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全球新能源车平均渗透率已超10%,多数人“被代表”?

2022-02-14 11:26
路咖汽车
关注

大多数人并非生活在一线城市或少数发达地区,于是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发展速度,与大多数人的生活感知,确实有一定的“割裂”感。

你身边有人买新能源车吗?有多少想买新能源车?你自己呢?作为汽车从业者和爱好者,被全球汽车新能源趋势洗礼多年之后,潜移默化的对新能源车的市场接受度有了较高的认知与期待。而据相关数据分析,2021年的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50.14万辆,同比增长108%,渗透率则是达到10.2%。其中,中国新能源车销量近300万辆,渗透率达到13.77%,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无论从销量增幅还是从渗透率分析上来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势头确实迅猛。但对我们个人,甚至世界上大多数个体而言,却又似乎没有那么大的感知呢?

新能源车:先富带动后富

翻看2021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分析数据,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明显领先其它国家和地区不止一个段位。其中挪威2021年新能源车渗透率甚至接近了90%。而第二梯队主要以德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瑞士、奥地利等欧洲发达国家为主,其去年的渗透率基本都在20%左右。作为汽车制造大国,德国在其中表现相对靠前。很明显可以看到,以上国家在欧洲都属于较为富裕的地区。

对于国内也是如此,新能源车渗透率能够与欧洲发达国家(渗透率20%)接近甚至超过的,主要还是以深圳、上海、杭州、北京、广州这几个经济发达城市为主。第二梯队则是以天津、厦门、郑州、南京、成都、苏州、青岛、长沙为代表。以上这些城市要么经济发展领跑全国,要么是强省会发展地区。可见,富裕地区对于新能源车的接受度以及发展潜力都要更为突出。

但是全球经济发展毫无疑问是不均衡的,即使经济发展相对平均且富裕的欧盟地区,也有不少“穷亲戚”。更何况广阔的南美洲、东南亚以及潜力巨大的非洲地区等等。然而发达地区的人口是有限的,所以站在全球角度,对大多数人而言,新能源车的感知确实没有数据上那么强烈。举个例子,非洲有接近12亿的人口,但对于新能源车而言,非洲目前还处于“荒漠”地带。

所以,去年也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英国举办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作为传统欧洲车企的大众、宝马,以及新组建的Stellantis集团,都拒绝签署主办国所倡议的,在2040年以前终结燃油汽车的协议。毕竟在欧洲市场,大家可以研究转型。但是面对全球市场,无论主观上的利益考量,还是客观上不同地区消费者享有的出行权利。新能源汽车注定要伴随经济发展规律来完成最终的推广使命。

有钱≠玩新能源,政策引导也很重要

不过在相关新能源车渗透率数据分析中,有几个数据也相当扎眼,比如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等,它们的渗透率都在5%以内。按说它们的经济实力绝不比西欧发达国家差,日本、美国也都是传统汽车制造大国。不过就因为有“历史包袱”,无论日系在HEV混动上起个大早赶个晚集,还是对氢能源的执著。以及美国市场对大皮卡、大排量的消费习惯。都对纯电动车型的推广起到了“副作用”。至于资源大国且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就更没什么积极性推广电动车型了,这点可以参考一下中东“土豪”们。

国内的情况则是刚好相反,新能源车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惊人,就是在经济表现不那么抢眼的城市,也有“意外”的收获。比如常年在新能源车渗透率上霸榜的柳州,以及旅游城市三亚,它们的出色表现是政策扶持对新能源车发展影响的一个缩影。拥有网红食品螺蛳粉,以及五菱汽车的柳州,在新能源车推广上可谓不遗余力。也成为国内三、四线城市发展新能源车的样板。至于三亚,在打造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海南以省为单位率先提出2030年“禁售燃油车”时间表,也成为全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增速最快的省份之一。

所以经济基础与政策扶持,在新能源车的发展轨迹上是相辅相成的,不仅是国内,即使在推广新能源车最为激进的北欧地区也是如此。随着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日、美两国也开始抓紧政策“补课”。据此前的消息,日本有意将包括纯电动车在内的新能源车型购车补贴大幅提升,基本能够追平甚至超过西欧发达国家的力度。美国方面除了加州、纽约州等地区本身就积极推广新能源车之外,在全国范围内也有消息在酝酿力度空前的税收以及补贴政策。

写在最后

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受到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的多重影响,对于国内甚至是全球范围而言,大多数人并非生活在一线城市或少数发达地区。于是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发展速度,与大多数人的生活感知,确实有一定的“割裂”感。但是渗透率是典型的非线性增长趋势,所以当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都超过了10%,甚至不少发达国家和城市都能超过20%以及更高水平的情况下,新能源车的发展趋势已经毋庸置疑,只不过这条发展之路还尚需时日。

作者丨阮嵩

       原文标题 : 全球新能源车平均渗透率已超10%,多数人“被代表”?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