辆彰显沙龙能力的车型上,华为这种先进企业对软硬件、云端方面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不过,鉴于长城一贯的造车思维,沙龙与华为之间的合作,应该与现有行业中出现的不同。沙龙预计能对智能驾驶相关,同样手握主导权,而非交给华为主导,原因如下:
1.相比于目前与华为合作,并被华为主导的车企,长城自身有着技术储备、路试数据、模拟数据等,且沙龙自身就以科技为主;
2.沙龙对于法规尺度的探索也相比华为要更准确,能够给到比较准确的思考发力模式;
3.华为MDC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车规级认证相关解决方案,对于沙龙的未来发展,能起到一个稳妥的基础表现。
鉴于这3点,华为在之中的组成,预计更多是供应商身份,工具的属性更重。
写在最后
实际上,在每个时代的进程中,随着新技术的诞生,汽车企业与新解决方案公司进行合作都几乎是必经之路,毕竟自身无法承担相应的重资本、高成本。
机甲龙的发布,仅从目前纸面上的显性表现,结论如下,它的出现预计能通过自身储备+先进公司合作,给汽车市场带来新的体验感。华为在之中,大概率会成为沙龙智能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会像弱势企业一样,因为自身无相关解决方案,而将主导权交由华为。
至于最终的答案,只能待车辆交付时,才能开始找到相关端倪。而那时,其实也只是刚刚开始,毕竟接下来的汽车是可进化的,而待真正交付后,我们才能够去验证,应用华为相关方案的它,究竟注入了哪些关于沙龙的精髓。而那时,破“卖得好是因为有华为”这种舆论观点,才能水到渠成。
作者丨黄强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直播中立即观看>>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