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重庆“山城模式”,能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最优解”?

2022-03-09 11:26
智能相对论
关注

以智能制造为根,以人才、政策为要,“山城模式”能否经得住市场考验?

在《智能相对论》来看,首先,城市在智能制造上的产业优势将长期为汽车智能网联化赋能。

举个简单的例子,全球超级跑车公司路特斯集团将全球总部智造中心落户武汉与智能工厂会师经开区,其是全球首家采用全工序3D数字孪生技术的工厂,将数字化、智能化等生产理念贯穿设计、建设全过程,可以“为一人造一车”,规划年产能超过15万辆,将成为武汉打造万亿汽车产业集群的头部力量之一。

那么,重庆的智能制造发展到什么水平了呢?以金康赛力斯两江智能工厂为例,在冲压车间,仅需5秒就可以冲压完成一个部件,利用最先进的蓝光检测,效率达到了传统汽车工厂三坐标检测的3-5倍,检测精度也达到了0.05毫米。这样的技术意味着在车间或许不到十分钟,就能造出一台新车,以现代的供应链体系满足汽车市场的需求。

据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去年6月底,重庆已累计推动3485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其中已建成的智能化工厂105个、数字化车间574个。根据对已经实施智能化改造的规上企业统计分析,上半年1500家规上工业企业的平均产值增长46.8%,对重庆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达6成,或许在智能制造的加持下,重庆将更快的提升汽车产业产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轻量化水平,同时加快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其次,智能制造上的优势为重庆的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政策的支持与人才的补充同样重要。

对此,一方面,《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要打造五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其中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是重点方向。而重庆市经信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发布的《打造全国一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也指出,到2023年,重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的建设规模和水平,将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由此可见,在政策领域重庆走新能源和智能化之路的决心之深。

另一方面,任何产业的发展,没有足够的人才做后盾都很难一帆风顺。

苏州已经发布了清华—苏州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建立国际一流的产才培养及创新策源地,助力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人才集聚“强磁场”;同时在近日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合肥工业大学甚至还获批增设智能网联汽车本科专业,以一流大学支撑一流产业发展。

虽然重庆已经通过一些优惠政策,吸引了一部分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出色的专家和科研团队,重庆理工大学“智能制造工程”“智能车辆工程”两个专业今日也已获得教育部批准备案,但智能汽车产业发展道阻且长,人才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重庆还需多下功夫。

最后,去年年底上任的胡衡华先生一直也十分关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早在2014年的两会上,他就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建议,而在2018年胡衡华在长沙工作期间也明确强调,要坚持以智能制造统领产业转型升级,为企业智能化改造提速提效,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形成智能制造大企业顶天立地与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新局面。

总而言之,重庆这几年在智能汽车领域发展的如火如荼确实有自己的优势,平台、地利与技术都是缺一不可的重要因素。

对于产业发展会是“一时快”还是“一直快”,通过在智能制造、政策、人才上的跟进,重庆智能汽车的“山城模式”某种程度上已经突破了超一线城市形成的产业壁垒,但想要长期在智能汽车产业抢占高地、抓住主动权,智能网联汽车规模不大、智慧道路建设较慢、示范运营线路少等短板仍是重庆接下来需要注意的工作重点。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原文标题 : 重庆“山城模式”,能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最优解”?

<上一页  1  2  3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