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中国”容不得外人做主,中国品牌是这个时代最值得期待的

2022-07-18 15:40
汽车公社
关注

中国车企崛起,总是必然的

平心而论,由于汽车芯片产业基本被瑞萨、恩智浦、英飞凌等全球大供应商垄断,叠加在全球反复发作的疫情,这两年的全球汽车产业,都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在经历了过往数年的整顿后,中国汽车产业之所以能在2021年韧性生长,结束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的趋势,最大的缘由就在于,中国汽车人在解决疫情危机和维持零部件供应链的问题上,拿出了极为有效的手段。

但自此,我们也必须承认,随着新能源产业于华遍地开花,中国车企对市场的把控也愈发娴熟,曾经人人诟病的发展逻辑,开始被新时代的曙光改变着,重塑着。

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品牌乘用车在今年上半年的销量已达489.1万辆,同比增长16.5%的同时,直接促使其市占率无限逼近乘用车销售总量的一半,47.2%的真实数据,比去年同期上升了5.3个百分点。

比亚迪借助电动化的浪潮登顶销量榜首,会有人以为,这是侥幸使然。在合资品牌还在燃油车市场晨昏颠倒,对待电动化始终处于有心无力的阶段,选择完全投身于新能源市场的比亚迪,无非是吃尽了时代的红利。

但真实情况又是怎样?1~6月,累计销量约62.92万辆的长安汽车和售出61.38万辆的吉利汽车,均对比去年同期出现些许下滑,是真的;以北京现代、悦达起亚为首的合资企业逐渐交出自己手中的市场份额,也是真的。

一正一反间,能预见的就是,中国车企不断对现有合资品牌的阵地进行蚕食。

毕竟,在乘联会发布的销量榜单中,有且仅有广汽丰田一家合资车企,上半年的累计销量实现了两位数的同比正增长。可销量前15名中,中国车企就占据6个席位。其中,比亚迪汽车和长安分别位列第二名和第三名,吉利汽车则居第五位。

我清晰记得,在去年的广州车展上,集团总经理冯兴亚一边笃定地向外界表达,“今年以来,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加,出现这个现象绝非偶然。”一边亦在畅想,“到2025年,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将超越合资品牌,这并非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眼下,距离这一时间节点已经不远了。中国车企的疯狂却丝毫没有较弱,就足以说明,在中国的地界上,车市话语权的交接大限将至。即便不考虑新能源发展所带来的增速,自主品牌都将借燃油时代的余晖与老外们分庭抗礼,伺机夺权。

中国汽车工业一路走来,受到太多鄙夷和蔑视了。在合资品牌的围追堵截下,一代代年轻人都将“国产”二字与“低质”一词画上等号。吉利、长安、长城等当下最炙手可热的中国车企,当年无一例外不被消费者按死在10万以下的低利润市场。

直到多年后的今天,2022年上半年成功见证了中国品牌的崛起之势。市占率不断提高的背后,已是中国车企抓住机遇,或弯道超车,或加速追赶过程中的战略胜利。

于新能源领域,掌握蜕变秘钥的新势力带领传统中国车企,通过与“新四化”的发展趋势加速融合,令合资品牌如坐针毡;于传统车市,对准新生代消费者的胃口,全员动用自己擅长的手段,多维改写整个市场的格局。

“改变人心,需要勇气。”影片《绿皮书》用此句献给了所有在命运中找寻光明的人。那面对既有的一切,我想说的是,管窥蠡测的年代已经过去,拥有自我革命之勇气的中国车企,将以此刻为新的起点,再启征途,不再韬光养晦,只求加速向50%市占率的既定目标迈近,直至跨越。

       原文标题 : “中国”容不得外人做主 | 棋至中盘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