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用“60亿元”拯救北京现代,静待其锋芒再显

2022-03-21 14:13
汽车公社
关注

决战“电气化”

公告中有称,此次交易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北京现代资金的运转安全性,并有效应对后续面对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所需的进一步投资需要。

不说,能否如预期那般,通过双方股东的大力输血,让北京现代得以提升营运资金水平、防范流动性风险,并将协同股东进一步加大战略资源投入,从而改善经营状况、提升市场地位,并为新产品导入、加大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扩大出口等业务提供资金保障。

在连续数年无法用较为良性的资金循环自负盈亏的情况下,行至当下的北京现代都亟需借用这些力量来尽快赶上大部队的步伐。

电气化是这笔资金所聚焦的核心要点。而作为看着北京现代一步步为中国市场的改变而改变的我们,并不能以此下结论,现代汽车一定能在中国这个新能源发展的桥头堡。完成对自我的重塑,可从现代于全球范围所进行的产业铺陈中,却能给予其一定的期待。

尤其是在现代IONIQ 5和起亚EV6能在“2022德国年度汽车(GCOTY,German Car of the Year)”评选中,分别在“新能源(New Energy)”和“高端(Premium)”类别中脱颖而出,以及二者在欧洲其他各个奖项中获得殊荣后,整个现代汽车在电气化中投入的精力可见一斑。

虽然从这两款车型于去年各大车展亮相至今,现代汽车究竟何时能以“E-GMP”之名,正式入局中国新能源,或是借捷尼赛思GV70 EV曲线入华,均未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但纵观整个在华合资车企对该领域的着力水平,看似拖沓的现代,还远未到“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程度。

距离北京车展的开幕还有一个月,那么,距离本田e:N S1/P1上市和南北丰田bZ4X的投产,同样不远了。在这期间,北汽投和现代汽车官宣对北京现代一同注资60亿元,其目的已是不言自明。

而撇开中国车企在新能源产业竞速中取得的领先优势单看整个合资阵营,除了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以外,几乎所有人在电气化上的投入都异常谨慎。倘若北京现代还想在这一市场中建立起一定的优势,确实也为时未晚。

在此,我们并不用担心,在技术水平上,现代会对于中国市场有所保留。作为全球新能源发展最为激进的区域,野心再大海外车企都将收起自己的傲慢和偏见。毕竟在中国车企于该领域所形成的绝对优势下,不拿出100%的功力断然是行不通的。

表面上,留给现代汽车发力的风口渐渐关闭了。但至少,当市场开始从过往的无序中走入新生,将电气化的发展方向缩小到一定程度,对于像现代汽车一样后入局的“新人”,少走弯路就是长驱直入的捷径。60亿元的增资不是一个小数目,而北京现代也不是一个愿意摆烂的车企。接下来,在新的市场鏖战中,我们将静待其锋芒再显。

       原文标题 : 用“60亿元”拯救北京现代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