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面对消费者对数据安全的不信任,车企如何应对?

2022-03-10 16:14
赛博汽车
关注

数据安全正成为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的重要因子。

作者 | 章涟漪

智能汽车销量占比在不断攀升。赛博汽车基于新能源乘用车终端销售数据计算发现:2022年1月智能网联新能源车销量中智能汽车占比为42.46%。

但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对现阶段智能汽车厂商能否妥善保护个人敏感信息的信心并不足。3月9日,《环球时报》与市场研究机构J.D. Power(君迪)共同发布了《2022中国消费者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意识与顾虑调查》(以下简称“调查”)。

结果显示,受访消费者总体信心指数仅为45.7分(满分为100分),仅有约三成(30.4%)受访者表示比较有信心或极其有信心,超过四成(41.0%)表示完全没信心或信心不太足。

信心不足有多方面原因。

首先,智能汽车用户高度介意个人敏感信息被车辆收集、使用和共享。其中,非常介意或比较介意个人敏感信息被智能网联汽车收集、使用和共享的受访者比例高达77.4%。其中,非常介意占比达39%。

其次,与智能手机厂商相比,智能汽车厂商更少实施个人数据收集的告知措施,这使得用户对智能汽车收集个人信息的知晓程度更低。“一直都知道”个人敏感信息被收集的智能汽车用户(21.8%)明显低于智能手机用户(31.2%),而很少知道或完全不知道的智能汽车用户(22.2%)明显高于智能手机用户(16.7%)。同时,近半数(47.8%)的受访车主表示从未收到过汽车品牌或经销商对个人信息收集的提示。

第三,汽车作为第三生活空间,消费者对车内的个人隐私泄露较对智能手机隐私泄露更为敏感。其中,智能汽车用户对地理位置和路线信息以及车内摄像头拍摄画面信息尤为敏感,此外,智能汽车用户对个人生物特征数据也更加敏感。

智能汽车用户普遍担心个人信息泄露会带来严重后果,其中信息的转卖引发的不安感尤甚。这些负面影响包括:个人信息被收集和转卖给第三方(88.4%);个人私密信息被偷拍后非法传播或被敲诈(77.3%);账号被盗取私人财产遭受损失(62.9%)和车辆被黑客攻击导致失去对车辆的控制(51.8%)等。

第四,由于没有收到提示或没有提示印象,智能汽车用户对个人信息收集的知晓度较低,也影响了用户对汽车厂商妥善保护个人信息的信心。近一半的消费者没有收到过汽车品牌或经销商关于个人敏感信息事项的介绍和提示。

最后,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的不了解以及不知道如何维权,加重了智能汽车用户对个人隐私泄露及后果的担忧。调查中,21.6%的受访者表示“完全没听说过相关法律法规”,而近3/4的受访者不知道自己的哪些权益受保护,更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而当被问及“在什么情况下你可能愿意考虑共享个人敏感信息”时,大部分的用户选择了与行车安全和路线规划相关的场景。其中排名前五的场景为:为了及时获得碰撞提醒和紧急救援,保证行车安全(73.7%);为了避开拥堵道路,精准规划行车路线(53.5%);为了查明车辆故障(41.7%);为了调查事故原因(38.1%);为了查询附近商店、加油站/充电站、停车场等信息(36.8%)。

即便如此,在知晓信息用途的前提下,仍然有三成受访者表示完全不愿意分享个人敏感信息。

要化解用户对共享个人信息的顾虑并提升其安全感,车企仍然大有可为。在调查中,能提升用户安全感的措施中,排名前五的分别为:在收集我的个人敏感信息前得到我的同意(67.0%);确保我的个人敏感信息不会被转卖给第三方(63.5%);明确告知我的个人敏感信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被收集(60.8%);明确告知我的个人敏感信息由谁获得以及具体用途(60.0%)以及我有权访问、下载和删除我的个人敏感信息(42.3%)。

与此同时,超过九成(94.6%)受访消费者会有倾向性地选择注重数据安全和保护个人敏感信息的汽车品牌。消费者希望通过尽可能多的途径获取隐私条款,途径不限于官网/官方APP、电话客服、4S店等常规渠道,也包括车机系统等数字化渠道。智能汽车厂商可以参照智能手机行业,在用户初次使用时将隐私条款设为必读,在保证合规的同时,增强用户信任感。

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智能汽车量产落地,消费者对数据安全的关注越来越高。

因此,报告对智能汽车厂商提出以下六点建议:在所有情形下仅收集最小限度个人信息;对于数据的收集和使用提供最大限度的透明,并且充分给予消费者分享和停止分享个人信息的自主权;对于法律法规尚无明确要求的领域,也主动履行消费者隐私选择的告知义务;企业战略角度:建立从数据收集直至数据销毁的完整数据生命周期战略;数据安全体系管理角度:建立端到端的汽车数据安全保护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技术实施角度:完善和加强用户数据安全防火墙。

-END-

       原文标题 : 面对消费者对数据安全的不信任,车企如何应对?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