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蔚小理踏进大众化的河流,能否撕掉“小众”标签?

03规模效应变得更难了

撕标签是为了更无阻地扩张,扩张的结果是形成规模化,规模化的目标则是实现盈利。

借规模化赢得成本优势,这是汽车产业已经充分得到验证的根本竞争力。从成本来看,规模化的采购更利于在供应链中争取议价权,从源头降低成本。而且,车企生产一百辆车与生产一万辆车的产线运作成本基本相同,但对应的市场销售却是天壤之别。

包括蔚小理在内,规模效应是所有车企的必修课。

车企自然深知这一点,李想在今年年初就写了一篇“小作文”,里面明确提到了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转向规模增长。以2022年为界,他把蔚小理此前阶段称为“从0-1的验证期”,之后是“从1-10的成长期”。

而规模化的验收节点如何设定?李想认为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应该是年营收破万亿。

根据财报信息,2021年,蔚来营收361.36亿元,小鹏营收209.88亿元,理想营收270.1亿元。三者亏损分别为40.17亿元、48.63亿元、3.21亿元。

且不说几十倍的跨越式增长要如何完成,在规模化扩张的路上,还有更为现实、紧迫的问题在等着蔚小理去解决: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新能源市场规模效应的门槛不断被抬升。

以已经跑出规模效应的特斯拉为例,2022年上半年特斯拉在全球交付了56万辆电动车,实现了55.77亿美元的净利润。

财报显示,其近四个季度费用率分别为14.74%、14.86%、12.18%、12.04%。作为对照,进入成熟期的燃油车赛道,车企费用率通常为10%-15%。

特斯拉的费用率,已经追上了传统车企。可即便如此,在中信建投证券根据特斯拉财务数据建立的模型中,如果单车成本在20万元,2023年新能源车相比于同等燃油车,盈亏平衡点需要增加15%的销量

换言之,新能源时代,车企想要通过在大众市场实现规模化盈利,比燃油车时代更具挑战性。

04从小众到大众的新烦恼

除了需要应对上述行业环境之变,从蔚小理自身来看,由于前期对转向大众的预判不足,在扩张刚刚开启之际,痛点就暴露无遗。

最典型的就是新旧车型互搏,此消彼长导致整体规模增长无从谈起。

单品爆款的天花板前面已经论证过,规模效应的底座必定是由多款产品共同组成的产品布局。

比亚迪为例,7月比亚迪整车销量突破了16万辆,产品了从10万元、20万元、30万元多个区间。具体到单品比亚迪拥有多个爆款车型,秦家族7月销量为34114辆,汉家族7月卖出25849辆,海破豹上市后预售订单破6万。

蔚小理在新势力中虽然处于先行者阵营,但是并没有与后跟进者在产品布局上拉开明显差距,就这一点而言三者都没有利用好抢跑的时间差。

目前,蔚来已经交付的车型有4款,ES8、ES6、EC6和ET7,尚未交付的还有ET5以及ES7。在蔚小理阵营中产品线最多,但价格集中在3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仍是空白。

这其实反映的是蔚小理的一个共性问题:前期发力过于集中,后期转变策略、切入细分市场需经历更长的阵痛期。

走大单品路线的理想问题比较突出,在理想L9交付之前,理想ONE是唯一的顶梁柱。就目前情况来看,L9的上市并未让理想形成双爆款的格局,反而侵蚀理想ONE的销量,陷入了此消彼长的内耗。

根据理想财报业绩会所讲,预计第三季度交付27000-29000辆。其中,9月预计将交付理想L9万辆。这意味着,另一款车型理想ONE的交付量在17000-19000辆之间。扣除7月已经交付的10422辆,8月、9月两个月,理想ONE的交付数共计约为6578-8578辆,缩水显著。

管理层给出解释,这是由于本想成为理想ONE的用户,到店后转成了L9的用户,第三季度交付指引已考虑理想ONE订单量的下降。

显然,对于蔚小理来说,优化产品布局,形成定位区隔,并在各个层级同时拥有爆款,这是从小众走向大众的必经之路。事与愿违的是,起步阶段就迎来了颇为棘手的挑战。

而与此同时,就如前面提到的,第二梯队的造车新势力冲劲十足,无形中让蔚小理的压力又添了几分。

这一次,三者同时踏进了大众化的河流,上岸的难度再次加大。

       原文标题 : 蔚小理撕不掉“小众”标签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