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逆全球化时代做全球化企业的六个洞见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李书福最新演讲给出答案!
文 | 华商韬略 潘 磊
《地球是平的》描述的地球村愿景,正在逐渐成为幻景。
现在的问题是,在这个撕裂的时代,全球化企业的出路到底在哪?
作为一个典型的“全球化企业”领导者,李书福3月14日在吉利大讲堂的最新分享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世界一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都是持久战】
2018年8月,苹果市值突破了1万亿美元,这在全球是独一份。
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是,这好像才只是个开始。
两年后的2020年8月,苹果市值站上2万亿美元大关。
今年年初,苹果市值一度超过3万亿美元,几乎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目前市值有所回落,但依然超过2.5万亿美元。
苹果公司,就是全球都在找的那种“世界一流企业”的样板,其中也包括中国,以及中国的企业家们。
从汽车角度来说,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以及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尤其是处于技术变革的潮头,行业呼唤中国汽车行业诞生世界一流企业。
在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看来,2月28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构建高质量人才体系,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作为核心内容,已经成为中国改革意志和改革方向的集中体现。
这场会议还提出了有关“世界一流企业”的若干特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
李书福也迅速指示落实——要结合企业实际,沿着中央会议精神指引,把工作做得更好。人才集团要结合会议精神,尽快研究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其他经营类企业,也要根据会议精神,抓住机会,制定更加稳健的商业方案。
这场会议的核心内容,构成了李书福对于当前形势的最新洞见,也让吉利汽车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最佳选手。
自从2010年并购沃尔沃汽车震惊世界以来,李书福治下的吉利并购宝腾、路特斯,入股戴姆勒,收购美国太力飞行汽车等,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最具国际范儿的车企。
他在进入汽车行业之初立志“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的梦想正在实现。
到目前为止,吉利控股旗下的领克已经在包括欧洲在内的主流市场站稳脚跟,宝腾在东南亚市场扮演主角,而沃尔沃汽车更是成功实现了复兴。
另外,吉利很早就推出了“人才森林”计划,目的也是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吉利的人才森林图片来源:《李书福:守正出奇》
在李书福看来,这一切都离不开创新。
李书福一直将创新提到战略高度和企业精神层面,并认为如果没有自主创新能力,没有核心技术,自主品牌无从谈起,“我连睡觉都想着自主创新,否则就会被淘汰”。
但他也强调,自主创新并不是夜郎自大,而是要广交朋友,搞开放合作。
经过这么多年的创新发展之后,他认为在创新方面,企业要抛弃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创新能力用钱买不到,“真正有竞争力的技术,没人卖给你”。
另外,创新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创新能力建设是一场持久战,而不是歼灭战,更不是拿来主义、买来主义、短期主义”。
他强调,对企业而言,做强做大企业,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是第一要务,也是第一责任。
总结来说,李书福的创新辩证法就是既要提升自我创新能力,同时还要以开放思维应对汽车行业的百年大变局,不能闭门造车。
换句话说,创新还需要合作。
他认为车企如果采用单兵作战模式,将很难赢得战争。
这意味着必须转变思维模式,通过合作形式带来的协同效应,占领技术创新制高点。
实际上,他领导的吉利也受益于这种开放思维。
【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离不开世界】
李书福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他相信中国人充满了智慧,一定能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
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离不开世界。
事实上,中国5000年文明史,最为强盛的时代,往往也是最为开放、兼收并蓄的时代。
对于吉利来说,之所以能够成为在全球开展业务的车企,原因在于通过开放合作战略中不断壮大自我。沃尔沃、领克等获得成功的品牌,是开放合作的鲜活案例。
在这方面,李书福的很多思维和判断都是超越行业级别的“神预言”。
大约20年前,李书福就在一场论坛上表示,因为中国汽车的崛起,全球汽车行业将会迎来“洗牌”,类似于通用汽车这样的老牌车企会破产。
这个言论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
通用汽车的一位高管调侃说,“看来我得赶紧去找新工作”。
但让整个行业瞠目的是,通用汽车果然在几年后的金融危机中申请破产保护。
在对外合作方面,李书福同样展示了自己不可思议的前瞻判断——2003年,在吉利的一次高层会议上,他突然表示可能要收购沃尔沃——此时距离吉利获得正式造车资质只过去了两年,距离福特收购沃尔沃也才四年。
面对惊讶的吉利高层,他给出的理由是,沃尔沃会在某个时候成为福特汽车的包袱,而吉利要想做大做强,收购沃尔沃是一个快速通道。
不知道当初有几个人真的相信吉利能收购沃尔沃,但在7年之后的2010年,吉利的确收购了沃尔沃。
后来,吉利更是入股戴姆勒,再一次震动了整个行业。
这体现了李书福对于“合作”的理解——这在讲究专业化、全球化的汽车行业尤为重要——吉利能够做到如今的规模,也正是受益于这种友好合作模式。
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宁高宁在2018年表示,李书福领导吉利入股戴姆勒在5年前不可想象。“感觉很多过去做不来的事情,中国人都做了,而且做得很好”。
但是对于现状,李书福的最新判断是,世界经济已经变了,全球化时代失速,逆全球化时代已经开启。
更糟糕的一点在于,逆全球化时代的全球经济可能分为东西方两个阵营,以及两大经济体系。
所以对于汽车这个讲究全球化分工的行业来说,如何实现跨文化、跨体系经营,以及在逆全球化时代推进全球化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大、但又必须解决的技术难题。
在他看来,企业必须对商业计划做出相应调整,适应全球经济的变化,才能生存与发展。
比如贯穿了去年一整年,而且直到现在还在肆虐的汽车行业芯片短缺问题,吉利也有突破性进展,成功自研“中国首个7纳米车规级SOC芯片”。
李书福说,汽车要实现智能化,芯片必须立足于自己研发。“采用标准化(芯片)产品,并不能带来差异化产品力”。
而从已经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苹果公司、特斯拉、亚马逊等在供应链方面的创新来看,吉利也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逆全球化时代的供应链难题,而且目前看来效果还不错。
不过从李书福的角度出发,他打造的“世界一流企业”还不仅仅局限于持续创新、保持高水准的开放合作等,公司治理以及共同富裕同样重要。
【企业只靠一个人不科学,还要实现“人人是股东”】
跟某些行业的头部公司领导者职务和头衔越来越多完全不同,最近几年以来李书福逐渐卸任了一些职务,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和议论。
其中一些议论集中在“李书福淡出吉利管理层”,也有人从“创始人就是公司文化和发展的代言人”角度出发,对此表示不解。
但在李书福看来,逐步退出管理层及董事会层面的工作,是自己对于企业治理的主动安排,目的是更加依法合规推进现代企业治理,并更好地发挥职业专业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
他认为,企业只依靠一个人,对企业发展而言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李书福甚至在十多年前,就开始逐渐“卸任”吉利的一些核心职务——2006年他就辞任吉利汽车“行政总裁”一职。
后来,他又卸任吉利法定代表人、吉利新能源董事长等多个职务。
李书福指出,自己逐步退出才能让管理层有权、有责,才能真正体现三层治理结构,以及“充分授权、依法合规、考核清晰、公平透明”的吉利企业治理理念。
他还举例称,自己不仅仅是在中国按照这种理念治理企业,在全球其他国家也是如此,“比如在英国的伦敦电动车公司,我也不是董事”。
这种主动安排还体现在响应国家有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有关号召中。
对于“两会”关于共同富裕的表述——依靠共同奋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李书福也进行了详细解释。
他认为这一句话表达了三层意思——首先是依靠共同奋斗,做大蛋糕,做大经济总量,同时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关于“扎实推进”,就是可持续发展,科学有序地做出制度安排,帮助更多的人创业、就业,增加收入,相互帮助,先富帮后富,大家携手共进,踏上一条坚实的个人或企业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最终目的就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吉利其实早就开始行动。李书福曾表示自己对所谓的富豪榜很无聊,认为其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去年年中,吉利发布了共同富裕计划行动纲领。这个纲领包括了全员收入增长计划、全员家庭健康保险计划、全员职业提升计划等,目的是实现产业共富。
按照李书福最新的演讲,吉利还准备拿出一部分股权,设立专门的奋斗基金,实现人人是股东、人人是主人,以对接国家层面的共同富裕规划。
30多年前,没有多少人可以想象初入汽车行业的李书福,能够带领吉利汽车走出如此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更没有人敢于想象中国汽车能够在百年大变局中获得历史性的机遇,实现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创新引领——但是李书福一直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够带领吉利成长为全球汽车领导企业,并承担起在企业治理和共同富裕方面的使命,这也让他和他领导的吉利,正在实现世界一流企业的道路上加速前进。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 : 李书福:逆全球化时代做全球化企业的六个洞见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20立即参评>>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30点击申报>> 【限时免费】OFweek 2025储能行业榜单
-
免费申报中立即申报>> 0Fweek 2025锂电行业榜单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