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工业机器人,国产“反攻潮”出现了吗?

2022-03-03 17:32
亿欧网
关注

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500亿元。

什么时候,机器人才能如科幻小说一般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其实,生活中,扫地机器人等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懒人必备”;在各大商场里,用于迎宾接待、导览讲解、移动导购、巡逻安保等各种用途的服务机器人,也已司空见惯。

甚至年轻父母带小朋友去海洋馆看到的大型海洋动物,都可能是机器人——据报道,2月初,由中国航天科工三院111厂研制的世界首条仿生鲸鲨,已经在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火山鲨鱼馆亮相,它能够在水中高度仿真模拟真实鲸鲨动作,与真实鲸鲨几乎一样。

冬奥期间,也有很多机器人亮相赛场。如世界上首款模仿人蹬踏、支撑滑行、旋转冰壶行为方式的六足冰壶机器人,力度、方向的把控都堪比人类选手,能够准确击出大本营的对手壶。

相比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通过轮子驱动前行的轮式冰壶机器人,六足冰壶机器人有了本质的提升,因为轮子在模拟人类动作上远没有六足机器人的“关节”真实。

对机器人来说,“关节”,也就是“轴”越多,科技含量也越高。特别是工业机器人,往往需要更多轴以完成复杂动作。三轴、四轴工业机器人一般多应用于建材、轻工、纺织等制造业,汽车、电子等领域则需要更高灵活性的六轴工业机器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劳动力人口的减少,机器人在未来产业发展中将会发挥更关键的作用。

据人社部统计,2021年智能制造工程单一工种缺口高达210万,未来2025年会扩大到470万人。工业机器人,也会在劳动力缺口背景下,以一当十、以一当百,成为制造业升级的绝对主力。

工业机器人最大客户是谁?

在制造业各领域中,汽车制造一直是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多的领域。

德邦证券数据显示,2010年汽车制造占据了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的半壁江山,但随着产业升级,工业机器人批量应用场景已经向汽车工业等更多领域渗透。

2010年到2020年,我国非汽车工业机器人销量占比已经从50%提升至71%,其中电子、金属制品、锂电、食品饮料等行业销量占比分别为32%、13%、7%、6%,而汽车工业销量占比则从50%逐渐下降至29%。

电子工业,已经取代汽车制造成为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客户。

美国汽车产业也同样发生了这一变迁,只是工业机器人销量占比低于50%的时间,比中国晚了六七年。

2019年美国自动化促进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还有约60%的工业机器人由汽车行业购买;2018年,美国汽车行业的工业机器人使用量占比才首次低于50%。

美国汽车行业工业机器人使用比重下降的内部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食品和饮料等其他制造行业开始大规模部署工业机器人:据统计,2018年美国食品和消费类行业工业机器人采购量较2017年增加60%,半导体和电子行业增加50%;另一方面,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领域应用已久,基本普及,已接近增长天花板。

外部原因可能是,在美国产业链长期外迁趋势之下,很多行业不仅就业岗位大幅减少,甚至连“机器换人”都没有发生。除了汽车产业维持了一定的工业机器人规模,更多产业直接外包给了海外产业链。

据智堡研究所,2010年到2017年,在纽约-新泽西北部地区的大多数都会区,乃至美国东北大部分地区,就业基础实际上一直在下降。制造业就业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从密歇根南部延伸到阿拉巴马州的狭长“汽车生产走廊”上。

美国汽车制造业相对于其他行业的就业增长,也就相当于挤占了其他行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才使得美国汽车行业工业机器人使用比重低于50%的时间晚于中国。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工业机器人在某一领域的应用,并不意味着该领域就业容量的下降。

更多产业借助工业机器人提高效率的同时,产业总规模提高之后,反而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至少美国的案例,证明了这一推论。

而且,美国也在一步步进行产业链回流本土的操作。为了产业链能够适应较高的人工成本,美国甚至先在墨西哥尝试“近岸外包”,将原本更低人工成本地区的产业链转移至墨西哥,并规定某些部件必须由高于墨西哥平均时薪水平的工人生产,待产业形态成熟,再迁回美国境内由更高薪资水平的工人操作。

2018年之后,美国在汽车制造之外更多工业部门中工业机器人应用数量的提升,或许就是美国对多个产业实施“再工业化”、“制造业回流本土”政策取得初步成效的一个表征。

中国工业机器人奔向千亿市场

中国工业机器人也在三大因素的影响下,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其一,疫情之前,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中大型企业,但近两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劳动密集型产线很容易因疫情陷入停工停产状态。这也在大型企业之外,推动更多中小企业接受产线的自动化改造升级、引入工业机器人。

其二,中国在强力的疫情防控下,成为全球最稳定的供应链,全世界需求汇聚于中国产业链,也拉长了国内制造业的生产旺季,更刺激了各类型制造业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旺盛需求。

其三,新一轮产业变革下,无论卫浴陶瓷、家具家电等通用工业领域,还是光伏、锂电、储能、5G等新兴领域,都涌现出更多的自动化转型需求。

MIR DATABANK数据显示,2021年,工业机器人下游行业中,新能源相关行业发展旺盛。其中,锂电池行业同比增速达131%,光伏行业同比增长51%。仓储物流、医疗用品、半导体行业增速也分别达103%、74%、70%。

新兴领域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在相关企业财报里也有所反映。如埃夫特已经在PCB/光伏行业及打磨应用行业实现了头部客户的开拓,拓斯达在设备制造和新能源行业实现了客户量的提升。


index.png.png

从传统制造业到新兴产业,对工业机器人的旺盛需求,体现在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就是: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达25.63万台,同比增长49.5%;同时,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445.7亿元,预计2022年有望突破500亿元。

IFR数据显示,2001-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4.7%。若2022年之后继续维持这一增速,不到3年市场规模就将突破1000亿元。

而在2021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域投融资事件达96起,融资总额236亿元,将近2020年的两倍,涉及上游零部件制造、中游机器人本体制造及下游系统集成。


微信图片_20220303141659.png.png

在汽车等传统领域,国际巨头工业机器人企业仍占据优势。但在光伏等更多新兴行业,越来越多的厂家愿意尝试国产机器人。在国产替代、自动化转型升级趋势下,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也迎来发展机遇期。如埃斯顿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 23.02 亿元,同比增长30.54%。

当然,本土企业与ABB、安川、发那科、库卡等国际巨头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据Bloomberg数据,发那科2021财年(2020年4月1日至2021 年3月31日)收入5513亿日元,约52亿美元,其中机器人业务占总收入比重最高,约38%(约合人民币124.68亿元)。

但中国工业庞大的基本盘,也将为工业机器人发展提供最好的市场。

2019年 9 月,时任工信部部长苗圩就曾表示,“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而且“在世界 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中国有 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

随着工业机器人应用行业越来越多,渗透率越来越广,中国本土工业机器人将会取得怎样的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工业机器人行业还将表现出怎样的趋势?既要面对“机器换人”质疑也面临老龄化危机的中国,如何发挥好工业机器人的关键作用?

本文来源于亿欧网,原创文章,作者:陈俊一。

       原文标题 : 工业机器人,国产“反攻潮”出现了吗?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